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漫水河镇中心幼儿园课程设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 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 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 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 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 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此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一)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三)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 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 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 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 儿童。
四、课程特点
(一)生活性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指南》),围绕幼儿生活(农村典型生活场景和事物特征)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方案,提升幼儿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视
野。
(二)艺术性
《指南》中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及审美情趣等多方面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审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农村幼儿普遍拘谨、不自信、 气质欠佳,缺乏明确的精神需求,而音乐艺术教育则从外在的艺术环境、内在的艺术熏陶、直接的艺术体验、间接的艺术欣赏陶冶着幼儿的艺术情操,提升着幼儿的艺术情趣、改善着幼儿的艺术气质,逐步形成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核心价值观。
(三)本土性
《指南》中强调课程内容具有地方或幼儿园特色。漫水河镇是红灯笼辣椒的著名原产地,我园因地制宜地将红灯笼辣椒引入特色课程,带领幼儿一起种植、观察、研究红灯笼辣椒的生长和变化,凸显了课程的地方色彩,也是尊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直观体现。
五、课程实施的保障
(一)教师专业发展和园本研修推进策略
根据课改精神和教师专业现状及特色构建需求,以“个人原创、自主推荐、课堂实磨、全园展示、分层研讨、现场解惑、经验共享”为研修的一般流程,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
(二)课程评价与调整策略
通过每月常态幼儿发展水平评估 (症断性评估)、每学期期末的专项评估 (结果性评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随堂听课、园本教研、组长例会等收集课程实施效果的信息。
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每年暑期由课程领导小组进行课程信息的分析、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策略的完善等。
(三)行政支持和社区支援策略
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专业设计和创建,融入更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生活性、艺术性、本土性”的课程特点。
通过家长会、幼儿成长手册、家园联系栏等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本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实施途径及方法,扩大家长对课程的了解,增进其对课程实施的关注和支持,使家长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归纳学校周边社区的可利用教育资源纳入课程,扩大新课程在社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