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2025-03-20 14:14 来源:安徽省霍山落儿岭镇中心学校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落儿岭镇中心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中小

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中心校本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霍教职9号2024-2025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2024-2025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为年度培训主题,开展全员培训。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保证全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经中心校领导班子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落实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为重点,全员参训,精准施训,竭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推动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二、培训对象

全镇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2024年度省培的周杨彬、杨丽丽、龚玉麒、陈明生教师,在完成60学时的培训任务后,可免于参加本年度全员培训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培训时间与学时

(一)培训时间

2024年8月-2025年6月

(二)培训学时

每人年度参训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知识不少于60学时,公需知识30学时)。

四、培训内容

(一)公需知识培训内容根据省市推荐内容选学。

(二)专业知识培训内容主题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分为四个内容模块:

1.中小学教师寒暑假研修

    组织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参与“2024一2025年暑假教师研修”专题学习,完成相应学时的学习任务。

2.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论教育》和《意见》为核心内容,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专题学习和专题宣讲为主要形式,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律自强。

3.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

1以《意见》关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为目标,围绕新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智慧工具的创新使用,聘请学科领域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分享前沿的教学策略,拓宽教师学科视野,引领教师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增强学科育人意识,通过专家讲座和案例分享,挖掘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融合点,探索新形势下育人新方式,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4.基于课例实践研修

结合我校教研活动,立足课堂,聚集新教材,以课例为载体,全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将教师学科素养和育人能力作为观测点,广泛深入开展课例研修和评教评学活动,将教师学科素养固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培训安排

本年度专题培训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暑假研修(2024年7-9月)

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线上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培训形式:集中+远程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2024年8-11月)

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学习活动;深度剖析、反思个人师德行为,撰写个人反思或案例剖析报告。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三阶段: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2024年10月-2025年5月)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学科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同步依托我校校本研修开展线下研讨活动,撰写学习心得。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四阶段:寒假研修(2025年1-2月)

组织教师参加寒假线上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培训形式:集中+远程

第五阶段:基于课例的理论与实践研修(2025年2月-5月)

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活动,以校本课例研修为载体,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开展教学实践研修活动。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六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25年5月一6月)

教师结合年度各阶段培训学习活动,立足自我,分析研修过程得失,明确课堂教学革新的主要目标及方向。继续教育业务指导组对教师本学年的培训学习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培训形式:校本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培训组织

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或送培送教+远程+校本”形式。“集中、校本”环节由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教研室和各学校组织实施。“远程”环节委托相关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二)培训模式

推行“集中培训(送培送教)+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式培训。

1.集中培训(送培送教):县级培训指导团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发挥作用。采取现场指导、案例剖析、研讨交流、成果共享的形式进行。培训做到训前有诊断、训中有记录、训后有反馈。

2.网络研修: 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网络研修平台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专题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跟进指导等方式进行。组建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学习指导,培训管理团队负责监督与管理。

3.校本研修:学校业务指导组和教务处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督促教师认真扎实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教务处和继续教育业务领导组制定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时,注重与常规教研活动计划有机整合,将教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纳入校本学时管理范畴。要求每位教师提交研修课过程材料、每学期不少于10节课的听课记录、教研反思等作为校本学时认定的必备材料。

(三)培训管理

1.重视、加强教师参与培训意识的引导

教师全员培训是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提高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每位参训人员要从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和专业短板出发,摒弃任务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2.加强培训管理网络建设

坚持培训组织领导与业务指导双线并行,镇(乡)、校级培训管理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年度培训活动,注重将全员培训与“国培计划”项目培训、县域内组织开展的各专项培训相结合,与常规的教科研活动相结合。

3.加强学校培训指导团队建设

突出教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培训指导团队作用,明确指导职责,并将开展工作情况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考核范畴。校教师继续教育业务指导组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依据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对业务参训人员的指导,实行动态管理。

4.加强培训工作规范化建设

按需施训制度化。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训前调研和训中检测,积极上报相关信息,以便上级培训机构切实摸清自己的培训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策略。

方案备案规范化。学校年度培训启动会后一周内将培训方案报送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审定,经审定后的培训方案报教育局职成教股备案。

档案建设规范化。教师继续教育业务指导组在确保培训档案“一人一档、专人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坚持做到归档及时、材料详实、条目清晰、完整系统。

5.加强培训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学校要切实加强培训实施过程监控、培训质量监测。建立全员培训实施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流程,对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过程监控的常态化,严把学时认定和证书验印关,确保实现全员培训绩效目标。

业务指导组要以制度创新和务实考核为重点,强化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在为教师远程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远程培训的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远程培训质量。

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以满意度调查和绩效自评为契机,强化培训质量监控,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接受县教育局对全员培训质量进行日常调查和监测,按照上级定期公布培训进展情况进行整改,将教师参与的培训质量与效果纳入年度校长绩效考评和单位综合考评内容

 

                                  

落儿岭镇中心学校

2024-11-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