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霍山县发改委 > 规划计划

【中长期规划】关于印发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06-06 15:32 信息来源:霍山县发改委  字体:[  ]

 

 

 

 

 

 

 

关于印发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427

 

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加快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霍山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谋划重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实施重大工程,描绘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继往开来,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面对当前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客观总结成就,正确把握机遇,理性面对挑战,根据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扬长避短,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进入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新阶段。

第一章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创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3亿元,年均增长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6万元。财政收入达23.1亿元,年均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亿元,年均增长9.7%。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2.3:45:42.7调整为12.7:41.8:45.5,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应流高端装备产业园、迎驾野岭产业园、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定在30%以上,获批省级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8家、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9家。开发区优化整合全面完成,顺利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名单,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战新基地和省级大别山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生态白酒之乡,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现代农业全面升级。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165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9家、家庭农场180家。新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725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39个。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5万元。霍山黄芽两度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霍山石斛入食入药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中国黄茶之乡、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第三产业亮点纷呈。全域旅游蓬勃发展,贯穿7个精品核心景区、辐射全县的最美旅游环线完美闭环。陡沙河温泉、太平畈石斛、佛子岭生态酿造3个省级特色小镇溢彩流光,月亮湾作家村、仙人冲画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3个文创部落珠辉玉映,佛子岭、仙人冲、电商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交相辉映,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4.4%,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国养生宜居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

创新驱动迸发活力。全县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预计2020年,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应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国字号创新平台,入选全省首批卡脖子工程,拥有省级创新平台9家、市级创新平台20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6家。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不断健全,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建设名单。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推动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348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44个,新建升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25处,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4639户,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55,完成16705459人搬迁入住,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全面实现,43个贫困村整体出列,1069930682人顺利脱贫。精准扶贫三十六计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广,红色引领、绿色减贫相关做法受到了中组部充分肯定,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做法获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三家村旅游扶贫典型被《中国扶贫》刊载,陡沙河、堆谷山乡村旅游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荣获全省健康脱贫工作表现突出县。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山湖旅游大道霍山段全线贯通,G346黑石渡至道士冲(土地岭隧道)、S331诸佛庵至沿河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完成四好农村路”1340公里。南通道、北外环竣工通车,城市环线初见雏形,客运中心、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文峰公园等一批市政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实施棚户区改造5523,老旧小区改造16个。城区绿地率达37.2%,燃气普及率90%以上。预计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2%。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开工建设桃源河水库、淠源渠水生态文明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33.5公里、小水库除险加固36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166处。撤县设市申报工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并上报国务院审批。

生态文明成果丰硕。河长制全面落实,东淠河生态湿地、自来水厂取水泵房、县工业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电厂等项目建成投用,创新设立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局,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建立,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佛子岭水库入选中国好水水源地。林长制全面推行,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12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覆盖率达76.83%。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一网通办率100%最多跑一次县级占比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73个工作日。水电供区电网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长期困扰14.3万山区群众的用电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县医院、县中医院两大紧密型医共体集团。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在全省创新设立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成功组建大别山国投集团。累计到位外资3.5亿美元,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221家、实绩企业40家,完成外贸进出口4.5亿美元

人民福祉显著增强。全面建成霍山中学迁建、县医院医技楼、县中医院上土市分院、县妇幼保健院新区等一批民生项目,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年均新增就业超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5%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10元,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0元,年均增长9.2%

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步,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持续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平安霍山、法治霍山、信用霍山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战、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科协、文联、工商联、供销社、志愿服务等事业实现新进步,气象、人防、消防、地震、档案、地方志、信访、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专栏1 霍山县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2020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7.75

166.3

6.9

2.人均生产总值

29713

46004

6.9

3.50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

5.9

16

7.2

4.工业投资

增速%

7.3

13.3

7.3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0.3

79.8

9.7

6.财政收入

亿元

19.26

23.1

3.7

7.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9.76

11.07

2.5

结构调整

8.三次产业比

 

12.3:45:42.7

12.7:41.8:45.5

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速%

1.9

0.8

7.3

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

%

38.6

33.3

1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5.7

66.2

创新能力

1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97

2

13.高新技术企业数

30

41

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4.5

10

生态环境

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

吨标煤

达标

达标

16.主要污染物排放

达标

达标

17.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2.2

18.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

%

100

100

19.森林覆盖率

%

75.93

76.83

民生改善

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443

33210

8.2

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28

16030

9.2

22.新增就业岗位

5203

6110

2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5

96.7

2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9

99

开放合作

25.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

1.0

26.招商引资到位内资

亿元

65

90

6.7

2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0.3

0.92

25

第二章十四五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宏观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仍将持续发酵,全球经济重心和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构,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抬头,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市场空间广阔,经济长期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区域环境看,十四五时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建设、合六经济走廊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区域竞争也日趋激烈。

 

第二节 重要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有利于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生物科技、5G、云计算、大数据等进入产业化应用期,将打破原有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霍山县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锚定重扛工业大旗,重返第一方阵目标,重塑发展新优势。

国家区域战略机遇多重叠加,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六庆铁路、宣商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建,改善了霍山县经济区位条件,有利于发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配置要素和资源。

合肥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有利于融入城市群。十四五时期,合肥市经济总量将跃上万亿级新台阶,综合实力迈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有利于霍山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才、资金等方面接受辐射和带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合六经济走廊加快建设,有利于培育生态经济新优势。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绿色发展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有利于霍山发挥生态环境良好、农林特产丰富等优势,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效应,加快推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变。

 

第三节 主要挑战

 

全球供应链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给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挑战。经济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分工格局面临系统性调整,发达国家推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多元化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出口型加工制造企业向要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内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区域产业同构和低水平同质化趋势明显,实现差异化发展难度较大。目前,我县与周边县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大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产业特色优势尚未形成,承接产业转移仍面临较强的区域竞争。

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人口和资本等要素集聚能力较弱。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县域经济中位列第50位之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长三角平均水平的52%县域集聚资本和创新要素的能力较弱,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乡村振兴面临诸多挑战。

资源、环境和要素约束加剧,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作为重要的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占县域面积一半以上,可用开发建设空间进一步压缩,资源和要素约束将进一步趋紧。同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水平不高,要素支撑保障能力不

 

第四节 总体判断

 

十四五时期,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只要全县上下坚定信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适应新趋势,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建设等机遇,扬己所长,补齐短板,就能够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开启工业富县二次创业,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良好开局。

第三章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人才强县、开放活县、文明育县”六县战略,奋力推进霍山更高质量绿色发展,争当大别山区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第二节 发展战略

 

生态立县战略。绿色和生态是我县等高对接长三角的最大优势,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效应,挖掘全国养生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县、中国好水水源地资源,积极探索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家园舒适的文明发展之路。

工业富县战略。按照重扛工业大旗,重返第一方阵目标,坚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工业富县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通过重构新氛围、打造新平台、夯实新基础、培育新增量、厚植新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上市企业,通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让工业成为霍山的强县之本、兴县之策、富县之源。

旅游兴县战略。大力实施全景霍山、全域旅游建设,紧紧围绕打好生态牌、念好山水经,深度挖掘霍山特色的绿水青山、历史人文和红色底蕴,放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粘性效应,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放大生态优势、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示范产业带。

人才强县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符合霍山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制度优势,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专业、善管理、胸怀两个大局的党政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进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开放活县战略。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释放发展活力。按照长三角一体化总体部署,全面参与安徽自贸区、合肥都市圈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把握机遇,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文明育县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全县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弘扬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依托绿色、红色、古色底蕴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充分发挥文化发展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建设,引导铸造业向核电装备、能源、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拓展。加快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改造,重点发展纳米磁性、金属浆料等新材料,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健康养生新居地。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山水资源,加快健康霍山建设,引导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重点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健康服务业与食品加工制造业融合,打造合肥都市圈有影响力的健康养生基地、长三角地区康养新居地。

