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城东幼儿园2025年春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适宜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同时,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与发展规划,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拓展园本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优化课程体系 凸显园所特色
(二)珍视游戏价值 促进全面发展
(三)深耕教学教研 提升专业素养
(四)明确课题路径 深入课题实践
(五)丰富多彩活动 滋养快乐成长
(六)创新家园模式 拓宽共育视角
三、具体措施
(一)优化课程体系 凸显园所特色
1.规范课程落实,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组织一日活动,促进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全面均衡发展。
2.聚焦耕读课程,凸显园所特色,持续推进园本耕读课程的实施与升华,加强“一校一品”园所文化建设,提高保教质量。积极结合季节、节气特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耕读文化、非遗文化特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根据春生夏长季节特点,观察记录动、植物生长与变化,积极创生、拓展班本课程建设,不断丰富幼儿学习体验,拓宽知识视野。
(二)珍视游戏价值 促进全面发展
1.进一步推进自主游戏发展与创新,深化“安吉游戏”本土化实践。因地制宜,不断创设、更新开放、多元、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有效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
2.基于自主游戏发现儿童生长,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和互动,注重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和经验。每周至少要保证对每位幼儿个别倾听一次,至少开展两次思维共享。在游戏故事和思维共享中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实践反思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安吉游戏理念和精神,积极发挥“安吉游戏”试点园引领作用。聚焦真游戏,捕捉、记录游戏中的精彩瞬间,发现真儿童。优秀的游戏案例将不定期在幼儿园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展播,不断提升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4.作为“安吉游戏”本土化实践“1+N”霍山县城东幼儿园联盟体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牵头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联盟体教研活动,大胆探索适合“安吉游戏”本土化的推进策略,促进联盟体各园间互助交流和共同成长,互学共勉,进一步推动全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深耕教学教研 提升专业素养
1.研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组织教师不断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法》精神,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阅读专业书籍,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加强园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拓宽教研视野。
2.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教务处组织行政人员及年级组长进行日巡查、周督查、月检查,及时掌握活动开展动态,并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整改,以检查促提升,不断提高教学常规工作实效。
3.每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前研磨,促进协同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展示和反思的机会。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业务园长及保教主任定期进行推门听课,增加与教师的日常互动,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4.集中开展教研周活动,聚焦问题,开展理论学习、现场教研、沉浸参与等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与提升。本学期将重点围绕“耕读课程与主题活动的深度融合”“自主游戏中材料的有效投放与支持”以及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研实效。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园内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比赛,通过备赛和参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明确课题路径 深入课题实践
1.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表达表征及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着眼于“幼儿表征”和“教师策略”两个维度,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幼儿园的科研水平和保教质量。
2.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框架思路,明确课题路径,全面有效实施课题研究。发放、收集家长、教师问卷调查,科学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信息技术环境现状和水平。召开课题组研讨会,研做合一,研后做、做推研。三个课题小组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小组沙龙、汇报交流等活动深入课题实践,不断循环推动课题发展,逐步形成过程性研究资料。并于本学期末完成课题中期阶段性总结。
(五)丰富多彩活动 滋养快乐成长
1.深入学习贯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科学幼小衔接,将幼小衔接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做好四方面准备,积极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积极有效开展班级区域活动,重点加强小班角色区、中大班阅读区、益智区建设。此外,大班要紧紧围绕“我要上小学”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来园签到、游戏活动、集体教学等各个环节积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2.将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一日教学活动之中。深入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常态化开展“国旗下讲话”、每周推送“蒲公英广播站”等。通过“小小志愿者”“小小值日生”“周五劳动日”“雷锋日”“劳动节”等活动,不断加强幼儿劳育教育。
3.结合“我们的节日”,如“妇女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儿童节”“全国爱耳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阅读月、学前教育宣传月等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
4.结合五大领域及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兴趣要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延时服务。开设创意美术、音乐游戏、绘本阅读、科学游戏、快乐足球、劳动实践等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特色服务活动,充分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以足球特色园为抓手,提高幼儿足球游戏兴趣,提升足球队技能水平,不断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幼儿足球技能,促进体质健康发展。
(六)创新家园模式 拓宽共育视角
1.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利用上下学接送、QQ、微信、一封信、宣传栏等联系方式,耐心细致做好家长工作,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观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开展多样化的家园社共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半日开放、家长助教、活动展示等形式提高家长满意度、社会信誉度。加强家园社联动,融洽家园社共育合作关系。
3.通过园视频号、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办园理念和特色活动,加大宣传与辐射,提高社会知晓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