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霍山县政府办 >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

霍山县2020年33项民生工程绩效自评报告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01-04 14:59 信息来源:霍山县财政局  字体:[  ]

根据市民生办统一部署,认真落实2020年33项民生工程绩效自评工作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精心协调,强化组织、沟通、对接工作,做好各项服务准备工作,全面推进绩效自评工作,采取县主管部门自评和民生办年终复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20年度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截至目前,我县纳入绩效自评的民生工程项目涉及19个主管部门29个项目,按照评价方案要求全部完成项目自评,提交出规范的绩效自评报告和相关表格。自评分值为99.9分。现将自评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自评情况

1.“四带一自”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县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用于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补助。全县对43个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进行了奖补,发放补助资金129万元;全县对179家农业经营带贫主体进行了奖补,发放补助资金119.46万元。今年实施到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4个,其中安排贫困村项目2个,投入整合财政移民和扶贫资金180万元。此外,我县还实施了贫困户良种茶园桑园基地建设项目投入3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全县3735户贫困户发放了茶苗887.87万株、桑苗38.3万株,扩大贫困户茶桑种植规模。今年全县已落实了到户项目7125户、10756个,项目覆盖率达83.39%,户均项目达到1.51个,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1962.1659万元。项目管理:坚持扶持精准性原则,对具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坚持“四有”原则,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实施项目。在2019年界定具备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基础上,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对贫困户开展逐户摸排,精准识别有劳动能力、常年在家、有发展意愿,以及虽然无劳动力但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设施、设备等可用生产要素且有参与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作为具备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项目效益:7041户自种自养户发展茶叶、中药材、稻虾共养等特色产业项目,增收明显,户均增收达6500多元,人均增收达2000多元。贫困户通过在农业企业务工就业,人均工资年收入均在5500元以上,贫困户以自有资金或土地等资源入股农业经营主体每年获得固定分红,户均年收入450元以上。

2. 党建引领扶贫。资金投入:中央省财政下拔的400万元和县级45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专项资金,已于7月份全部拨付至今年的28个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乡镇项目村,用于申报的发展项目。138万元选派干部办公经费已于5月底通过县财政全部拨付至乡镇,实行报帐制管理。项目管理:28个项目村利用项目资金实施集体经济项目28个,为村集体实现年增收342.3万元;选派干部办公经费今年按每人每年1万元标准足额保障,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项目效益: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升,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选派干部办公经费有力保障了扶贫工作队的正常办公经费需求,选派干部在村积极主动履职尽责,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县16个乡镇133个村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27个,占村总数的20.3%,其中,100万元以上强村6个,比上年增加4个;50-100万元村21个,较上年增加13个。全县30-50万元村8个,较上年增加5个;10-30万元村98个,较上年增加13个;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消除。

3. 资产收益扶贫。资金投入: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实施的2个资产收益项目,单个项目投入最低42万元,最高58万元,同时撬动了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具有较好的规模效应。项目管理:3月份开始对全县村级资产进行了清理,并建立了台帐,及时记录增减变动情况,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在项目实施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四议二公开”的办法;在项目实施选择过程中,我县优先支持形成物化资产的项目,但由于受县域资源环境限制和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局限,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项目效益发挥,充分尊重基层意见,投入的2个项目均为资产入股项目。项目效益:通过项目实施,除了项目本身给贫困村、贫困户直接带动增收,对本地区非贫困人口和边缘户,通过务工就业、产品帮卖、销售农特产品、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实现增收;同时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当地种养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同时通过扶贫资产入股,引导实施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撬动了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积极投入。

4.“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投入:2020年我县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总投资12595万元186条路22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提升工程总投资5152万元10条路60公里。项目管理: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工程质量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全面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公开邀请招标确定设计单位,所有项目的施工图必须经专家组评审后,方能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按程序确定施工单位,严防挂靠借用资质投标以及恶意低价中标等现象出现。业主项目法人与中标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的同时签定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履行合同;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工艺的管理,严格监管措施和制度,严防偷工减料,严禁随意压缩施工工期,禁止违规转包;加强人员、材料、设备的源头控制,严格工艺、工序、检测、验收流程,突出抓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工程施工期间,业主单位实行巡回监督,监理单位实行“旁站式”管理,施工单位实行24小时驻地服务。项目效益:“四好农村路”位于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之首,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将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助力脱贫攻坚。

