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中心学校2024--2025年度教务计划
以立德树人为蓝本,以“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为着眼点,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为准绳,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确立本年度工作的方向:以规范课堂行为重点、以提升教师业务水准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一、做实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详见相关规范说明)
东城中心学校严格按照《霍山县教育系统“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实施方案》要求,强化措施,明确目标,做实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方案。
坚持把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严格做到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在师资配置上下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积极配置好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劳动等学科专任教师。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规范合理编排课程表,学校领导及值日行政每天不定时地巡视课堂,确保课时不被挤占。
2.规范常规教学秩序。
为了进一步加强衡山镇东城中心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引导教师做好计划制定,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研等方面的基本工作,树立“厚德、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制定《霍山县衡山镇东城中心学校常规教学的说明》、《东城中心学校月查细则》、《常态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常规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基本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组织学习。
3.不断提升教研质量,全面落实新标准精神。
《2022年课程标准》出台,为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与建议。为了精准把握课标要求,新的学年,学校将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既把握学科特点,又做好融会贯通,成立学科教研组,加强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情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加快校本课程开发进程,对学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程整合,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每学年,每位教师要认真上好一节精品课,听课不少于20节,并撰写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一篇。
4.抓实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加强督查指导,执行开学、期中、期末检查及月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任课教师备课、上课及批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督促教师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细致认真,量化打分,评出等级,作为年终教师评优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主要依据。
5.分层实施提升教学质量。
立足常规,紧抓环节,增强责任,夯实基本。根据我校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小学以加强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初中注重加强课堂管理,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6.家校协同双向奔赴。
九月初要召开起始年级家长会,进行了入学教育。分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家校联合,同抓共管的教育合力。积极组织上好心理健康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针对特殊群体及个别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7.加强对毕业年级和基础年级管理。
制订毕业年级工作计划,确定年级工作目标。优先满足毕业年级正常教学所需条件,合理有效安排好毕业年级的上课及辅导。定期召开九年级教师会,分析学生情况,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商讨应对措施。
8.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辅助力量。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运用,把网络资源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9.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将“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和法律法规普及纳入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中,规范安全教育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成长。确保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课。
10.语文文字工作抓实开展。
继续巩固语言文字工作,结合教育教学,扎实推进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各项工作,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教研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详见教研计划)
本期继续教育工作的主题是: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核心素养培育能力提升。
1.面的层面:形成教研与继续教育架构指导体系。
为了推进教研工作,成立各教研组,细化落实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校长——教导处(教学研讨、 继续教育、 信息技术)——各教研组长——教师的教研体系,分工明确,制定了教研计划,细化各具体工作,并有序开展。
各学科组合理安排研讨课,小学部采取同课异构方式,加强大单元的研究导向,开展实践性探索;初中部根据教师年龄特点进行分类上研讨课、示范课或组织外出学习。
