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新城小学2024—2025学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对学校2024-2025学年度全员培训工作的指导,切实保证培训质量,根据《霍山县2024-2025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霍教职[2024]9号)文件精神,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落实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为重点,全员参训,精准施训。竭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时代高水平小学教师队伍,为推动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二、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在职教师。参加2024年度国培、省培、市培的教师,在完成60学时的培训任务后,可免于参加本年度全员培训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培训时间与学时
(一)培训时间
2024年8月—2025年6月。
(二)培训学时
每人年度参训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知识不少于60学时,公需知识30学时)
四、培训内容
(一)公需知识培训内容根据省市推荐内容选学。
(二)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内容主题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分为四个内容模块:
1.教师寒、暑假研修。
组织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参与“2024—2025年暑假、寒假教师研修”专题学习,完成相应学时的学习任务。
2.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
组织教师集中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论教育》和《意见》为核心内容,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专题学习和专题宣讲为主要形式,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律自强。
3. 专业知识学习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
以《意见》关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为目标,围绕新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智慧工具的创新使用,聘请学科领域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分享前沿的教学策略,拓宽教师学科视野,引领教师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增强学科育人意识,通过专家讲座和案例分享,挖掘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融合点,探索新形势下育人新方式,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4.基于课例实践研修。
教师立足课堂,聚集新教材,以课例为载体,全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将教师学科素养和育人能力作为观测点,广泛深入开展课例研修和评教评学活动,将教师学科素养固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培训安排
本年度专题培训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暑假研修(2024年7-9月)
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线上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培训形式:集中+远程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2024年8—11月)
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学习活动;深度剖析、反思个人师德行为,撰写个人反思或案例剖析报告。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三阶段:主题研修:组织教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活动(2024年10月—2025年5月)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四阶段:寒假研修(2025年1-2月)
组织教师参加寒假线上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培训形式:集中+远程
第五阶段:基于课例的理论与实践研修(2025年2月——5月)
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活动,以课例研修为载体,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开展教学实践研修活动。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六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25年5月——6月)
教师结合年度各阶段培训学习活动,立足自我,分析研修过程得失,明确课堂教学革新(游戏课程化)的主要目标及方向。学校对教师本学年的培训学习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培训形式:校本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培训组织
教师培训采用“集中或送培送教+远程+校本”形式。“集中”环节由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教研室组织实施。校本由学校组织实施;“远程”环节由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二)培训模式
推行“集中培训(送培送教)+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式培训。
1.集中培训(送培送教):充分发挥县级培训指导团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培训做到训前有诊断、训中有记录、训后有反馈。
2.网络研修: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网络研修平台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专题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跟进指导等方式进行。组建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学习指导,培训管理团队负责监督与管理。
3.校本研修:
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督促教师任职学校认真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在制定本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时,注重与常规教研活动计划有机整合,将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纳入校本学时管理范畴。每位教师提交的研修课过程材料、每学期不少于10节课的听课记录、教研反思等作为校本学时认定的必备材料。
(三)培训要求
1、健全组织。要及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做到组织到位,落实到人,保障到位,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确保继续教育培训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2、加强教师培训意识的引导
教师全员培训是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每位参训人员要从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和专业短板出发,摒弃任务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3、过程指导。学校业务组要切实担负起指导责任,全程参与培训过程活动中,给与具体的指导和督查。
4、加强管理。学校业务组要精心统筹,重点做好课例研修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研组的特长,按照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要注意活动过程中的管理,加强培训实施过程监控、培训质量监测。
5、加强宣传。做好常规宣传报道,利用公众号、新闻头条等媒体宣传本校的最新动态。本年度学校至少编辑一次简报,记录校本培训和课例研修的动态。
6、资料收集。学校业务组要加强对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档案建设规范化,确保培训档案“一人一档、专人管理”,建立学校继续教育电子档案,分类储存,确保每位教师顺利完成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