5.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住建厅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191468号)、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住建厅关于下达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皖财建〔2020158号)、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住建厅关于下达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皖财建〔202045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拨付危房改造项目中央资金204万元、省级资金72.9万元,专项资金合计为276.9万元(因中央和省级下达资金有结余,故县级实际不需要进行资金配套),主要用于解决贫困农户的安全住房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户等其他3类对象125户,重建类51户,修缮加固类95项目管理:调整充实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在住建局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专人进行办公。制定下发了2020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现场管理、进度控制等工作要求。各乡镇相继成立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按照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建设、检查验收三个步骤依次开展实施。做到坚持以农户自建为主和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通过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县危房改造领导组审批的程序来确定建房对象,通过扶贫、民政、残联等单位查验来精准认定对象,通过政府网站和镇村公示来公开补助对象,确保了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和民主评议到位,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无虚报假报现象。各乡镇对申请需要改造的农村危房采取逐一入户核查的方式,对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予以鉴定CD等级或无房,填写霍山县农村危房改造入户核查表,报送县级组织鉴定复核。同时,组织所属国土、城建等部门对改造房屋规划选址和地质灾害防范进行把关,对符合建房条件的出具农村危房改造重建户履行农民建房审批手续证明材料。项目效益:危房改造项目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和激发了农村困难群众筹集资金改造危房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带动了当地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销售,促进了金融、运输、装修、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拉动社会资金投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6. 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资金投入:县政府按300//年设立健康脱贫医疗专项补助资金,总投入 911.61万元,承担“351”“180”兜底保障责任,资金运行中出现缺口的,由县财政及时弥补。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将扶贫部门确认的30387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351”兜底保障范围。同时,县医保中心根据扶贫部门动态调整的贫困人口信息及时在医保系统中进行标识,确保此类患者能够及时足额享受健康脱贫医保相关政策。项目效益: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偿后,贫困人口在省内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合规费用分别不超过 0.3 万元、0.5 万元和 1.0 万元,超过部分的合规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2020年度,我县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自付比例为6.05%;慢性病门诊实际补偿比达96.56%

7. 贫困残疾人康复。资金投入:贫困精神病药费补助实际打卡发放到户856,发放资金85.6万元中儿童康复转介安置99人、拨付儿童康复及辅助器具适配资金162.29万元,县级扩面5人(扩面资金7.5万从残保金支付)。项目管理:严格按照《2020年霍山县贫困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确定申报对象和审核申报材料。制定了贫困残疾人康复申报审批程序,并在县残联网站民生工程栏公示,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履行了书面告知义务,履行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完善的审批手续。项目效益: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逐步完善残疾儿童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协调机制运行有效,社会力量参与明显,来县康复中心开展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不断增加。

8. 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资金投入:我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是402件,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55件,完成全年任务的113.18%,为受援人挽回损失1616余万元,发放补贴人数530件,发放案件补贴32.447万元,宣传培训等10.92万元,补贴占比74.82%;办结数530件,结案率116.48%项目管理:全案全流程应用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办理案件。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公安看守所、法院、检察院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坐班、电话值班等适当方式安排律师在公安看守所、法院、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工作,并建立了值班日志。县法律援助中心便民服务窗口在醒目位置公布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援助范围、援助条件、工作程序以及投诉地址、电话,建立了投诉查处机制、投诉档案,对法律援助投诉及时处理。建立了案件回访制度和回访台账,开展受援人回访。项目效益:严格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律援助工作的相关规定,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服务和保障民生效果显著。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法律援助参与刑事辩护律师全覆盖工作,逐步实现覆盖率100%,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用明显。

