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乡中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一、总则
1.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太阳乡中心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范围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 组长:校长
• 副组长:副校长、卫生保健教师
• 成员:各班主任、后勤人员
2. 领导小组职责
•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与决策,协调学校与政府卫生部门、社区等相关机构的关系,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应急预案,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和监督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及时向组长汇报情况。
• 成员职责:
• 各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健康监测和信息收集,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异常情况;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协助做好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和心理安抚工作。
• 后勤人员:负责保障学校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如消毒用品、防护用具等;配合卫生部门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清洁等处理工作;负责学校食堂、饮用水等的卫生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和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三、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
• 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包括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健康监测
• 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班主任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皮肤有无异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教职工也应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
• 加强对学校内重点场所和人群的监测,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关注人员密集场所的通风、消毒情况和人员健康状况。
3. 环境卫生管理
• 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每天至少通风[4]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20]分钟。
• 加强对学校垃圾的管理,设置专门的垃圾存放点,做到日产日清,并定期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消毒处理。
• 做好校园内的除“四害”工作,定期开展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活动,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
4.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 严格执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食品采购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索证索票齐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 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做到生熟分开、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加强对食堂卫生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管理,定期对饮水机、储水设备等进行清洗消毒,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四、应急处理程序
1. 事件报告
• 师生员工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症状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症状、人数等基本信息。
•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
•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患病师生进行初步诊断和救治。如情况严重,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 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对疑似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医学观察,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保护现场,配合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和采样,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协助卫生部门尽快查明事件原因。
3. 现场处置
• 对发病现场(如教室、宿舍、食堂等)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不同的传染病或公共卫生事件类型,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品,对环境、物品等进行全面消毒。
• 停止使用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食品等,封存相关物品,等待卫生部门检验结果。同时,保障其他未受影响的师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如提供临时饮用水、食品等。
• 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调整学校的教学安排,如停课、复课等。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增加消毒频次等。
4. 心理干预
• 关注师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患病师生、密切接触者和受到事件影响的其他师生。组织心理教师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缓解紧张、恐惧等情绪,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
5. 后期处理
•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 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对患病师生进行后续跟踪管理,确保他们完全康复。对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进一步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 对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再教育,强化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保障措施
1. 物资保障
• 学校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消毒药品、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设备(如体温计、听诊器等)、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
• 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物资在应急情况下能正常使用。建立应急物资采购渠道,保证物资的及时补充。
2. 人员培训与演练
• 定期组织师生员工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培训,包括卫生知识、应急处理程序、个人防护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 每学年至少开展[X]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模拟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能力。
六、责任追究
1.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对违反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或扩散的单位或个人,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按照新的规定执行。
2. 本制度由太阳乡中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