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引领,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高效统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区。

 

第四节 主要目标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坚持赶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不动摇,力争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020年的三倍以上,全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高效转化通道全面打开,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霍山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和人均水平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质量效益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70亿元,年均增速8%,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水平进入全省县域第一方阵。

——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高端装备制造、生态食品、中医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到2025年,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

——创新创业得到新突破。科技创新平台承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高层次人才有效集聚,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3%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大别山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到2025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6.88%

——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品质,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000元,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8张,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

——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2:霍山县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十四五年均增速

属性

一、综合实力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6.3

270

8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6004

75000

8

预期性

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5.5

50

预期性

4

50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6

10

10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9.8

128.5

10

预期性

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6.2

66.7

预期性

7

财政收入(亿元)

23.1

34

8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8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

2

2.3

预期性

9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0

12

预期性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29.8

40

预期性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33.3

40

预期性

三、绿色发展

12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达标

达标

约束性

13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达标

达标

约束性

1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达标

达标

约束性

15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16

森林覆盖率(%

76.83

76.88

约束性

四、民生福祉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3210

47000

7.5

预期性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030

25000

10

预期性

19

城镇调查失业率(%

3以下

4.5以下

预期性

2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8

预期性

21

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5.4

6.8

预期性

22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40

45

预期性

23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8.5

预期性

五、开放合作

24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0

1.4

7

预期性

25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0.92

1.35

8

预期性

26

到位境内资金(亿元)

90

145

10

预期性

第二篇  创新驱动,重塑供给侧结构调整新优势

 

坚持政府主导,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创新型霍山,强化发展新动能,构建竞争新优势。

 

第四章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培育更高质量发展动能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面参与长三角创新合作,积极引入优质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一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现有平台升级。整合全县科技资源,着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产业园、衡山众创园和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创新水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现有创新平台全面升级,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将应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作为霍山创新驱动发展的开路先锋,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领创新动能持续迸发。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培育创新研发平台。抓住全省一室一中心建设机遇,加强与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有效衔接,梯次培育一批创新研发平台。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首位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鼓励建设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盟。深入推动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安农大黄茶研究院、霍山石斛研究中心等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科研飞地,支持县外研发机构在霍山设立分支机构,加大院士工作站引进力度。到2025年,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院及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

建设创新孵化平台。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提升工程和专业聚焦行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专业化孵化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培育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到2025年,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10个以上。

第二节 加快创新人才集聚

 

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畅通各类人才流动渠道,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海外人才引进,加速汇聚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在霍山创新创业。到2025年,引进科技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广产教合作、校企合作教育培训模式,规范企业在职在岗培训,优化企业内部专精人才的培养机制。支持县职业学校设置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中高级技术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参加国内著名高校专题研修,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培养一批科技型、管理型企业家。加大金融、招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引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人才强企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务实高效的柔性引才机制,积极参加招才引智活动。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意见,从薪酬待遇、住房补贴、创业扶持、职务聘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政治待遇等人才最关注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加快乡镇干部周转房、开发区创新创业人才公寓建设,加速推动霍山英才协会各地分会成立,加强在外人才感情联络。畅通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两委干部晋升渠道,提高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三节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牵头实施产业化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支持一批技术领先、产权明晰、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领域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全覆盖,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50个以上,完成各类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

健全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引导科技资源与产业发展对接,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与省、市级科技成果数据库和数据服务平台对接,建立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分工协作的创新成果信息服务机制。加强综合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着力提升科技成果、产业服务、科技金融、市场应用等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迎驾、应流等龙头企业打造集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创新主体签订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相关合同。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方式。强化对创新成果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成果在霍山孵化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人才收益比例。探索综合运用后补助、引导基金、风险补偿、科技保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成果转化。拓展科技金融供给渠道,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示范平台、区域科技型企业征信平台、政企资源对接和交流平台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推动企业进入科创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专栏3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创新平台:应流集团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研究院、世林照明安徽省LED智能照明工程研究中心、迎驾贡酒安徽省酿造工程研究中心、安力肽植物源功能性产品技术创新中心、森普聚羧酸减水剂技术创新中心、中晟新型研发机构、霍山石斛中药材质检中心。

科技创新项目:应流集团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中试车间项目、抱儿钟秀速溶茶及茶饮料技术研发项目、开发区科创中心、开发区创新创业人才公寓、开发区衡山众创园人才公寓、开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霍山石斛产业化综合提升项目、鑫科战新基地综合服务中心、霍山石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蚕桑研究中心。

 

第五章 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培育壮大重点优势产业

 

推深做实重点工业项目积树造林工程,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到2025年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0家,10亿元以上5家, 50亿元以上2家,100亿元以上1家。

 

第一节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进一步壮大应流集团、五洲新春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加快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以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为核心,强化数字赋能,延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价值链,从基础零部件生产向部件制造、装备制造拓展。进一步提升核电装备、航空发动机、高铁关键零部件等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水平。积极拓展航空及特种装备、通航制造、海洋船舶、智能机器人、工程专用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下游产业。高质量推进应流集团退城进园,打造一批智能制造专业化园区。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航空和动力装备关键部件制造基地。

 

第二节 生态食品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优化市场环境,重点打造省级大别山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集群。支持迎驾集团、宜康食品等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食品酿造、水饮品与休闲食品、功能性饮品等产业,打造水饮品和食品酿造等品牌,加快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大别山特色,加快推动茶叶、有机鱼等产业链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加快食品健康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打造公共实验平台和中试平台、食品药品检测平台。到2025年,生态食品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建设国内领先的生态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第三节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抢抓霍山石斛入食入药契机,依托天下泽雨、九仙尊、中国中药、大别山霍斛等龙头企业,延伸霍山石斛产业链条,建设霍山石斛加工产业园,推进霍山石斛产业化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石斛深加工企业,实现霍山石斛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掘霍山赤芝道地药材资源,推进灵芝深加工及产业化。发挥 西山药库等资源要素优势,加快中国大别山中药产业园建设,依托回音必、乐然堂、云等重点企业,引进一批生物医药、现代中药企业,积极开发断血流、艾草、天麻、百合、皖贝母、茯苓、黄精等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品,建设高水平生产车间,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大力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精深加工,构建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培育具有霍山特色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到2025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达50亿元,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

 

第四节 培育提升其他产业

 

把培育发展高成长性产业作为推进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兴方阵,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增强发展后劲。光源电器产业。加速推进电光源提档升级,支持世林集团由单一光源制造向智能照明灯具产业转型,加快白色家电、智能家电配套等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培育纳米磁性、超导等新材料,壮大铝银浆、新型墙体、新型保温隔热以及建筑装饰等新材料产业。竹加工产业。充分利用丰富毛竹资源,建设竹加工产业园,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竹制品生产技术,改进成型工艺,开发薄型竹材重组板材生产技术,延伸竹家具、竹板材产业链。培育一批产业配套完备、创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集聚。

专栏4  工业重点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应流退城进园(高端装备用精密零件近净成形制造、高性能陶瓷型芯研制及产业化、航空及燃机超合金涡轮关键件产业化、航空发动机机匣工程化产业化)、五洲新春霍山工业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波顿机电年产3000件齿轮传动产品、大川电机年产10万台电机、正丰智能装备产业园、利凯锻造设备制造、至臻环保设备生产、垅铸尚工年产2500吨高端装备零部件及两机两匣配套模具、爱利多机械生产、中洲新材料汽车部件生产、华洋汽车部件生产。