9. 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共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106万元,其中省市投入专项资金1506万元,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1600万元。项目管理:重点实施了拆危整治、环境治理、卫生改厕、农户建房、道路修建等项目,部分村实施了河道护坝、广场建设、绿化提升、立面改造等工程,其中鹿吐石铺中心村街道路面、墙面特色提升和村口景观打造效果明显,增添了亮色。项目效益:通过“十项任务”打基础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强基固本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风貌。今年1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已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有效改善农村交通水利,扎实推进“三大革命”,为中心村农户带来了物质上丰富和精神上满足。

10. 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金投入:县政府将农村改厕列入2020年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了864万元用于农村改厕,将每户的补助标准提高到了2500元(省200、市200、县2100)。项目管理:采取“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依托社会化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管养体系,整合资源,一站多用,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改厕后的管理、维修及尾水处理问题,达到 “坏了有人修、脏了有人扫、满了有人掏、粪水有处理”的总体目标,各乡镇成立了改厕办,按“八有标准”建立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站和村服务网点。项目效益:采取“1333”的运营管理模式(1个主体:充分发挥群众在农村改厕管护和粪水清掏利用中的主体作用;3种粪水处理模式:采取农户自主清掏利用、进入污水管网、种植大户收纳利用三种模式;3个责任单位:抓好乡镇、行政村、服务机构3个单位在长效管护中的责任;建立3项制度:建立维修服务、粪污清掏和处理、公厕日常保洁3项考核制度),确保农村厕所建好、管好、用好,粪污得到科学有效处理,持续发挥效益。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资金投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追溯应用、区块链追溯应用和试行合格证制度等80万元奖补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项目管理:“三品一标”主体认证和规模主体落实追溯平台注册应用、区块链追溯应用及合格证制度实施等任务进行项目化台账管理,建立跟踪督查和通报制度,及时跟踪调度,确保扎实推进。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的验收程序和标准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各项奖补政策,对省级民生工程资金不足的,从产业化发展资金中进行补充,确保2020年所有符合奖补条件的主体都能获得补助。严格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做到资金分配、审批、审核、拨付科学合理。项目效益:通过对“三品一标”认证主体和规模主体的奖补,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种养殖过程落实了按标生产,严控农药、兽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物理防治,为实施质量兴农,推进绿色发展,起到很好示范作用。通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应用国家和省级追溯平台,让他们把种养殖过程的各项农事活动公示在消费者面前,生产出具有身份证的合格的高质量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美誉度,推广了产品的销售市场,让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警醒着这些主体,时刻不忘质量安全这根弦,在农产品生产中做到精益求精,保持自己的质量安全本色,更增加项目的社会效益。

12. 就业创业促进。资金投入:其中公益性岗位及社保补贴资金618万元,就业见习岗位补贴资金160万元。项目管理:我县公益性岗位申报、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基地申报、就业见习岗位补贴业务全部从“安徽省阳光就业网上服务大厅”提出申请,再由经办人员从内网进行审核、审批。项目效益:2020年我县信息系统中公益性岗位就业316人,已开发岗位为392个,到岗率为81%2020年我县信息系统中就业见习岗位上岗195人,开发任务为362个,到岗率为53.8%

13. 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资金投入:项目资金120.87万元。项目管理:成立了霍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了《霍山县商务局关于加强电商民生工程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对农村电商民生工程建设进行规范管理。项目效益:我县农村产品网销额增长率达到25%以上,并完成1个省级示范镇、4个省级示范村、6个省级示范网点、1个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企业、3个年网销额超100万元品牌培育任务,促进了农村电商发展。

