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农业根基 培育田园经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霍山实践系列报道之十七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02-08 17:44信息来源: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

与儿街镇是人口大镇、农业大镇、生态大镇。近年来,与儿街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催生“田园经济”和“绿色GDP”,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生态园区,集聚绿色产业。重点开发建设大沙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规划、招商、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同步的工作思路,依托项目、整合资金、综合打造,初步实现了道路循环、沟渠配套、绿树成荫、庄园相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的规划目标。先后获评省级农业示范区、六安市优秀科技园区、六安市农村科普基地,项目所在地大沙埂村同时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生态农业,打造增收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引导,引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47家。结合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发展有机稻虾、红提、蓝莓、莲藕、山核桃、果桑、绿色蔬菜、标准化茶园、高产油茶、道地中药材1万余亩。凭借大沙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别山农博城、大别山电商产业园三大平台,筑巢引凤,实现产业配套发展,形成线下集散、线上销售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培育订单农业,先后建立山王河村500亩七彩水稻基地、500亩油菜花海基地、1100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和百福庵村120亩珍稀植物产业基地,形成一村一产业,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美景的生态发展之路。

生态农旅,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发挥“文化+旅游”驱动作用,因地制宜的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各具特色的生态农旅观光项目。凡冲村围绕“一心一环两地带”的发展格局,立足县内本地游客的昼夜休闲,与周边快节奏的山岳观光游、大众游、漂流游补位发展,打休闲度假牌,做好沉浸式体验、小众游文章,以小精美的旅游产品吸收周边景区的二次客流,田园综合体组合发展,打造霍山东部以乡村休闲、田园养生、天然氧吧、芳华茶海、文化创意为特色的生态慢城。

生态扶贫,放大社会效益。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每年增收近10万元,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增收,大别山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和孵化电商企业100余家,引进专业电商运营团队近30家,建成3个农特产品展销馆,同步发展电商旅游业,累计接待外地游客近5万人次。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下一步,与儿街镇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着力增强基础支撑。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使其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田。找准农业园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弥补园区建设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夯实园区建设基础。

二是进一步丰富产业类型,大力推进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园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重点放在自身实力强、带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上。不断增强“催化效应”,让园区内的企业产生互帮、互带,联动发展的“化学反应”,从而真正实现三产融合。

三是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环卫一体化,着力加强对园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坚决禁止污染企业进园区,维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园区企业生产的废弃物实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最终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的大生态园区,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一面腾飞的旗帜。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