生态食品产业:迎驾30万吨基酒储存基地、华彬功能性饮料及矿泉水、霍山石斛朗坤数字小镇、傅家油坊茶油深加工、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果酒自动化生产线及包装物流、漫水河红灯笼田园综合体、黄茶品质提升与产业化、缘圆缘茶叶三产融合、堆谷山天然饮用水生产。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回音必迁建技改、乐然堂现代化生产基地、大别山中药产业园、云谷年产500万盒石斛保健食品、大别山霍斛石斛深加工及种植文化园、绿斗霍山石斛精深加工、九仙尊霍山米斛养生谷、大林公社药植园、艾康科技艾草深加工、仙斛百草中药材深加工、霍山石斛产业化、霍山灵芝精深加工与产业化、斛韵霍山石斛科技园。

其他产业:世林LED智能化家居照明灯具研发及产业化、物宝AG光学面板、久电器白色家电产业园、优胜美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森普年产30万吨水泥外加剂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区建材加工产业园、双龙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国鑫年产550万吨机制砂、筑圣新型建材生产、圣人山建筑石料用凝灰岩矿、明盛环保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博颜铝银浆及其设备生产、赛尔金属新材料生产、鑫缘茧丝绸融合发展、博隆羽绒制品生产、方兴羽绒制品生产、迎驾酒糟智能化发酵生产无抗生物质蛋白项目。

 

第六章 加强开发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坚持双创驱动和产城融合,加快推动开发区从单一生产型园区向综合型园区转型,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到2025年,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地绿水清的发展要求,加快开发区规划调整和修编,推动产业空间集聚、土地利用集约,构建多集群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发展精密铸件、复合铸件、高端轴承等产品,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中医药、农特产品加工、生态保健等产业,打造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水、茶饮料、鲜榨饮品、功能性饮料,开发高档白酒、红酒、药酒、保健酒等新产品,打造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发展金属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环保新材料等,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竹家具及竹板材加工,发展高性能竹地板、全竹家具等新精产品,打造竹木加工产业集群。延伸LED照明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LED器件封装、驱动电源设计制造、灯具金属、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打造电光源产业集群。

 

第二节 建设新型智慧园区

 

通过互联网+”,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使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慧产业成为开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形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园区社会经济组织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园区管理水平。培育示范企业,推广定制研发、定向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智慧园区试点建设,重点加快园区网络基础和应用基础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到2025年,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0个。

 

第三节 推动园区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工业方向,引导开发园区积极发展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构建低碳绿色产业体系。制定低碳厂房标准,实施厂房节能改造。严格落地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改善工业用能结构,推行分布式能源,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依托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创建低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至0.25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至0.09/亿元。

 

第四节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

 

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建设、管理、利益分享等机制,进一步推动与沪苏浙及合肥地区开发区合作。建立开发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授予相匹配的管理事权,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提高自我融资、自我造血功能,提升开发区运营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推进多规合一、区域评价和投资项目多评合一,修订完善招商政策,建立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为招商项目和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选优配强开发区干部队伍,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派往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工作一线。

专栏5 县经济开发区重大建设项目

平台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1000亩石斛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中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县级综合物流园、竹加工产业园和竹制品交易大市场、衡山众创园标准化厂房、科创中心、博大厂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工程、爱森厂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工程、开发区创新创业人才公寓、纬六路周边场地平整、北外环路以北500米拓展区、迎宾大道以南500米拓展区。

基础设施建设:纬六路及周边路网、石斛产业园路网及配套工程、中药产业园路网及配套工程、龙门大道改造工程、东坡北路、象山南路、小学道路(明德学校对面)及配套工程、一隆东路和源牌路升级改造工程、霍山大道和安园大道北延至大黑路工程、世林路升级改造、龙华路(北外环)升级改造、拓一北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双山安置区扩建、淠河岸线工业项目搬迁。

公共服务提升:创新公园、工业污水厂(二期)、淠源渠改线(创业大道东侧段)工程、皖能天然气主管线改线、文家畈小区雨污水管网改造、迎驾大道和经三北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安园大道北段雨污水管网改造、战新园区老区工业污水管网提升改造。

 

第七章 适应消费提档升级,拓展服务经济发展路径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挖掘新消费潜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拓展服务经济新路径。

 

第一节 积极释放消费潜力

 

培育新型特色消费。支持本土产品申报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品牌,开展霍山十大必点菜、十大养生药膳、十大碗菜系等品牌评选活动,命名一批本草霍膳特色菜系。积极发展在线文娱、在线健身,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培育直播带货、夜经济、云端购等消费新热点。

推进消费提档升级。推动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提档升级,鼓励商贸企业扩大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智慧家用电器等商品经营。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入驻,加快停车场、充电桩建设,规范二手车交易,推动汽车消费增长。鼓励外来人才在霍山安家落户,加大购房券补偿方式的推行力度,引导村镇人口向城区集聚。

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继续推进景区门票降价,举办文化旅游消费季、消费月和数字文旅消费体验活动。引导和扩大健康养老消费,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积极培育家政托育消费,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及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建设。

优化居民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加大消费品质量监督和社会宣传力度,创新消费维权机制,构建多元共治的消费维权体系,营造居民愿意消费、放心消费的环境。

 

第二节 积极发展全域旅游

 

推进全景霍山建设。深入推进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质升级,依托自然山水、旅游城镇、休闲村落,创新发展文化游、农业游、工业游、红色游、亲子游、养生游、研学游等主题旅游和定制旅游,构建一环、两核、三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长三角康养旅游新居地。积极开展观光游览、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活动,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加强全景霍山营销策划,强化全域旅游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加强与重点媒体、主流网络、专业平台合作,全面唱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县等国字号金字招牌,提升霍山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强化茶、酒、药、竹等地域特色文化研究和创新性运用,用文化元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专属霍山的旅游IP。到202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专栏6 “一环两核三组团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一环G35高速霍山段、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皖鄂绿色公路构成霍山最美旅游环线

两核以陡沙河温泉小镇为核心创建大别山国家康养旅游度假区(上土市温泉小镇、太平畈石斛小镇、铜锣寨景区、船仓花海等),以佛子岭为核心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县城综合服务中心、佛子岭景区、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大别山红色军旅小镇)两大核心旅游品牌。

三组团太阳、大化坪、磨子潭创建5A大别山主峰旅游区板块;单龙寺、东西溪、诸佛庵创建三家村研学旅游基地板块;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创建农业生态观光体育运动主题板块。

加快景区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大别山主峰景区创建5A级景区,支持陡沙河温泉小镇、佛子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铜锣寨、佛子岭、南岳山等4A景区改造提升,支持霍山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创建4A级景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项目开发,充分利用小三线建设工业遗迹,进一步丰富月亮湾作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旅游内涵,建设仙人冲画家村全国艺术创客基地。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充分利用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建设成果,加快舒传贤革命活动旧址、皮旅中原突围之路、诸佛庵革命遗址群军工博物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将霍山打造成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丰富旅游业态形态。发挥生态环境和中医药资源优势,建设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打造一批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健康旅游景点。深度挖掘特色餐饮,促进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与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等旅游活动相结合,开发慢节奏、高品质的观光、休闲、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积极组织登山、攀岩、山地骑行、健身走、马拉松等活动,培育佛子湖低空飞行、但家庙骑行等精品品牌赛事。依托迎驾、应流、世林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研学游、工业游等多种新兴文旅业态。