14. 技能培训提升。其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 资金投入:2020秋冬季我县共接收退役士兵94人,其中75人退役士兵自愿申请参加了驾驶技能培训 ,打卡发放培训经费32.873万元。项目管理:培训期间,主管部门会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对承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和培训质量进行了不定期抽查和评估,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要求承训机构针对退役士兵集中办班培训,抽调骨干力量搞好培训。同时,在霍山县人民政府网站和霍山县民生工程信息网及时公开了培训工种目录、参训人员名单和补助标准,做到公开透明。项目效益:扶持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是安置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给退役士兵一次免费技能培训,拓宽了他们的就业、创业渠道和工作能力。县迎驾集团、应流集团和县招商引资大型企业华强公司纷纷上门招录优秀退役士兵,据完全统计,2020年退役士兵与相关企业达成意向用工协议57人,招聘录用32人。为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我局扎实做好跟踪服务回访工作,及时了解退役士兵工作、生活现状,为他们排忧解难,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技能脱贫培训,资金投入:全县年度计划培训任务200人,实际实施技能脱贫培训233人,补助22.086万元。项目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我县人社部门在申报审核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场所、设备、师资、安全等条件严格审核把关,专人指导监督参训学员结业考核,组织符合鉴定条件的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组织培训机构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开展订单式、定向技能培训,依托安徽省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建立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实行培训资金使用的公示公开和举报投诉制度,确保资金拨付安全准确。项目效益:技能脱贫项目实施,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了学员职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如:开设“茶叶种植与加工制作”工种,组织周边乡镇贫困劳动者学习茶叶种植与加工制作技能,群众增加了收入,有的贫困户还开设了小型加工厂,有效缓解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群众满意度在90%以上。新技工系统培养,资金投入:全县目标任务300人,完成526人,从省级就业补助资金按新增全日制学生1500元/人标准补助给技工院校。项目管理:为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县人社局积极与市人社局沟通对接加强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及时开展新技工身份验证和学籍注册工作。项目效益:该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了新技工职业技能,促进了稳定就业。群众满意度在90%以上。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全县年度计划培训任务900人,完成999人,培训合格982人,给予人均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项目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县人社部门在申报审核时对企业的培训计划严格审核把关,利用“阳光就业”信息系统开展工作,确保企业与参训人员的劳动关系,对每期培训班过程中督查检查不少于3次。建立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实行培训资金使用的公示公开和举报投诉制度,确保资金拨付安全准确。项目效益: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了学员职业技能,促进了稳定就业。群众满意度在90%以上。新型农民培训,资金投入:2020培训任务300人,到位资金65万元。项目管理: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通过委托安徽大别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通过竞争性磋商的方式采购培训机构,最终确认霍山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霍山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等两家机构共同承担今年的培训任务。主管部门分别与各培训机构签订了合同。项目效益:一是树立高素质农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比如:东西溪乡潘家才,利用优质山泉水资源发展淡水养殖,其养殖模式得到省、市专家认可,他通过流传土地,成立家庭农场,还通过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建立农技人员对受训职业农民跟踪联系服务机制。培训机构安排教师对学员进行了后续跟踪服务,根据学员所在乡镇,分别确定乡镇农技人员联系学员开展跟踪服务。三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在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遴选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参加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创收能力。

15. 出生缺陷防治。资金投入:按每人130元标准由市、县按1:1比例进行配套资金171600元。项目管理:按照《安徽省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中长期目标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产前筛查制度,提升产前筛查技术服务能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并按照2017、2018、2019三年出生数的平均数制定了年度绩效目标,分解到各医疗机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如为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查人群提供生殖保健及优生优育知识,广泛宣传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引导计划怀孕的夫妇自觉接受相关出生缺陷筛查。项目效益:通过开展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全县已初步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承担筛查的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均为依法执业。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均建立转诊到上级产前诊断机构进一步确诊。不存在信息数据、生化标本安全问题。通过问卷及随机调查,受益对象对出生缺陷防治项目高度认可,满意度在90%以上。

16. 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其中:高龄津贴,资金投入: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9454人,共计拨付高龄津贴资金221.78万元。(其中:80-89周岁8670人,补助标准200元/年/人;90-94周岁622人,补助标准400元/年/人;95-99周岁148人,补助标准1200元/年/人;100周岁及以上14人,补助标准3600元/年/人;百岁老人慰问金7000元)。项目管理:按照“便民、高效、严谨”宗旨和普惠制原则,由高龄老人所在村(居)集中申报,全面提高了申报精准度和准确率,实现目标对象全覆盖,保障了高龄老人的权益。项目效益:高龄老人津贴民生工程谋划早、实施早、完成早、效果好,实现全覆盖,确保了全县高龄老人都享受到了此项惠老民生工程,高龄老人满意认同,社会反响积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年初,通过自愿申请和入户走访审核,本年度,政府购买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对象一二季度2703人、第三季度2614人、第四季度2550人,2020年共计拨付购买服务资金158.475万元。项目管理: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通过本人申请,社区上门走访核查认定程序,优先将城镇“三无”、独居、空巢困难老人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按照服务人员每周提供1次上门服务标准,为服务对象提供室内保洁、代购物、陪伴就医、户外活动、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服务。项目效益:通过服务人员的定期上门走访看望、扶助互动交流,让孤独老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社区关怀和社会温暖,帮助困难老人解决了力不从心的生活困难,满足了这些弱势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提高了这些困难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老人受益,社会效益明显。

