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关于印发霍山县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19-07-09 20:05作者:武雪松信息来源:霍山县政府办 字体:[  ]

关于印发霍山县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霍政办〔201918    201978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霍山县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霍山县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2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的部署,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皖政办〔20198号)要求,聚焦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结合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实现霍山教育现代化,为推动新时代霍山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统一规范。坚持一盘棋发展思路,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制定实施规划,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

2、重点农村,整体推进。总结首批智慧学校实验校建设经验,在规范完善的基础上优先推进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着力补齐短板;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以人为本,融合创新。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建设目标

我县现有乡村中小学校12所,城镇中小学校30所,农村教学点71个。年度目标如下: 

2018年,试点先行,开展实验。霍山二中是全省首批智慧学校实验校,对照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探索开展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实验,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2019年,建成3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其中小学1所、初中2所,占乡村中小学校建设任务的25%;建成5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其中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1所,占城镇中小学校建设任务的16.7% 

2020年,建成3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其中小学2所、初中1所,完成乡村中小学校建设任务的50%;建成8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其中小学4所、初中3所、高中1所,完成城镇中小学校建设任务的43.33%。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2021年,完成50%的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3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其中小学2所、初中1所,完成乡村中小学校建设任务的75%;建成8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其中小学4所、初中3所、高中1所,完成城镇中小学校建设任务的70%。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四、重点工程

1、智慧学校环境建设提升工程。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系统,将中小学校和教学点网络出口带宽全部免费升级到200M,实现农村学校班均带宽接入速率达到5M以上,城镇学校达到10M以上,鼓励光纤入班。建立网络安全制度及管理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实现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控全覆盖。

2、智慧教学应用普及工程。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构建备课系统、教研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学业评价系统等,为中小学校每个年级配备1套智慧教学系统,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设自主学习系统,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

结合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应用安徽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各普通高中研究制定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 

3、乡村学校扶智攻坚工程。将乡村学校建设放在智慧学校建设的突出位置。对全县教学点在线课堂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提高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20212022年,农村教学点分两年分批建设,达到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等主要建设要求,促进持续常态化应用。 

4、中小学校智慧管理工程。全面用好国家和省级各项系统,在教务管理、校务管理、教师评价、财务资产管理、装备管理等方面,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汇聚,形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常态数据库,提升科学运用大数据优化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根据新高考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建设走班排课系统,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组卷、智能批改、智能学情动态诊断和个性化辅导等关键问题。 

5、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建立开放式、多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实施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专项提升计划,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现全员培训,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撑。 

注重信息素养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开展初、高中信息技术素养学业水平考试,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6、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省级资源平台汇聚、开发的德育、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类等课程资源,开展网上阅读及专题教育活动等,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引导学生通过智慧课堂搭建的平台课后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依据课堂采集、分析的大数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在课后向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以及图书馆(室)等,对学生进行兴趣辅导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7、智慧学校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县、乡、校三级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力量的建设,培养和任用懂技术、懂教学、懂管理的复合型教育技术人才,构建本地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建立和完善运行维护支持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发挥市场运作优势,为中小学校提供设备设施和网络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确保学校设备设施和网络正常运行,促进智慧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等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规划,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解决智慧学校建设重大问题,保障智慧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县教育局要成立智慧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受教育对象确定智慧学校建设方法和步骤,上下联动、分类实施、协调推进。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报县教育局批准后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2、加大投入,建立机制。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智慧学校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教育事业经费预算体系,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障智慧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需求。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谈判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软件服务和管理服务。依托中小学校技术管理人员,建立本地运维保障队伍,确保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中问题不出县、大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出故障设备。

3、强化培训,应用驱动。县教育局要加大培训力度,并支持和鼓励校长、学科教师、技术人员等,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实施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考核合格教师颁发等级证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中小学校要坚持应用驱动,设备安装到位后,组织教师参加使用培训;培训结束后,鼓励教师及时开展教学应用,在应用中熟悉设备,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再根据需要督促和协助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

4、加强管理,保障安全。建立健全智慧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导体系,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制度。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基础环境建设,按需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规范师生上网行为,保障重点数据和信息安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制度和防护方案,提高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各校校长是学校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

5、督导评估,推动落实。县教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实施规划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年度结束后开展绩效评估,及时改进优化建设方案。要将智慧学校建设成效纳入县政府教育督导考核目标体系,纳入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指标体系,对领导重视、目标达成度高、融合创新成效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效果不佳的学校进行通报,促进智慧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