专栏7  景区提升及康养产业重大项目

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大别山红色军旅小镇综合开发、六万情峡旅游综合开发、大别山主峰景区索道工程、大别山主峰南坡开发、铜锣寨景区提升工程、马槽河旅游开发、安徽红色区域中心建设、西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大别山茶马古道开发、太阳民宿集群、屋脊山景区提升、但家庙体育运动小镇开发、全域旅游智慧网络。

国家级陡沙河温泉小镇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东入口服务区、小镇客厅及游客中心等综合体建设,小镇周边环境整治,标识标牌、停车场、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国家级佛子岭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华强康养基地,推进康养社区、中医健身馆、养生度假村、禅茶文化体验馆、国医会馆等项目;开发迎驾美酒春风小镇,新建大别山研学基地、水街、五星级酒店、康养度假区、酒文化特色街区、石斛康养区等;建设华彬集团康养项目、大林公社药植园、大别山地质文化村。

大化坪百里康养旅游新居地:推进大河北古渡口恢复、民宿集群改造、老街恢复、喻氏六杰故居恢复、大兴阁提升改造、大兴湾石刻保护、白莲崖水库垂钓中心及配套工程、王家河千年古栈道修复、大别山皮旅国际山地徒步小径、爬爬岩水库观光游乐、风泉岩集装箱民宿及青枫岭高空游乐等项目。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建设,培育发展特色民宿、度假酒店、野奢酒店等多样化住宿业态,提升高品质酒店、民宿的数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全域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综合信息化平台。着力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和区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断增强旅游市场秩序治理能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第三节 着力提升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大别山电商产业园转型升级,引导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积极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围绕霍山石斛、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广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单品大数据中心,全力打造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体系。壮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加大中小电商企业培育孵化力度,为中小电商企业在人才培训、金融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中小电商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经济和跨境电商,鼓励电商企业积极参加省市好网货大赛和电商展会,支持电商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网络促销活动。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建立健全电商商务物流体系,完善城乡配送网络。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壮大地方金融主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开展金融创新,引金入霍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血液,全力支持霍山农村商业银行、霍山联合村镇银行增资扩股,做大做强;推动地方金融“7+4”类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强化金融体系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以县城商业中心为引领、特色商业街为品牌、社区和乡镇商贸中心为骨干、村级便利店为基础的商业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商贸升级改造,加快建设东大街特色街区、红星美凯龙国际商业中心等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机构,健全城乡居民家庭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集养老、保健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推动服务向便利化、精细化、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引导物联网、5G和区块链技术进入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新型专业市场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加强上下游关联配套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和提升集聚区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加强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力度,推动服务业集聚区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变,提升集聚区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专栏8  服务业重点项目

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产业园、迎驾春风美酒小镇、诸佛庵镇大别山红色军旅小镇、六万情峡旅游综合开发、大别山主峰景区索道工程、漫水河镇大别山西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佛子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化坪百里康养旅游新居地。

生活性服务业: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东大街特色街区(霍山街)、凯耀汇商务大酒店、迎驾五星级大酒店、华强五星级酒店、蓝城桃李春风安徽国际康养小镇

服务业集聚发展:佛子岭休闲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大别山电商产业园集聚区、仙人冲画家村创意文化服务业集聚区;上土市温泉小镇、太平畈石斛小镇、佛子岭生态酿造小镇;开发画家村”“作家村”“摄影家村等新型创意文化旅游项目。

 

第三篇  统筹协调,开创一体化城乡融合新局面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引领,以城乡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和基本公共资源公平配置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第八章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全面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坚持把县城和重点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构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

 

第一节 增强县城引领作用

 

做强县城核心增长极。抢抓撤县设市契机,做大做强县城,加快城乡建设步伐,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淠河景观带、核心主城区、西部迎驾新区联动发展。着力提升老城区城市功能,不断改善生活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加快商务、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增强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合理优化区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到2025年,城区集聚人口达到20万人。

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大力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持续完善城市路网,新建柳林路、纬七路、酒源大道等市政道路。深挖地下空间利用潜力,谋划启动综合管廊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消除城市主要易涝点和排水隐患,全面提升防御灾害能力。加快智能路灯系统、新能源停车场(充电桩)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冷链物流、农贸市场、城区公厕、城区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等基础配套建设。扩大建筑业规模、优化建筑业结构,积极培育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有序推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注重高站位、高标准、前瞻性、功能性,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优化标志性建筑设计,打造更多的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彰显最美山城风貌。促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本着宜改则改、应拆尽拆原则,有序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推进美丽宜居居住区建设,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布局公园广场,加快城市绿带体系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

专栏9  市政建设重点项目

城市商业圈开发:加快红星美凯龙国际商业中心、东大街特色街区、文宸悦府、壹号公馆南苑等重点商业开发,开工建设桃李春风国际康养小镇、迎驾春风美酒小镇等重点开发板块,积极推进小河南、高桥湾、淠河路、纬六路等重点地块有序开发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品位。

城区路网及桥梁:爱民大道(宣商高速连接工程)、高铁站路网及配套建设、酒源大道南段;淠源路、文峰路、淠河西路、幽芳路、衡山路、南岳路等提升改造;新建柳林路东河堤道路、河下路、酒源大道北段,打通淠源东路、纬七路;迎驾大道大钟楼桥、中兴路桥、二中后桥、文峰路桥等危桥进行加固或重建。

老旧小区改造:一中家属区、南潭苑、茗苑小区、同心小区、苗圃小区、建设小区、徽府花园、磨子潭北路周边小区、南岳东路周边小区、联合仓库小区、粮食局家属区、中兴南路周边小区等小区改造。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县委党校迁建及大别山两山学院建设、东淠河湿地、人防指挥中心联合体、迎驾厂农贸市场、城南公园、文庙广场改造提升、创新公园、城区公厕、城区水环境治理、城区生态护坡建设、城区园林绿化提升、城区排水管网和排水泵站建设、排水闸口提升改造等项目。

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淠源东路北侧、通贤街及其周边、淠河路周边以及顺河街等地块棚户区改造。

 

第二节 推进乡镇特色发展

 

构建一心七点、两横两纵、三群三圈集镇空间结构,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集镇发展格局,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城镇。增强中心镇、重点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加快推动集镇建设补短板,推动城区供水、供气、排污等管道向集镇延伸。依托乡镇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建设一批凸显优势核心产业、彰显创新创业活力、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特而强小镇,实现一镇一特色、一处一风景。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石斛小镇、温泉小镇、生态酿造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形成梯队培育、滚动推进的格局,创建省级特色小镇3个以上

专栏10  特色乡镇发展思路

佛子岭镇:围绕服务百亿迎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酒水经济+山水文化+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打造集产业发展、和谐镇区、文化体验、工业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酿造小镇。

下符桥镇:依托江淮果岭核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创建,完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引进、选育、示范种植多样农产品,发展深加工产品,强化农旅融合,打造 花果小镇

但家庙镇:以大别山矿泉水、万亩优质稻米基地、观音岩万亩油茶基地和舒传贤革命活动旧址群为核心,打造现代农业、体育健康、旅游休闲、文化等多产业为一体的稻香小镇

与儿街镇:以大沙埂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为中心,105国道为主轴,推动桑茶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促进桑茶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桑田小镇

黑石渡镇:将石斛、有机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聚集效应,打造石斛、有机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形成以有机蔬菜为主导,石斛产业及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打造仙蔬小镇

诸佛庵镇:结合独特的红色资源、三线文化、艺术村落,重点建设仙人冲画家村、大别山第一竹海、桃源河水库、嵩山寨原始森林等四大板块,打造大别山红色军旅小镇。

落儿岭镇:定位大别山西门户”“出市区进景区”“霍山后花园的华东地区旅游目的地,加快霍山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景区建设,打造漂流小镇