17. 智慧健康建设。其中:安康码运用便民工程,资金投入:项目初期申请专项资金42万元、具体落实到“安康码”民生工程的资金68.148万元,资金到位率100%。项目管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康码+政务服务、安康码+教育、安康码+企业、安康码+医疗健康四个方面内容,严格执行政府相关项目采购制度,数据局前期向县财政局采购办申请立项,经党组会研究后,委托安徽大别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通过现场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招标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项目采购档案资料齐全,签订完善的合同,履行项目监理制。项目效益:我县安康码申领数31.4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94.85%,核验176.31万人次,人均核验5.5人次,亮码总数207.74万人次,人均亮码6.57次。目前,全县医保定点药房都实现了“安康码”扫码买药功能,县中医医院系统已完成与安康码系统的对接改造,实现用“安康码”挂号就医、买药等功能应用,就医人员在相应的窗口出示“安康码”,通过扫码设备核验即可实现挂号、就诊、取药。办事人员进入县政务服务大厅时,通过扫码设备或一体机上扫描身份证,并进行“刷脸”测温,便可完成安康码核验和体温检测,实现“一码出入”管理。建设一码取号系统,支持读取身份证、扫“安康码”等身份认证方式进行取号。同时,办事人员出示“安康码”进行认证、并在“安康码”关联事项的窗口扫码后,窗口后台管理系统自动带出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等办事材料,实现“用码办事”。支持在皖事通APP上进行景点预约,实现扫码核验进出景区,满足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实际需求。积极为企业设置安康码核验检查点,选取12家重点企业作为本次推广企业考勤健康打卡的应用试点,已有近3091人次完成企业考勤健康打卡,实时记录考勤数据,实现企业健康管理在线化、数字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重要保障。智医助理,资金投入:项目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按4:3:3比例分担。我县财政部门要根据建设需要,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400万元 。项目管理:成立了以县财政局、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县医院、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董事长为成员的霍山县“智医助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县智医助理项目建设工作。县卫健委、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20年霍山县智医助理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智医助理”项目建设原则、内容、实施步骤和各相关单位职责分工。建立了“智医助理”考核激励机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使基层医生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增强成员想用、会用、善用智医助理系统积极性。项目效益:“智医助理”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降低漏诊率、误诊率的有效工具,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近3个月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智医助理”辅诊系统开展辅助诊疗:门诊就诊病历44223例,规范病历43957例,病历规范率为99.40%,病历书写率为99.46%,辅诊账户活跃率为99.04%,外呼机构活跃率为100%;通过“智医助理”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通知随访总服务61627人次,其中电话外呼34498人次,短信外呼27129人次。

