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高山学校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24-09-28 16:00 来源:霍山县高山学校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完善防范、指挥、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应对危化品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使用危化品发生的各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及时控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明确职责、依法处置的工作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提高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安全应急救援工作。

四、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工作领导小组

 长:李传林

副组长:张鹏飞

 员:何祥顺、刘和福伍永安张苗苗、王孟燕

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危化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措施。

2、组织训练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3、对职工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教育。

4、检查督促做好危化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6、组织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

7、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将事故汇报、通报。

(二)工作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张鹏飞任办公室主任。

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成员各自职责和分工:

发生重大事故时,由领导组组长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直接组织指挥实施),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组  长:应急救援全过程的总指挥。

2、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具体指挥工作。

 

3、成  员:负责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态扩大,服从组长、副组长统一调配。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4、严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适时做出预警。

5、及时指导和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五、信息监测与报告及处理程序

1、学校安全报告制度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日常的监管、监测和信息收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学校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师生和学生家长举报或其他途径披露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逐级上报。紧急特殊情况,可直接上报县教育局。

3、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必须立即向区教体局和当地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护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上报突发事件有关材料,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理进程等,做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初次报告要快,进展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不同阶段报告必须详实、明确。

4、领导小组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情况在2小时内及时向区教体局及当地政府汇报,突发事件工作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5、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危险化学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学校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的同时,必须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一)意外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急救措施

①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充足的地方。

②吞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催吐,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吃东西。

③皮肤接触:如果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水冲洗至少15

④眼睛接触: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2、泄漏应急处理

①在发生泄漏时,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②处理人员需佩戴所要求的防护用品及防毒面具。

③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进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剩余液体用专用吸收材料吸附,并回收。

④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二)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事故防范措施

环保人员按时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事故应急预案:

必要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

七、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及时控制危化品造成事故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做好现场清理。

(二)应急救援组织与响应

1、本预案为校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应急组织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与本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一致。

2、建立报警反应系统,保证通讯畅通。当发生应急情况时,现场人员必须采取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主管领导人应根据事故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

(三)应急救援的实施

  1、现场疏散组织

1)、设置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危化品的泄漏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危化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组织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处置现场至少应有两个畅通无阻的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2、急救措施

人员配备:所有人员经过专业操作和现场急救培训。在事故现场,危化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防护。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危化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处理,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灭火剂应采用干粉、水、砂土。

4、社会支援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本单位抢险、抢修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周围安全时,领导组必须立即向上级通报,必要时请求帮助。

八、现场清理及废物的包装

1、入场检测。进入现场要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及包装破损情况的检查。

2、收集时的包装。根据现场情况考虑准备材料,进行密闭包装。搬运和装卸时应轻拿轻放,避免脱手落地。

九、训练和演习

1、针对本单位的危化品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把指挥机构和各个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地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领导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