磨子潭镇: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重点建设户外运动、渔乡风情、茶旅融合主题民宿集聚区,打造大别山民宿小镇

大化坪镇:按照一山一镇一环线基本思路,坚持徽韵茶风,围绕打好生态牌、做好茶文章、建好商贸镇,拓展镇区建设空间和产业带动范围,积极创建4A级茶香旅游景区,打造特色茶香小镇

漫水河镇:立足红色西镇”“红灯笼椒”“百合之乡”“西山文化资源,定位大别山红色旅游重镇特色农旅休闲体验重镇,逐步形成全域旅游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模式,打造西山红色小镇

上土市镇:以陡沙河温泉小镇为中心,建设越野运动公园、西山药博园、千工堰水上漫城、狮山百草园等项目,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温泉小镇

单龙寺镇:在鲜花种植、培育、研发和加工上下功夫,做好鲜花产品定位与开发,融合生态综合体、产业服务区、康养度假区等版块,完善一村一镇两廊整体格局,打造 鲜花小镇

东西溪乡:依托印象三线月亮湾作家村建设,整合杨三寨、金矿、平峰山、九里河和家财田园综合体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书香小镇

太平畈乡:围绕做大石斛产业,推动石斛之旅,带动群众致富发展思路,以石斛+”的发展理念,建设一个集生产加工、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康养度假于一体的 石斛之乡、养生福地,打造石斛小镇

太阳乡:发挥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优势,在九仙尊米斛养生谷、船仓花海、浪漫星空房、520观景平台等多样化节点的基础上,建设半缘山景区、百草园康养文旅产业园和精品民宿集聚区等项目,打造爱情小镇

第三节 健全城乡融合机制

 

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县城人口承载力,持续完善住房、就业、社保、户籍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完善一站式服务和五有并轨工作机制,提高城镇落户便捷程度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转变,在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的同时拉动城市内需。在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三权不变基础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创业就业、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双待遇十四五期间,累计转移农业人口5万人。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加大城镇反哺农村力度,充分发挥城区、镇区、园区、景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城村、镇村、园村、景村联动发展,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城市优质化公共服务向乡村布局,加快形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推进智慧小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在农村布局。坚持以三产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第九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吹响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号角,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霍山样板。

 

第一节 强化基层组织领导

 

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和村级权力运行清单。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超过90%。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

锻造基层组织队伍。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从当地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的力度,每个村储备不少于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重点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真正为村级发展选好人、用对人,把讲政治、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选进两委班子。加强新任两委班子思想作风教育和履职能力建设,实现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精准化轮训全覆盖。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构建合力推动、上下联动、示范带动、区域互动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监管、防控、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监督、风险可控、分配合理,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逐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推广十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霍山模式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力争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年增2个,50万元以上的村年增5个,30万元以下村全部消除。坚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从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硬性条件,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二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出列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尤其是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推广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模式,加强深山区库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兜住民生底线,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完成驻村工作队轮换,推进帮扶队伍、领导机制和考核监督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强茶叶、毛竹、中药材、水产、蚕桑、畜禽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建设与下但、西山药库田园综合体,加快太平畈霍山石斛省级农业科技园、大沙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转型升级。加快笋材两用林竹林抚育及笋用林、高效笋材两用林培育,打造竹荪等毛竹林下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带” “优质大宗药材种植带。依托中国好水水源地品牌,发展有机鱼特色产业,加快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建立高标准规范化养殖小区,加强霍寿黑猪品种保护和推广,扩大黄牛、山羊、白鹅等食草畜禽养殖规模。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果、林药、林牧、林禽、林菜、林菌等为主要代表的示范基地。瞄准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新需求,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202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超过42亿元,年均增长4%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发展农光互补、立体栽培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低碳高效发展模式,促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专业化、高效化、便捷化的专项服务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农产品品牌所有者合法权益。提高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标准,探索设立准入门槛和发布准用企业名录,提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水库有机鱼等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加大监管力度,实行统一生产技术、质量标准、标识贴牌和广告宣传,规范品牌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秩序。支持霍山品牌农产品在县外开设专卖店、参加市级以上展销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中华老字号。

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协调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茶叶、果蔬、肉类等传统食物原料的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深度开发高端营养油脂植物蛋白、茶多酚及茶皂素、冷冻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项目。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设立生产加工基地。聚焦长三角和合肥都市圈,合作共建一批农产品加工联合体,谋划整体承接食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转移。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新增各类龙头企业130家。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商,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快递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流通方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坚持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借农强旅,积极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业态,打造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25年,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8家,县级13家。

健全现代农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改革。牢牢抓住耕地这个根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大劝耕贷推广力度,加大农村产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力度。到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

专栏11  农业重点项目

林业项目: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速生丰产林木本油料林等商品林基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护林防火能力提升、油茶山核桃优良品种培育与原料基地改扩建、笋材两用林竹林抚育及笋用林、高效笋材两用林培育、金马万亩生态油茶基地。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与下但田园综合体、西山药库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大沙埂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霍山石斛等道地药材种源保护基地。

农业生产项目:霍山石斛朗坤数字小镇、正大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霍山石斛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三大水库有机鱼基地和小型库塘健康养殖基地、万亩高端瓜果种植园、蔬菜标准园、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万亩高山蔬菜基地、与儿街万亩蚕桑基地。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霍山石斛产业化、霍山石斛深加工及种植文化园、茶油深加工、中药材深加工、安园竹纤维板材生产、高端营养油脂植物蛋白生产、茶多酚及茶皂素生产、竹木家具生产、熟肉制品加工生产、淡水鱼冷冻鱼糜制品加工、有机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加工、优质专用水稻绿色生产加工产业化。

农业配套项目:大别山药博园、太阳乡天麻茯苓交易市场、太平畈乡石斛交易市场、漫水河镇百合交易市场、大别山中药材交易中心、金竹坪黄茶加工贸易园、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和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建设、与儿街镇蚕桑产业强镇示范镇、漫水河镇特色蔬菜(红灯笼辣椒)产业强镇、农林废弃物热解炭(肥)、气(热)多联供生产、酒糟智能化发酵生产无抗生物质蛋白、特色农产品供应销售平台。

 

第四节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加强耕地、林地、渔业水域、湿地等用途管控,严控各类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

善农村人居环境。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深入开展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示范县建设,科学布局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布局,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根据村庄自然禀赋资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突显民俗化、乡土化、多样化,统筹考虑乡村建筑布局、特色风貌、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因素,彰显乡村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加强村庄原生植被、古树名木、自然景观、小微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对全县自然村庄进行分类提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推进城乡道路一体化建设,加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依托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和G105G346等国省干线,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和人文景观风景道。推动乡村供水、供电、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构建完善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村庄亮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推动天然气管网延伸布局。打造便捷高效农村交通物流网。实施农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推动互联网+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专栏12  美丽乡村升级版重点项目

美丽乡村:围绕道路通畅、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十项任务,规划建设15个中心村(省级10个,县级5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项目、村庄清洁行动项目、佛子岭生态酿造小镇建设项目、东西溪集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磨子潭胡家河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陡沙河温泉小镇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一谷一带: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茶叶、中药材(霍山石斛)、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每年规划建设项目不少于80个。

 

第四篇 生态优先,树立可持续科学发展新理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着力引导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第十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家园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保护生态产品,优化生态布局,完善生态服务,不断巩固生态优势,打造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

第一节 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深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建设,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构建以南、中、北部三大生态功能区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

筑牢森林生态屏障。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创建,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实现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5万亩。加快马家河、佛子岭、茅山、青尖等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修复和森林资源监管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持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行动,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森林城镇4个和森林村庄40个,林木蓄积量年均增加10万立方米。