18. 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其中:困难职工帮扶项目,资金总投入:2020年我县共收到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79.4万元,省财政帮扶资金20万元。截止12月17日,我县共使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130.881万元,共帮扶建档在册困难职工178人次。其中,用于生活救助42.52万元,帮扶114人次;用于医疗救助77.777万元,帮扶45人;用于助学救助10.584万元,帮扶19人。项目管理:按照困难职工帮扶工程文件汇编、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手册和2020年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县总工会将绩效目标考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救助办法、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狠抓目标落实,结合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年活动,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工会帮扶工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及大的缓解了困难职工的困难状况。县总工会先后下发了《霍山县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实施方案》、《霍山县困难职工救助办法》等文件,明确任务清单,细化帮扶责任人,量化绩效指标:生活救助目标30人、子女助学目标15人、医疗救助目标15人。救助标准:生活救助根据困难职工家庭致困原因和收支情况,全年救助总金额4400元/户,分季打卡发放;子女助学每生每年不超过10个月我县低保标准;医疗救助扣除医保报销后不超过个人现金支付部分。项目效益:在抓好建档在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同时,县总工会也没有忘记已脱困的职工群体,更加大了对他们的关爱力度,对今年已脱因但还存在困难的部分职工,为他们进行送温暖慰问,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工会的关心。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县总工会一手抓目标任务,一手抓政策宣传,利用网站、设立宣传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政策宣传,多篇新闻稿件在县、市级媒体刊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城乡医疗救助项目,资金投入:其中特殊群体资助参保41571人1075.008万元,确保特殊群体100%参保;“二次救助”共计7人次,救助金额14229元。项目管理:对每月 “一站式”及“非一站式”医疗救助人次及救助资金进行梳理统计,并根据统计数字按时在“安徽省医疗救助及民生工程报表报送系统”平台填报月报表及季度报表。为保证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对于每月乡镇报送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申报材料按照文件规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并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为进一步规范救助程序,保证救助对象精准,确保救助业务经办人员吃准、吃透救助政策,2020年9月我县召开了医疗救助业务培训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审核通过的低收入医疗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材料按人建档,按乡镇收集、整理、分类,按年、月登记归档,保证资料齐全,台账准确。项目效益:为完善我县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医保局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资金到位,资金到位率达100%,资金及时率达100%,有效保障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其中:重特大疾病救助人次为8504,直接救助人次为28744,重特大疾病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约为29.59% 。通过“一站式”救助的人次为27900人次,救助金额达1329.72万元,“一站式”救助的人次比高达97.06%。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全年累计发放6146.59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5302万元,低保价格临时补贴844.59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拨付2890.4万元,县级配套3256.19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本人申请、乡镇入户、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逐级审批,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联合扶贫部门下发了《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低保与扶贫衔接的条件、内容,落实兜底保障责任。项目效益: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扶贫政策的衔接,确保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特困人员供养及运行维护,资金投入:全年累计发放2302万元,其中上级下达农村五保资金1281万元,县级配套1021万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目标责任,严格工作程序,细化具体执行标准、范围、依据。将农村五保基础数据全部更新至系统,完善基础数据信息,逐步开展网上“无纸化”审批。同时,积极运用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对新申请或正在享受的对象进行信息比对,确保救助对象精准。项目效益:一是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金稳步提高。二是严格规范制度,坚决纠正“人情保”、“关系保”、“优亲厚友”等问题。三是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美化敬老院环境,开展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养护,打造暖入人心的幸福之家,做到爱心服务,亲情服务,切实保障五保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投入:2020年共有孤儿及困境儿童保障145人,其中社会散居孤儿及困境儿童144人,集中供养1人。发放保障资金176.88万元。项目管理:为切实保障孤儿和困境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关爱孤儿成长、培育孤儿成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孤儿高等教育助学行动,对行动不便的采取上门送教等方式,对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孤儿学生发放一次性助学金,并在学校期间和服兵股期间继续享受孤儿待遇。项目效益:项目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54号)等文件精神,有效保障了困境儿童和孤儿生存、教育和发展等各项正当权益。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投入资金28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8万元,县级配套20万元。项目管理:完善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录入。对每一名求助者已做到逢救必录,对滞留人员细化到年龄、身高、健康、精神状态等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档”,留存好每一例救助对象的影像资料。做到滞留人员24小时内推送寻亲网,7个工作日无消息,联系公安做好DNA采集工作。项目效益:截止2020年12月18日,县救助管理站全面完成序时进度的救助目标任务,救助人数达到559人次,其中:站内救助57人次、站外救助502人次,救助总支出为28.54万元。确保我县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在衣食住行上得到保障,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资金投入:县配套资金为606万元,补助资金按月通过惠民“一卡通”直接打卡到残疾人手中。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管理和使用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资金,做到项目资金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使用,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项支出等会计科目进行单独核算。并向社会公告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对项目的实施进行随机抽查和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总结验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将给予通报批评。项目效益: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项目实施后,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投入:2020年我县城乡居民参保目标任务291912人,参保人数296502人,参保率101.6%,截至2020年11月份基金支出23142.89万元(含大病保险)。项目管理:我县在年度参保缴费时及时出台文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实行目标考核。及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宣传形式多样,包括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设置宣传栏、公布微信公众号等。为确保新一轮参保筹资工作顺利启动,我县举办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会议暨缴费方式改革业务培训;为推动智能审核系统顺利上线运行,举办了智能审核系统业务培训会。定期对各乡镇参保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根据督查情况进行通报。深入开展医保电子凭证“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窗口、进网络”等“六进”宣传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定向培训和专题讲解,实现两定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全覆盖。项目效益:我县严格执行市定居民基本医保实施方案,1-11月份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支付比例达75%。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线上线下方便群众办理备案;县内2家二级公立医院接入国家异地联网,实现异地参保在霍就医“一站式”结算。贯彻执行省市“两病”政策文件精神,优化报销流程。我县规范居民意外伤害保险的经办管理,定时对承保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霍山支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按政策规定及时赔付。“17+13”种抗癌药全部纳入基本医保保障范畴,配合市局做好药品供应、医保基金预付、回款与绩效考核工作;落实国家及省集采药械政策,截止目前,全县累计采购“4+7”扩围药品2个批次51个品规279.1万元,“17+13+X”种抗癌药和97个国家谈判药品28个品规361.9万元,首批省组织集采骨科脊柱类和人工晶体类植入耗材51.5万元,大幅降低了药品和高值耗材价格,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20.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投入:我县共有296502人参加居民基本医保,全部纳入大病保险覆盖范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约每人每年65元,从统筹地区基金结余中列支,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从当年统筹基金中列支,切块安排。项目管理:及时建立大额费用审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在两医共体牵头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医保管理中心分别设立大病保险经办窗口,由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派驻人员负责大病保险经办工作,并按要求公布经办流程。县医保中心及承保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定期对大病保险运行进行分析,并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县医保中心定期对承保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大病保险专项督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项目效益:大病保险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我县参保患者在市内及市外医保联网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在非医保联网医疗机构就医,回我县医保经办机构受理,与基本医保实行“一站式”结算,在30个工作日内兑付到位。

