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驾集团
迎驾集团位于佛子岭风景区内,是国家大型酿酒企业,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支柱企业,公司的渊源企业为始建于1955年的佛子岭酒厂。集团下辖迎驾贡酒、野岭饮料、金冠容器、溢彩玻璃等多家分(子)公司,员工万余人,组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先后研发出生态洞藏、迎驾金银星等多个系列的迎驾贡酒。自1998年开始连续至今蝉联六安市第一纳税大户、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民营企业纳税前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生态环境最美的酒厂”。
集团核心企业——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酿酒骨干企业,是全国酒类企业中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作为中国白酒生态酿造的倡导者、引领者,践行“生态产区、生态剐水、生态酿艺、生态循环、生态洞藏、生态消费”的全产业链生态模式,铸就了迎驾贡酒“醉得慢、醒得快、有点甜”的鲜明风格,是中国生态白酒第一品牌。迎驾贡酒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等殊荣,迎驾贡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子岭水库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东源上游,坝址在佛子岭镇梁家滩街道偏南四公里处,漫水河、黄尾河径流入库。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等,系治淮委员会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设计。
佛子岭水库是1952年建国初期中国自行设计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水电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水库工程于1952年1月动工兴建,1954年11月竣工,大坝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水库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81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6.2亿立方米,总库容4.91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电影《上甘岭》在此取景,电影中气势磅礴的大河泄洪,就是佛子岭水库8道低空闸同时开启时的壮观场面。
佛子岭水库大坝是建国初期治淮兴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享有“新中国第一坝”的美誉。2018年1月27日,佛子岭水库大坝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佛子岭水库连拱坝榜上有名,被核定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佛子岭水库作为淮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拦蓄了淠河大量来水。不仅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起到了辅助淮河干流蓄洪作用。随着淠河上游大中型水库工程的建成,淠河流域的防洪、灌溉、养殖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佛子岭水库也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融山水美景与人文风貌于一体,水库两侧,群峰毗连,层峦叠嶂,库区绿水浩渺,水天一色,身临其境,放佛置身画中,是一年四季皆宜游玩的美景胜地。
竹海
佛子岭镇是“中国竹子之乡”,毛竹资源丰富,现有毛竹资源4463.5公顷,毛竹总株数1332.2万株,占全镇林地面积的53.5%。闻名遐迩的大林竹海即坐落于佛子岭境内。近年来,佛子岭镇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竹产品利用与加工等绿色生态产业,推动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转变,使毛竹资源、森林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林竹海面积9850亩,号称万亩竹海。东北和佛子岭镇通水灌村相接,南与单龙寺乡接壤,西连佛子岭水库风景区,西北与佛子岭迎驾山庄相望。佛子岭至南岳山公路穿越全境。1955年9月21日,毛主席为“大社的优越性”一文作按语“安徽佛了岭水库所在的一个乡,全是山地,就办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农林牧综合经营的合作社。”大林由此闻名全国。
这里漫山遍野毛竹林,满目翠绿醉游人;这里环境优美,气温适宜,富含氧离子,是真正的天然大氧吧。置身竹海深处,可以忘却城市的喧嚣,远离城市的雾霪,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收获一份好心情。来到大林,不仅能登上观景台,凭栏眺远,翠涛摇曳,万亩竹海尽收眼底,清风拂面,静心养性,还可以走进竹海体验步道,觅道而行,置身于竹子的海洋,零距离观察毛竹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全身心地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馈赠。
乌米尖
乌米尖是大别山腹地的一座名山,坐落于佛子岭水库上游长岭村境内。据县志记载:曹平章被元军困于六万寨断粮,山上长出乌米,曹兵得救,乌米尖因此得名。境内群峰竟秀,竹茂林深,溪涧交错,兰草花香,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具有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所产鲜叶嫩度高,肉质好,香味高醇,明清时期即已成为御用之品,故称为乌米尖黄芽贡茶。
乌米尖贡茶为霍山黄芽中精品,芽叶嫩黄多毫,形似雀舌,匀直,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清香持久,叶底嫩绿。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名优茶评选中被评为金奖。2001年获安徽芜湖世界茶博会金奖。2006年获“霍山茶王”称号。
近年来,佛子岭镇在长岭村建立有机茶示范园区,培育引进新品种“舒茶早”(舒茶早成品茶细嫩翠绿,微扁露芽兰花清香馥郁,滋味鲜美醇厚)。每年3月底—4月中旬采摘,抢占茶叶市场,“农亢早”、“霍山黄大茶”、“高山云雾”等也是引进培育品种。全镇有老茶园基地6400亩,优质高产茶叶新品种1000亩,计有茶园7400亩,分布于全镇各村组,年净产值约3200万元,为广大林农增产增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茶叶不施化肥、农药,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毛火、足火、拣剔、复火等过程极其严格讲究,经手工、铁锅制作,木炭烧烤,色香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