构建生态网络体系。深入开展绿盾行动,加大自然保护区整治保护工作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协调推进流域、林地、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加快东淠河、佛子岭生态湿地建设,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山体生态廊道的保护和建设,积极构建东淠河、幽芳河、高庙河、柳林河等生态水体廊道。结合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走廊等现状,建设以防护性、生产性绿地为主的绿色生态走廊。加强南岳山森林公园、佛子岭风景名胜区、铜锣寨风景区之间的有效沟通,打造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连通体系,积极构建生态景观网络化格局。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强化水环境治理。推深做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巩固提升水污染防治成效,确保东淠河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和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推进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全面落实重点水域禁捕要求,深入开展城乡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落实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确保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及中小河流水系治理,加大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淠源渠水生态文明治理、东淠河霍山段生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努力打造人水和谐的河湖管护新格局。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六个专项行动,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加快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供气范围和开发区集中供热范围。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提升优良天数比例。

保障土壤、矿山环境安全。建立健全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健全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引导和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处理与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加快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深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分析,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监督机制,明确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环境共保联治,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提升区域污染防治科学化、精细化、一体化水平。

专栏13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

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实施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

森林生态屏障工程:以国家、省重点林业生态项目为依托,实施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及专业装备提升等。

碧水工程:实施兴水生态工程、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迎驾生态新城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佛子岭、白莲岩、磨子潭等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库保护生态增值放流等。

蓝天工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工业窑炉及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污泥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国家水土保持、东淠河、佛子岭等湿地生态建设、淠源渠水生态文明治理、水生态补偿、小流域综合整治、乡镇及农村连片整治、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佛子岭水库库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环境信息、宣教能力建设等。

 

第十一章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加快美丽霍山绿色崛起

 

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第一节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落实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树立生态工业旗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强化霍山石斛、霍山黄芽、霍山赤芝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食品产业。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休闲旅居和山地运动等康养产业,创新生态致富模式。加快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绿色生态产业小镇建设,促进绿色生态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构建发展活力足、竞争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体系。

完善两山转化体制机制。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两山基地建设基金,探索建立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的考核办法,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评估考核制度和党政领导离任审计制度,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新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制度建设,完善生态信用制度体系,强化自然资源产权、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挖掘生态产品市场价值,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机制。加快推进林权、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推动霍山至合肥直供水等优质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把中国好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第二节 建立绿色发展方式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限制类项目用地,加大用地供后监管力度,提高闲置土地处置效率。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规划环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化解过剩产能,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实行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项目落地节能审查。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先进技术研发,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材、再生产品,严格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和过度包装。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高标准推进开发区生态循环化改造,推进生产车间机械化、智能化建设。执行标准化操作,着力打造废弃物循环、电力循环和余热循环三大循环系统,建立低碳、节能、绿色的循环经济模式。鼓励企业发展特色循环工业,落实绿色生产模式,强化产品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健全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推广种养结合、物料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生态型、集约型的生态大农业模式转变。优化布局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农废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市餐厨废弃物和污泥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加强两山文化培育引导,积极培育生态道德,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成为全共识。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避免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行为。加快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建设。

专栏14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华彬(大别山)创新产业示范园、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大别山(霍山)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国家级大别山康养旅游度假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大化坪百里康养旅游新居地、宜康绿色食品生产、云谷年产500万盒石斛保健食品生产、天安生物中药特色预混料生产、霍山石斛深加工及种植文化园。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农林废弃物热解炭(肥)、气(热)多联产生产线、志昌木竹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海泓丝绸废水深度处理项目、迎驾曲酒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芙芮雅羽绒制品及废水处理、易科利用秸秆生产环保可降解植物纤维制品、安力肽葛根多肽深度开发与生产及污染防治、大别山野岭饮用天然水生产车间水资源循环利用、华润集中供热管网、开发区装备制造园及污水处理回用。

两山转化体制机制:建立三线一单制度、生态信用监管制度、两山基地建设政绩考核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机制体系,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数据库。

 

第五篇 全面提升,夯实现代化基础设施新支撑

 

坚持适度超前、协同推进,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水平,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十二章 建设国家智慧城市,形成高效泛在信息网络

 

加快国家智慧县城试点建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整合、大数据云中心、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构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的管理服务体系。

 

第一节 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5G基站联网组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三网融合,统筹布局新一代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推动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建设公共数据资源库、云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高速光纤覆盖率和无线网络覆盖率。到2025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高标准建设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分散数据资源,建立完善覆盖电子证照、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社会信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一批主题数据库。结合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应用需求,完善提升智慧城市运营指挥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平台,高标准建设霍山县政务云中心。

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5G应用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设备管理等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和向云端迁移。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优势,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形成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典型应用。支持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互联网+生产,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第二节 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

 

积极打造城市大脑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数据中台城市大脑,加快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大力发展惠及全民的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停车等智慧服务,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加快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政府数据归集汇聚和共享开放,促进数据资源整合,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升级改造,依托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系统、自助设备,推行随时办服务。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设城市网格信息化可视化平台,提升一网联动、资源整合、四级服务新格局,实现党建、综治、城管、便民服务网格一体化管理。推进应急、公安、交通、气象、救援、地质灾害、水利、城市管理等领域数据实时互联和共享,建设一体化应急指挥系统,提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安全生产等智能预警、精准研判、应急联动、高效指挥能力。

 

第十三章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全面构建区域联通枢纽 

 

抢抓交通强国试点县机遇,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现代交通体系,构建快速通达长三角中心区的立体化交通格局。

 

第一节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

 

等高对接合肥都市圈交通系统,融入沪汉蓉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廊道,开工建设宣商高速、阳新高速及其连接线工程,争取落实霍山至怀宁高速等项目,初步形成承东西沟通南北的高速路网。加快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开工建设G346皖鄂绿色通道综合路网、G346天堂寨至陡沙河公路、G529陡沙河至太阳公路等项目,升级改造S337黄尾至龙井冲段等国省干线项目,形成快速顺畅、内联外通的干线公路网。

 

第二节 县乡路网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乡镇通二级路、县乡道改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危桥改造、库区码头和水上应急设施等项目,继续深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建、管、护、运水平,完善县域路网体系,提升乡村公路通达能力,全面提高群众出行品质。

 

第三节 高速铁路和机场

 

积极谋划轨道交通,建成六庆铁路霍山段,高起点规划建设霍山站站房,加快高铁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迎接高铁新时代。谋划推进南京至武汉二通道途经霍山并设站,努力构建字型高速铁路区域枢纽。谋划建设霍山通用机场,完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固定运营基地、维修基地、机场连接线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航产业园。

专栏15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机场:加快霍山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铁路:建设六庆铁路霍山段,力争2025年建成通车,彻底结束手无寸铁历史;谋划推进南京至武汉二通道(东联在建巢马城际铁路,向西途经巢湖、庐江、舒城、霍山、金寨天堂寨、麻城,西接即将开工建设的沿江高铁合武段)。

高速公路:建设宣商高速、阳新高速,配套建设宣商高速霍山北连接线、诸佛庵连接线,阳新高速上土市连接线、太平畈连接线;谋划争取霍山至怀宁高速。

国省干线:建成G346天堂寨至陡沙河段公路建设工程、G529陡沙河至太阳段公路建设工程、东西溪和磨子潭公路及磨子潭大桥,开工建设G346皖鄂绿色通道综合路网、霍山至六安快速通道霍山段建设工程(裕安大道南延)、S337黄尾至龙井冲段升级改造工程(六庆铁路黄尾站连接线),推进S332东风桥至牛角冲段升级改造工程(南部路网)、S332东风桥至托儿岭段升级改造工程、S331但家庙至金安张店公路、S332舞旗河至大化坪段升级改造工程、大化坪至青枫岭段公路建设工程、S333真龙地至东西溪段升级改造、G105大河厂至满路桥段升级改造、S244诸佛庵至钓鱼台段升级改造、大别山湖泊群水源地保护绿色公路。