2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入:今年市里下达给我县的缴费任务数是10.63万人,截至11月底,全县参保缴费人数112825人,缴费到账4868.39万元,完成当年缴费目标任务的106.14%。我县待遇发放人数59970人,累计发放养老金8589.35万元。项目管理: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征收的保费及时归集财政专户,由财政监督管理,按月申报资金及时拨付到支出户,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项目效益:全面启用城乡居保社保卡缴费和养老金发放业务,县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保卡应用率达100%,总社保卡应用率71.32%,积极与县农村商业银行协调,为参保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保卡金融账户查询、信息变更、遗失补换卡等业务。

22. 妇幼健康水平提升和职业病防治。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其中:免费婚前健康检查,资金投入:按每对夫妇180元标准由省、县按1:1比例配套,共投入25万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免费婚检工作机制,县卫健委负责牵头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婚检),将年度任务分解到实施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做好宣传、培训、检查及随访工作,按月上报项目进度,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宣传部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多种载体,大力开展宣传,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县民政局结合婚姻登记管理工作,把好婚检的第一道关口,利用婚登窗口向目标对象宣传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意义,动员新婚对象积极参加婚检,并向承办婚检的县妇幼保健院提供婚登信息。县财政局及时下拨工作经费,履行财政资金监管职能,会同县卫健委适时开展资金监督检查,确保支出合规,资金发挥预期效应。县妇联以各级妇联组织为载体,配合县卫健委开展宣传活动。作为婚检承办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制定了技术和管理规范,按照规范流程,对目标对象均进行免费婚前体检和咨询,对检查结果正常出具婚检合格证明,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对象提出干预措施及治疗意见。项目效益:通过持续开展免费婚检工作,已形成了社会共识,绝大多数准备结婚的夫妇,都能自觉接受婚检,避免一些优生隐患风险,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自2017年开始,我县已连续四年没有发生孕产妇死亡案例。202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98%,产后访视率达91.6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5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89 %,新生儿访视率91.6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9 ‰。免疫规划,资金投入:预防接种51530剂次,投入资金10万元。项目管理:加强预防接种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预防接种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做好日常督查,深入到各乡镇,进一步掌握预防接种工作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按时按质完成预防接种任务。项目效益:通过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全县基础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有效控制了我县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生,保护了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煤尘(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电焊烟尘、水泥尘等28种职业病监测信息上报不低于416条。项目管理:严格按省《实施办法》实施,并印发《霍山县2020年民生工程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监测工作由卫健委职业健康股牵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计监督行政执法局共同承担。目前累计开展职业健康监督执法检查80余户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60余份。项目效益: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现场走访等方式,对培训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均受到一致好评,满意率达9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报告水平。项目实施达成效显著。

