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这既是对作风建设“压舱石”的再夯实,更是对“赶考”路上初心使命的再校准。从“徙木立信”的破题之举,到“化风成俗”的长效之治,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如同一把“戒尺”,丈量着管党治党的深度,更标注着民心向背的刻度。对党员干部而言,唯有以“严”字打底、“实”字为要,方能在作风建设的“考场”上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以“学”铸魂,在“深研细悟”中校准作风“指南针”。理论清醒是行动自觉的前提,作风过硬源于信仰坚定。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而是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从精简文件会议到改进调查研究,从厉行节约到反对浪费,每一条细则都指向“为民、务实、清廉”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教育当作“醒脑工程”,带着“为什么出发”的叩问读原文、悟原理,在对比“规定要求”与“自身言行”中找差距,在剖析“典型案例”与“反面教训”中受警醒,真正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纸面”落到“心尖”,成为日用不觉的行为习惯。就像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敲”,理论学习也要“一层一层悟”,唯有把“严”的要求刻进思想深处,才能避免作风建设“浮在表面”“流于形式”。
以“查”破题,在“刀刃向内”中清除作风“拦路虎”。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查摆整改必须动真碰硬。有的干部把“规定”当“口号”,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有的搞“变通”“打折扣”,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玩“文字游戏”……这些“作风病灶”若不根治,终将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隔阂墙”。学习教育的关键在“查改贯通”,党员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对照规定细则列出“问题清单”,从群众吐槽的“办事难”“门好进脸难看”等具体问题入手,从会议“长而空”、调研“走过场”等细节漏洞改起,既要查“看得见”的表象,更要挖“藏得深”的根源,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清除积弊。就像治病要“对症开方”,作风整治也要“靶向施策”,唯有把“实”的导向贯穿始终,才能让群众看到真变化、得到真实惠。
以“干”增效,在“躬身践行”中厚植作风“民生味”。规定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作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中央八项规定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谋发展、惠民生上。“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走到基层去全是办法”,这正是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动能”,多往田间地头跑、多到群众家中坐,听听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看看发展中的“堵点痛点”,用“脚步丈量民情”代替“文件传递民意”,用“真抓实干”代替“空喊口号”。比如,在乡村振兴中,少搞些“形象工程”,多办些“水利电网”;在城市治理中,少些“一刀切”,多些“精细化”,让每一项决策都带着“温度”,每一次落实都踩着“实度”。唯有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从党的二十大对作风建设提出新要求,到此次学习教育的全面部署,释放的是“严”的基调一以贯之、“实”的导向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党员干部当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修身标尺”“用权戒尺”,在学中强党性、查中改作风、干中提效能,让清正风气充盈于天地之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作风力量”。(作者 周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