农村公路:实施乡镇通二级路、县乡道改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库区码头和水上应急设施等项目。

 

第十四章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保安体系

 

围绕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第一节 防洪减灾

 

完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构建防洪排涝保安体系,实施县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和小河口排涝站改造工程,城关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推进沿淮行蓄洪区(霍山片)等洼地治理工程,新建潜台寺排涝站,提升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加快病险水库、水闸泵站等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施佛子岭、白莲崖、磨子潭三大水库下游泄洪通道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开展小型水库清淤、放水涵、退水渠、防汛道路加固提升。全面系统治理东淠河、但家庙河、漫水河等中小河流,开展宋家河等18条山洪沟灾害防治工程。增设山洪灾害和城区防洪预警系统,完善水库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智慧水务建设,提升水资源监测服务能力。建立遥测雨量站、水位站、远程控制警报预警站,强化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全面推进河长制信息化,建立统一的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

 

第二节 供水保障

 

新建桃源河、走马岭、百丈涧、仙人桥、笔架河等一批小型水库,对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3座大型水库及境内90座淤积严重的小型水库进行库底清淤。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巩固城市供水能力。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新建黑石渡、断山堰、但家庙、移洋湾、下符桥、上土市等6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旱季备用水源供应能力。实施引淠入杭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淠史杭灌区淠源分干渠、高河灌区节水配套、中型灌区续建等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东淠河、柳林河、幽芳河、高庙河与城区南北城河、淠源渠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保障淠源渠沿线区域防洪、用水安全。

专栏16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续建桃源河水库工程;新建城区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霍山县城市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新建一批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佛子岭、白莲崖、磨子潭3座水库下游泄洪通道;新建宋家河等18条山洪沟灾害治理工程;新建黑石渡水利枢纽工程;谋划建设走马岭、百丈涧、仙人桥、笔架河等4座小(1)型水库。

城乡供水保障项目:新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开工建设一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新开工建设霍山县骨干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城市一体化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

水系综合治理:续建东淠河、柳林河、幽芳河、高庙河与城区南北城河、淠源渠水系连通工程;新开工建设霍山县水土保持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6个乡镇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修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生态湿地建设及宋家河等1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开工建设但家庙河、深水河支流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推进淠源渠水生态文明治理二期工程。

第十五章 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着力优化县域能源结构

 

着力补强能源安全短板,推进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智能高效的能源系统,推动能源创新开放发展,增进能源民生福祉。

 

第一节 电力与油气

 

开展城乡输配电走廊统一规划,补齐供电设施短板,完善电网体系,进一步强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强电网统一规划和供电网架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加快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建设,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重点推进龙井、铜锣寨、沙埂、衡山变扩建等110kV输变电工程,以及太平畈、太阳、胡家河2号以及孔雀河等35kV变电站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水电供区改造任务,新建改造10kV配变620台、线路110千米。加快县域燃气管道建设,重点实施中燃LNG储备站、中压燃气工程建设,提高城乡管道燃气普及率、增强油气供应能力。构建智慧型区域能源互联网,实现冷、热、气、电等多种能源形式优化互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第二节 新能源

 

加快推进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施工总布置、移民安置等前期工作,确保全面开工建设。继续开展佛子岭、文家畈、船仓等抽水蓄能电站论证研究。统筹光伏、水电、风电、生物质、天然气热电联产等发展布局,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初步建成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绿色能源发展。

专栏17  能源设施建设项目

电力设施:建设龙井、铜锣寨等110kV输变电工程,太平畈、太阳、胡家河2号以及孔雀河等35kV变电站工程建设,新建改造10kV配变620线路110千米建设光伏农光互补项目。

燃气设施:中燃LNG储备站、中燃天然气暖居工程,上土市LNG气化站、太阳LNG气化站、集镇天然气供气项目、中压燃气工程。谋划建设经一路至大河厂中压燃气工程、大黑路中压燃气工程、黑石渡至落儿岭中压燃气工程、黑石渡至诸佛庵中压燃气工程等。

 

第六篇 改革开放,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释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第十六章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

 

第一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强化巡视、巡察成果运用,坚决惩治各类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健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培育依法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的霍山服务品牌。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精简前置审批,重点减少涉及投资、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审批事项。高效推进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应用,全面实现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一窗受理、并联办理、依责监管、全程监察。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

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多证合一等方式优化服务。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三比一增活动,实行企业审批服务全程代办,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构建全口径中介服务清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便利化改革。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着力清理各类审批许可事项,规范监管行为,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抓好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公共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增强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建设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便民服务网络平台等公共服务与信息公开平台。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和答复工作。

 

第二节 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支持大别山国投集团做大矿产资源板块、做实工程建设板块、做优文旅康养板块、做活特色资源板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加快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

强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中建设区,对土地进行综合性成片开发,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专栏18 重点综合开发片区

朗坤数字小镇等开发片区、饮用水产业园等开发片区、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园等开发片区、高桥湾康养基地等开发片区、蓝城桃李春风国际康养小镇开发片区、迎驾春风美酒小镇开发片区、陡沙河温泉小镇开发片区、太平畈石斛特色小镇开发片区、大别山红色军旅小镇综合开发片区、六万情峡旅游综合开发片区、太阳爱情小镇综合开发片区、佛子岭康养旅游综合开发片区、东石门综合开发片区、山南路以东霍山大道以西迎宾大道以北淠河路以南开发片区、高铁站周边开发片区、单龙寺等15个乡镇乡村振兴及旅游开发片区。

引导人力资源畅通有序流动。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与沪苏浙人力资源市场融合接轨,促进人力资源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加强与长三角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

 

第三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企混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全力支持大别山国投集团、大别山乡村振兴公司等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组建水投公司。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财税、用地、金融、降成本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创新金融服务实体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力度,优化金融供给,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金融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发挥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重要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运营。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推动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世林集团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A股上市。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构建竞争政策体系,加大竞争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打破行政性垄断。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肃查处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建立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第四节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稳慎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第十七章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机遇,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活县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相互促进,构建新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节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加快优质项目引进来瞄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突出建链、延链、补链和强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扩大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大健康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在文旅康养、生物医药、生态食品、装备制造等行业招引一批重大项目。严把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关口,避免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落后项目。着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建立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委托代办制,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

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积极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口博览会、广交会等品牌展会和贸易投资活动。加大外贸孵化、培育力度,促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霍山石斛羽毛羽绒、LED光源、玻璃器皿等产品出口,通过扩大加工贸易、促进进口回转、引导开拓进口业务等举措,优化均衡进出口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积极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股份合作、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抱团出海

 

第二节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

 

深度对接安徽自贸区建设,推动霍山保税仓库智能化信息化升级,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促进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以县域特色产业为基础,瞄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投资意向,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推动高端项目集聚,引进一批以高端装备制造、生态食品中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的国际合作项目。引导和鼓励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布局设点,扶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企业、物流供应链、结汇、海外仓等服务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与沪苏浙共同推动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提升跨境电商物流中转效率。

 

第三节 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形成规划协同、产业合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政策联动的一体化新格局。

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深层次合作,主动寻求同沪苏浙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的合作,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经开区与沪苏浙产业园区开展战略合作,大力提升开发区建设运营水平开展飞地经济”“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合作。依托霍山大别山电商产业园,与沪苏浙各大电商平台和企业开展深度对接合作,积极引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

