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综合考评细则 |
A级指标 |
B级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分值 |
自评得分 |
A1基础设施(根据特殊教育办学标准化要求制定)(25分) |
B1校园 |
C1
校园生均用地面积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要求,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2分) |
2 |
|
C2
校园规划和校舍建设紧凑集中、校园封闭;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区域明确、使用方便,传达室及围墙设置合理。(2分) |
2 |
|
C3 体育运动用地有保障,运动场设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100米以上直跑道(1分)。 |
1 |
|
B2校舍 |
C4 生均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住房和校办产业用房)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要求。(2分) |
2 |
|
B3教学设施 |
C5 普通教室:每个教学班要有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有防伤害设施。配齐课桌椅、讲台,配备视频展示或、电脑等设施。(1分) |
1 |
|
C6 建有标准计算机教室、标准网络控制室、多媒体教室;建有特教网及资源库,能满足学生上课及教学观摩需要。使用效率高(1分) |
1 |
|
C7 理化生实验室达标。(1分) |
1 |
|
C8 学科教具室:按照《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三个教育行业标准配备各学科仪器。(1分) |
1 |
|
C9 建有家政或劳动与职业技术教室(1分)。 |
1 |
|
C10 图书资料室与阅览室达标。(1分) |
1 |
|
C11
多功能活动室:应有可作文娱活动、雨天体育活动、观摩教学及全校性集会等使用的用房,并能进行相关活动的设施和设备。(1分) |
1 |
|
C12 体育器材室参照国家要求选配相关设备。(1分) |
1 |
|
B4专用教室康复设施 |
C13 室内运动训练室适合特殊学生使用,能进行训练和活动。(1分) |
1 |
|
C14
感觉统合训练室配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施以刺激的各种感觉统合训练器材。(1分) |
1 |
|
C15 律动室或音乐治疗室(律动教室:地面铺设专用弹性木质地板并有辅助用房柜等)达标。(1分) |
1 |
|
C16 心理咨询室与康复室配有相应的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仪器。(1分) |
1 |
|
C17 配有听力康复或智力康复需要的相关康复配套设施(2分) |
2 |
|
B5办公、生活安全设施 |
C18 办公场所:设有行政、教师办公室、财务室、档案室、会议接待室等。各室应方便实用,配齐办公桌椅、电脑和其他基础设施。(1分) |
1 |
|
C19
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生活值班室、宿舍、洗漱室、食堂(取得相关许可证)等配套设施,满足师生生活需要。(1分) |
1 |
|
C20
消防与监控设施: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办公(综合)区每层楼应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监控设施或报警设备。(1分) |
1 |
|
C21
防护设施:聋校宿舍、教室等地方安装红绿指示灯;培智学校教室(宿舍)的窗户安装防护栏,高度达标。(1分) |
1 |
|
A2学校管理(50分) |
B6办学思想 |
C2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等文件精神法律法规(3分)。 |
3 |
|
C23
发挥特殊教育学校骨干、示范作用,指导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附设特教班(点)的教学工作及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1分) |
1 |
|
C24
实行校长负责制,目标管理清晰。教代会或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活动正常,实行民主管理。重视安全保卫和安全教育工作(2分)。 |
2 |
|
C25 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注重向学前或高中阶段延伸(2分)。 |
2 |
|
B7组织机构 |
C26 领导班子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成效(1分)。 |
1 |
|
C27
校级领导熟悉教学业务,按规定兼课,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注重研究,做到敬业勤政、作风民主(1分)。 |
1 |
|
B8经费保障 |
C28 按规定落实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学校基础建设、维修、大型设备的添置等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分) |
2 |
|
C29 教职工特殊岗位津贴和各项政策性补贴按国家、省、市文件规定按时足额发放。(1分)。 |
1 |
|
C30
本区域学生免费入学、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其中建档立卡学生补助工作得到重点落实。按规定接收外来农民工残疾子女入学,待遇同等。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设立学生奖励金。(1分) |
1 |
|
B9教学管理 |
C31
有严格的、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为每一名残疾孩子建立学籍档案,并为送教上门的适龄残疾儿童建立一生一案,并配有专人负责。教学人员、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落实到位。(2分) |
2 |
|
C32 落实《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齐开足各门课程。(2分)。 |
2 |
|
C33 学校有教学管理制度及各部门配套规章制度细则。(2分)。 |
2 |
|