2.点的层面: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利用名师效应,采取课题研究、工作坊等形式,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交流,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更新育人理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通过倪克胜名师工作室及吴绪益特级教师工作坊,充分发挥我校的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力量,达到组织一批,带动一片,整体发展提升的研修效果。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用制度撬动广大教师实现学习型、研究性、反思性、创新性转变,走内涵式专业发展道路。
3.加强智慧课堂建设与运用,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研修成果中的作用。加强智慧课堂建设,通过培训交流,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丰富教育教学策略,更新教与学的方式。
4.加强语文学科课题实验,推进阅读活动开展
继续开展“基于智慧课堂助力小学1+x经典群文阅读的策略研究”精准把握智慧课堂、群文阅读、实施策略核心概念,促进智慧课堂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提升,积极整合智慧课堂培训运用、课题实验、跃读我先行活动开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
5.积极参加县市各类比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研修比赛及论文评比活动,在过程中锻炼,成长,由点带面,共同进步。
6.组织好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业务大练活动,坚持需求导向,谋划实施专项精准培训,把教师业务考试、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名师评选等纳入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提升整体素质。
7.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在课堂教学及研讨活动中发挥党员及师德标兵示范作用,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提升。
充分发挥教研的支撑作用,将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有机整合,本着“深耕一课,深度一文”的教研模式继续前行。
三、开展“五大行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义务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东城中心学校积极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积极落实学校“五大行动”,立足养成教育,德育铸魂,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德育铸魂行动。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核心工作,关系着培育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大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根本任务。新学年,东城中心学校多举措夯实德育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炼思政教学案例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培养和课外实践全过程、各环节,发挥革命老区优势,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学生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本学期,学校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管理,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研讨,并要求在各学科中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2.进行校园环创,育人潜移默化。将创城工作融入校园环创中去,学期开始,东城中心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对教学楼、综合楼等处的布置进行了更新,着眼孩子思想品德及养成教育,让孩子对思想规范入脑入心,潜移默化。
3.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团队广播,板报等开展德育工作。
4.组织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5.团队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孩子关心国事,关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加强技能训练,发展兴趣特长。
本学期,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延时服务等方面,充实音体美等学科工作,提升音体美等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分年级开展葫芦丝、跆拳道、足球、乒乓球、口才宝等兴趣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按照中期读书活动安排,继续开展“跃读我先行,校园飘书香”读书活动,丰富文化积淀,建设书香校园。
1.成立“阅读我先行”读书活动指导组,对本学年活动进行规划安排。
2.认真做好前期读书活动总结梳理,新学年晨诵午读,午间托管读书活动管理,读书兴趣培养等工作,坚强策略研讨,提升活动开展实效。
3.细化读书活动与学生在校园内课内外活动的整合,落实“双减”,提升读书质量。
4.利用智慧课堂群文阅读课题实验,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将读书活动开展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劳动教育,环保教育,上好综合实践、信息及地方课程。
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学校在各年级设置安排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和环保教育,提高动手能力,树立劳动观念意识,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微信群积极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引导孩子们爱劳动,勤俭节约。开展“光盘行动”“致家长一封信”“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使学生各方面均得到发展提升。
注重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训,积极开展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开展“你笑起来真好看”课间操及跑操活动。
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并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学生心理咨询室,要求教师有备课、有咨询记录,并跟踪回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将美育与体育融合开展,学校本学年组织学生做好课间操及跑操活动,加强各类型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张扬活力,搭建平台,助力发展。
(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破解学生发展难题。