加速融入合肥都市圈。依托合六经济走廊,通过产业发展联动、基础设施互通、金融服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联防,加快与合肥、六安等大中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通过错位布局、互补发展,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产业分工合作,加快发展文体旅游、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项目。依托山湖大道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康养产业和茶叶、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

深化大别山革命老区联动。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在交通、产业、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化与周边市县联动发展统筹协调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合力打造大别山核心旅游品牌。

 

第七篇 改善民生,顺应共享型美好生活新期待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千方百计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十八章 推动均衡优质教育,培养主导产业技能人才

 

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建设城西幼儿园、城北幼儿园,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转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到2025,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验收。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区学校扩容提质,搬迁新建新城小学,建设城北小学,升级改造霍山二中及霍山二中东校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迁址新建佛子岭镇中心学校,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撤并部分农村教学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快高中教育布局调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2025,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

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到2025,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二节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大力发展多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扩大“3+2”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进一步相互融通。加快构建与全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谋划推动县职业学校就业创业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现代农业、中医中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产业与学科专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强与中国药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合作,对口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第三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制度改革,优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结构,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推进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差别化补助。加快大化坪、单龙寺中心校等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强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能力培养,到2025,新增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0名,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10%85%95%98%

 

第四节  提升教育发展共享水平

 

推进教育精准帮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教育权利。办好特殊教育,加强普特结合,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和差别化扶持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统筹配置城乡师资等教育资源,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到202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

 

第五节  推动青年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回应解决青年关心的问题,深化拓展服务青年载体。建设青年公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之家创业联盟等。加强青年工作宣传,设立青年发展中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出台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青年发展项目,在青年创业求职、青年人才引进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为青年更好地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十九章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养老托育事业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第一节  全面建设健康霍山

 

健康霍山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实施十五项健康促进行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方位排查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建立县级科普专家库,构建健康知识传播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组建霍山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级产筛中心及规范化婚检门诊,打造儿童保健特色科室,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保护监护,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实行重点人群定期筛查检测,提升治疗和管理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和养老事业发展。

 

第二节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县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做实分级诊疗,实现县域就诊率90%目标。深度推进医养结合,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养老、康复、保健等系列服务项目。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加强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乡村医生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培养全科医生30名以上。补齐县级医院学科建设短板,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积极开展民间民医、中医药经方药方收集工作,征集经方药方50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启动县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启用县中医院上土市分院,推进中医医院能力升级,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积极打造智慧医疗+卫生健康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健康项目,实施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全县信息互联互通,影像、心电图结果远程传输和会诊等资源共享。加快完善智医助理项目,加强和提升基层医疗能力,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服务升级,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推进区域、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第三节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储存运输和冷链设备更新及标准化建设,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卫生工作新格局。

 

第四节  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

 

加强政府托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县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进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加快养老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推动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稳步推进社区康养中心建设。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探索发展子女众筹互助、老年人集中居住等互助养老模式。完善医养结合机制,打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通道,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实现城区托育机构全覆盖。

 

第五节  提高人口服务水平

 

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做好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工作,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救助、社会关怀等工作,扶持低收入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深化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保障其公平参与并分享发展成果。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家庭监护的指导监督,促进学校教育、家庭养育、社会陶冶的协作互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专栏19  医疗卫生重大项目

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县医院感染病区及肿瘤治疗中心建设、县中医院改扩建、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建设、县精神卫生中心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漫水河镇中心卫生院异地迁建、诸佛庵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建设、太平畈乡卫生院中医特色骨伤综合楼建设、下符桥镇卫生院医疗综合楼建设、黑石渡镇卫生院改扩建;与儿街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单龙寺镇卫生院异地新建、大化坪镇中心卫生院异地迁建、但家庙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太阳乡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东西溪乡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磨子潭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落儿岭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衡山镇卫生院异地迁建(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作业指挥中心及应急检验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完善120急救中心和急救体系建设,设立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强化救护车辆、急救站点、救援设备、急救物资、急救通讯设备等配置。进一步完善两个医共体内卫生机构HISLISPACSEMR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成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县域内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第二十章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素质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为民惠民,着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培育文明新风,广泛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成效,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加大霍山好人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树立一批典型模范。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第二节 改善城乡文化设施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和乡村倾斜延伸,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加快馆内装、大别山地质博物馆、大坝博物馆项目建设。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建立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效机制,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项目开发。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力推进霍山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服务基层、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新模式,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引导科普教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推进全域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快地方志出版发行,力争建成数字档案馆

 

第三节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建霍山县体育中心,加强社会足球场、户外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绿道、体育生态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优先在住宅区附近配置公益性体育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大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开放力度。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开展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体质测定等服务。

第二十一章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第一节 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落实稳岗补贴、税费减免、创业小额贷款、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等举措,稳定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帮助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技术落后企业职工转岗转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抓好军转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落实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常态化开展“2+N”主题招聘日活动,持续开展专项招聘活动。深入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就业帮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创业示范园建设,开展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孵化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各类创新资源汇集和服务体系集成的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和服务,重点引领、扶持劳动者在各类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中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节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促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有关政策,提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益,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导向的分配机制。着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增加一线劳动者报酬。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增加消费供给能力。

 

第二十二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社保扩面幸福行动,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与低收入者参保缴费,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制度,推进实现养老保险更高层次统筹,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第二节 建立新型救助体系

 

统筹城乡各类社会救助资源,建立包括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援助和精准帮扶在内的新型综合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困境儿童保障,提升儿童福利设施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水平,完善儿童收养制度。发展残疾人事业,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转变社会救助方式,建立非物质救助的长效机制,从经济救助与物质救助走向兼顾服务救助与精神救助,从被动的生存型救助走向主动的发展型救助。

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差异化救助,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梯度综合救助制度体系。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工作。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健全服务规范,优先集中供养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到2025,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

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快公办福利机构改革,加强福利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和资源共享。发展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支持公共殡仪馆、公益性墓地建设。

 

第二十三章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确保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以法治为引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抓好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和公共安全治理,积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推进法治霍山建设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县的领导,加快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水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群众选择法律途径维权。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普法责任制。

 

第二节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深化四议两公开、民主议政日等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霍山版。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社区组织负担,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稳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节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

 

树牢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衔接,建立集中调度机制。加强应急综合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区域性重大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气象、水文、地震等工作,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卫生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善新时代国防动员体系,扎实做好全民国防教育、武警、双拥、人民防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等工作。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民营企业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进一步加强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实现红黑名单认定、分类监管措施等方面全覆盖。全面加快县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归集长效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不断强化联合奖惩、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加速推动信用应用,面向守信主体提供公共信用服务和特色激励产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第二十四章 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霍山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第一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深入落实省委、市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分领域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巩固和深化扫黑除恶成果,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维稳态势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完善平安建设实体化运作制度机制,加强平安霍山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

 

第二节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到位。持续深化铸安行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对危化品、矿山、交通、冶炼、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强化源头治理、分类监管、全程追溯,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强化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营造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推动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第三节 确保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强化农产品供给保障,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规则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强化对数据资源、网络信息和关键设施的保护。

 

第八篇 加强领导,实现十四五发展成效新突破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最大程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加快推进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保障《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十五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合力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健全党委(党组)在经济社会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强化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建立责任明确、分类指导、高效协调的规划实施机制。

 

第二节  形成社会合力

 

加强《纲要》宣传,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着力健全政府与企业、群众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自觉参与实施的良好氛围。提高《纲要》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增进市场主体、民众、社会组织对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认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和资源配置方向。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合力,促进《纲要》有效实施。

 

第三节 加强监督评估

 

完善《纲要》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细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及时组织开展《纲要》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加强第三方评估,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健全规划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