C34 成立并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作用(1分)。 |
1 |
|
C35 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全校性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活动有资料、有记录、有图片。(3分)。 |
3 |
|
C36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每学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文艺汇演、书画比赛、运动会、戏曲进校园、研学旅行等。活动有方案、记录。(4分) |
4 |
|
C37
卫生制度健全,学生健康档案齐全。(1分)有学生晨、午检工作制度,晨、午检记录。每学年学校要对学生开展一次健康体检。(1分)按课程标准要求上好体育课,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1分)。 |
3 |
|
C38
落实教学常规,对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有明确的常规要求,定期检查、分析和总结(2分)。教研组组织健全,活动正常,有计划、记录、总结(2分)。每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有常规检查(1分)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的批改检查及时(1分)。 |
6 |
|
C39 教学档案管理科学、规范,为每一个老师建有业务档案和专业成长档案(2分)。 |
2 |
|
B10后勤管理 |
C40 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1分)。各类设施管理规范,维修及时,完好率高(1分)。 |
2 |
|
C41 学生宿舍管理规范,值日制度健全,卫生秩序良好。(2分)。 |
2 |
|
C42 教辅、财务及后勤人员均需持证上岗,职责明确,制度严格,档案规范(2分)。 |
2 |
|
B11文化建设 |
C43 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整洁、有序(2分)。校园环境布置适合特殊学生,注重教育性、有时代特色(1分)。 |
3 |
|
C44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室布置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2分)。 |
2 |
|
A3队伍建设(15分) |
B12教职工配备 |
C45 学校按安徽省规定标准的师生比的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按需配足教辅及后勤保障人员(1分)。 |
1 |
|
C46 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并经过特教专业培训(1分) |
1 |
|
C47 专任教师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年龄、学科、专业技术职称分布合理(1分) |
1 |
|
B13师资培养 |
C48 有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定期组织参加市级以上教学交流或培训,有交流或培训总结材料(2分)。 |
2 |
|
C49 有市县级评选产生的名师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并开展相应的带头教学科研活动。(2分)。 |
2 |
|
C50
校本教研活动有制度保障并有效落实;积极承担校际间教研活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片区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1分)。 |
1 |
|
B14师资水平 |
C51 教师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热爱特殊学生,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师有较强的心理教育、德育工作能力(2分)。 |
2 |
|
C52 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业务水平,具有较强的各项特殊教育专业技能(1分)。 |
1 |
|
C53 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要求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开发校本课程。(1分)。 |
1 |
|
C54
参与国家、省、市(县)级立项课题研究,学校有主课题和子课题,每年每位教师平均撰写论文不少于1篇(1分)。 |
1 |
|
C55 90%以上教师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技术的能力。45周岁以下教师获得计算机培训证书达到100%(2分)。 |
2 |
|
A4办学成效(10分) |
B15学生素质 |
C56 学生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自律能力得到提高(1分)。 |
1 |
|
C57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1分)。 |
1 |
|
C58 能够遵守社会规范,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1分)。 |
1 |
|
C59
在校期间口(手)语交际、书面语交流及其他沟通方式的基本能力有较大进步,交往能力得到提高。(1分)。 |
1 |
|
C60
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劳动(职业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劳动(职业技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1分)。 |
1 |
|
B16 |
C61 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宣传到位、对党的十九大有关精神宣传、执行到位。(2分) |
2 |
|
B17 |
C62 学校办学有特色,办学理念先进,经常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成果显著。(3分) |
3 |
|
1-62项总分 |
10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