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城东幼儿园课程设置工作方案(2024-2025学年)

2025-03-20 10:54 来源:霍山县城东幼儿园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精神,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主动构建“在实践中开展、在开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幼儿园高质量课程体系。我园结合本园实际和孩子们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评价的依据和指导,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提升综合素质;

4.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增强幼儿的体质素质,提高身体素养;

6.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时分配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即为课程,教师每周的课时数也以半日活动计算(上午4课时、下午4课时)。每个教师平均周课时数20节。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括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小班(3~4岁)每节课约15~20分钟,中班(4~5岁)每节课约20~25分钟,大班(5~6岁)每节课约25~30分钟。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活动、游戏和户外运动等,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餐点、如厕、午休等)这些都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程设置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放手游戏,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应该明白游戏和生活中的点滴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建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通过创设适合儿童探索的环境,将课程目标隐含在游戏与生活环境中,支持儿童自发的学。

幼儿园的课程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积极遵循《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不断结合主题活动及生成活动开展课程建设。以五大领域和园本课程为依托不断建构幼儿园课程体系,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一)游戏活动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开展游戏并在其中自发交流互动的过程。

1.室内游戏

室内活动环境多样,提供不少于5种类型材料特征:工具类、图书类、积木类、插塑类、自然类材料超市,标识醒目清晰。材料超市适时投放充足、有效的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能够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

每班创设6个以上活动区,除常规阅读、建构、益智、美工、自然角外,每班根据幼儿兴趣点可设有茶艺、棋室、辩论、播报等特色区域。幼儿选择想要玩的区域,支持玩伴自主、材料自主、玩法自主。

2.户外游戏

户外设有丰富多样的游戏区,投放了低结构、自然类材料。游戏材料丰富,收纳位置合理。每天保证1小时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展个性,习得新知,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游戏中观察放下手、管住嘴,除了做适时的旁观者外,也成为与儿童共同游戏探索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不一样的器材能够培养发展幼儿不一样的能力,我园游戏器械非常充足。园内一楼设有器材室,分类摆放20种以上游戏器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需求,选择适合的器械开展活动;每班需要提供不少于7种材质多样、实用性强的自制玩教具(鼓励自制如跳绳、毽子等民间玩教具),同时积极结合传统体育小游戏及健康发展目标,开展好体育技能培养: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保障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

(二)学习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系统、清晰地帮助教师梳理不同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1.五大领域

1)健康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2)语言

语言是幼儿认知和交流的基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并且对于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

3)社会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4)科学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5)艺术

艺术课程是指通过音乐、美术和手工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将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入学准备教育等融入一日活动、学习之中,积极结合五大学科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

2.园本课程

围绕市级课题《基于生态教育下的幼儿园耕读课程探索与实践研究》,持续推进耕读课程资源活动的实施与升华增强幼儿全面理解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养成热爱自然、勤奋乐学的好品质

将汇编完成的园本课程集和实践活动集内容融入每学期的课程计划中,我们将三个子课题的课程内容不断的延续与发展下去,随节气时令而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

3.班本课程

1)基于周边资源设计地域性的班本课程

周边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课程价值,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资源(如活动室、阳台、走廊)和户外资源(如活动区、种植园)外,还可以开发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班本课程。

2)基于自主游戏发现儿童生长的班本课程

安吉游戏教育的理念处处将自主权还给儿童,使幼儿时时处处获得真实的体验和经验,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主行动、自我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创造与创新等能力。  

通过一对一倾听与观察,通过解读儿童的表征,可有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看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由此激发教师自我反思,找到提升幼儿多元表征、循环表征能力的策略方法,让幼儿深度学习自然发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基于幼儿兴趣形成主题性的班本课程

幼儿具备关注周围人、事、物的能力,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保持强烈的好奇,同时,每一个幼儿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特长,班本课程的建设要满足不同幼儿探索与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基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事件与幼儿共同创生班本课程,共同探索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五、课程实施方式

1.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实践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重视个体差异,注重思维共享。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个别教学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

4.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六、课程评估

1.采用多维度评估的方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2.注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进步和潜力,帮助每个幼儿实现其个别化的教育发展目标。

3.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教研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一日活动与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并在日常的赛课、案例分享中不断增进自身的专业交流与提升。

七、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设置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在课程实施和评估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个体发展,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成长。未来,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