东城中心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为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小区众多,人员流动量大,学生及家长素养参差不齐,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面临的难题。本学期,学校将立足学生养成教育,从课堂纪律、楼道管理、集会纪律、队列训练、路队纪律、乱丢垃圾整治等方面,其实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制定专项实施方案,齐抓共管,将工作细化,重点突破,督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创新开展学生评价工作。
多元开展学生评价工作,积极开展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九年级毕业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建立规范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落实“双减”,加强五项管理。
1.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
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五项管理”文件要求,充分认识“五项管理”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制定细致方案,扎实做好中小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抓好源头治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要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做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并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
2.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新的学年,在上一学年工作的基础上,东城中心学校进一步扩大课后服务范围,充实活动内容,实行午间托管和下午放学延时服务工作,合理调配师资,拔高要求,提高质量。引进校外优质培训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3.家校社共育,构建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有利于贯彻全面育人政策,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实践中,东城中心学校多举措推进,构建家校社共育共同体,促进学生发展。成立家委会,加强领导。通过家长会、家校活动以及家长培训课程等,多渠道实现良好的家校共育,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微信群,信息化推进合作。多维互动,进行家访等,加强防溺水及心理健康教育等。
4.强化培训指导,引进家校社共育精品资源,逐步形成共育体系
引进北京“三宽”家长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师、家长、学生教育引导,指导推进家校社共育体系的形成。东城中心学校作为县关工委推荐申报的全县唯一一所家校社共育试点校,加强与“三宽”教育的合作,逐步构建家校社共育工作体系,汇聚家校社合力,优化教育生态和学生成长环境,提升辖区居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提升公民素养,推进创城工作,建设美好霍山。
5.社区支撑,加强互动。主动寻求社区支持,链接社区资源,将武术、围棋、国画、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送进校园,开拓快乐成长的广阔天地。
6.延时服务,共同参与,“减”中有“加”。在“双减”背景下,发动家长、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精心设计“双减”课后服务项目。如今,葫芦丝、围棋、口才宝等优质资源进入学校延时服务。
7.团队引领,让生活更多彩。以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主体,将家长、社会各界资源请进来,开展普法进校园、劳动模范的故事、交通你我他等;走出去,开展参观、体验、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新的学期,东城中心学校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指导下,以“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为指导,抓实常规、深化教研与继续教育融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为东城学校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东城中心学校2024年度秋学期教育教学行事历
时间安排 |
活 动 安 排 |
负责人 |
参 与 人 |
九 月 |
开学工作会议 |
董功平 |
中心校各副校长及二级机构成员 |
学生报名,发放教材、作业本,课程安排 |
李晓娟 徐长林 蔡胜男 吴绪益 |
教务处各成员 |
|
教务会议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
吴绪益 李晓娟 徐长林 徐守斌 |
教务处各成员 |
|
学籍变动申报 |
蔡胜男 |
各班主任 |
|
家校社共育工作推进会 |
徐长林 |
相关班主任 |
|
继续教育工作培训 |
吴绪益 项子桐 程智梅 |
相关教师 |
|
九年级教师会 |
吴中品 陈再凤 |
九年级授课教师 |
|
一年级、七年级家长会 |
董功平、吴中品 |
教务处各成员 |
|
常规教研活动 |
吴绪益 |
各相关教师 |
|
开学检查 |
徐长林 吴绪益 李晓娟 徐守斌 |
教导处以及教研组长 |
|
工作坊启动 |
董功平 吴绪益 徐长林 程智梅 |
相关教师 |
|
十月 |
智慧课堂及信息化相关工作 |
徐守斌 |
教务处各成员 |
初中部教学分析会 |
陈再凤 李晓娟 |
初中部教师 |
|
常态教研
|
吴绪益 |
教研组长 各相关教师 |
|
继续教育工作推进 |
吴绪益 项子桐 程智梅 |
全体教师 |
|
阅读分享会 |
徐长林 |
|
|
控辍保学核查 |
蔡胜男 |
各班主任 |
|
常态月查 |
徐长林 吴绪益 李晓娟 徐守斌 |
教务处 以及教研组长 |
|
工作坊活动董功平 |
吴绪益 徐长林 程智梅 |
相关成员 |
|
体教融合与美育熏陶成果布置 |
徐守斌 夏瑶 |
相关教师 |
|
十一月 |
期中考试以及总结表彰会 |
吴中品 崔达霞 |
教务处成员 |
阅读活动推进 |
徐长林 王文会 |
相关教师 |
|
常态教研 |
吴绪益 |
教研组长 相关组别教师 |
|
期中教学检查 |
徐长林 吴绪益 李晓娟 徐守斌 |
各教研组长 |
|
初中部教学分析 |
陈再凤 张传峰 |
初中部教师 |
|
工作坊活动 |
董功平 吴绪益 徐长林 程智梅 |
相关成员 |
|
体教融合与美育熏陶展示 |
徐守斌 夏瑶 |
相关教师 |
|
十二月 |
常态教研 |
吴绪益 |
教研组长 相关组别教师 |
九年级学生家长 |
吴中品 陈再凤 |
教务处各成员 |
|
工作坊活动 |
董功平 吴绪益 徐长林 程智梅 |
相关成员 |
|
综合素质评价 |
蔡胜男 |
九年级教师 |
|
课题研究推进 |
董功平 吴绪益 |
各课题组成员 |
|
期末教育教学工作检查 |
徐长林 吴绪益 李晓娟 徐守斌 |
教研组长 |
|
继续教育工作检查与总结 |
崔达霞 吴绪益 |
项子桐 程智梅 |
|
期末测试及分析 |
李晓娟 吴绪益 |
所有教师 |
|
学期检查与分析 |
李晓娟 徐长林 吴绪益 徐守斌 |
吴中品 崔达霞 |
|
元月份 |
资料整理与归档 |
徐长林 程智梅 |
教务处各成员 |
工作年度述职 |
吴绪益 李晓娟 |
教务处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