23. 学前教育促进工程。资金投入:其中新建城西幼儿园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主体为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面积5265平方米幼儿资助项目,2020年全县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开展学前教育阶段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1175人次,资助金额4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671人次,发放资金26.84万元)。幼儿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资金2.1万元,共培训幼儿教师29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6人;幼儿园骨干园长培训3人;新教师入职规范化培训30人;幼教保育员培训6人。项目管理:健全中心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二级机构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作为幼儿资助及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完成工作的具体落实。明确任务,细化工作,增强学校与乡镇的沟通协调,真正做到实时信息共享。项目效益:新建城西幼儿园项目投入使用,届时将开设15个教学班,新增幼儿学位450个,能够较大地缓解了城区公办园学位紧张的情况;举办幼儿教师各类培训,全面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了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和质量,促进了我县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24.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投入:其中,校舍维修投入资金67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3226万元。项目管理:一是落实“以县为主”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基础教育建设类项目”工作领导组,设立项目办,实行局党组包片分工,项目办人员分校具体负责制。二是建立“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即建立项目学校全程监管、监理人员专业监督、质检站分项把关、教育局组织竣工验收“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全面落实项目“四制”。所有工程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是完善工程档案资料。抽调专人负责信息和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及信息系统建设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建设类工程档案,分类归档,专柜存放。项目效益:2020年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共投入资金3998.8万元,有力提升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有力,校舍及配套设施焕然一新,各项功能室及体育场所得到充分利用,较好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两免一补”政策规范实施,惠及全县2331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时6747人次中小学贫困寄宿生受惠, 4219人次建档立卡户学生受益,较好地保障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2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投入全年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上级下达专项资金(含县级配套)共928.1万元,其中中职国家奖学金3.6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87.3万元,中职免学费补助455.1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03.7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78.4万元。项目管理:对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进行全面核实比对,采取提前告知、学生家长承诺申请、学校核定、直属学校把关的办法,精准识别在校学生身份信息,建立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积极落实“双保险”工作机制,严把学生申请、三级评议、两级公示、审核审批、结果告知“五道关”,扎实规范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及时维护“两级”学生资助系统数据,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执行落实到位。项目效益:2020年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为宗旨,以“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到了资助全覆盖,对象无遗漏。同时,县教育局联系安徽迎驾集团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设立“迎驾教育基石工程奖”,表彰全县卓越学子40名,每人奖励500元,进一步扩大了资助覆盖面。2020年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在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回访时,广大学生家长对教育资助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均达到100%。

26. 文化惠民工程。其中: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项目,资金投入:1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0 万元),博物馆免费开放由中央补助41万元。项目管理:按照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要求,明确服务内容,健全服务项目,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利用率和功能作用。目前,县文化馆免费开放项目有:非遗展厅、培训室、多功能厅、图书室、书画展厅、剧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县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中严格做到“免费不免责任,免费不减服务,免费不降质量”,常年开放大成殿孔子像群、崇圣祠文物精品、藏经阁郭云樵艺文馆和书画展、东庑、西庑的七十二贤人、儒家文化传承6个展厅,常年举办霍山民俗文化、玉石、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旅游商品等系列展销活动。;县图书馆围绕“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宗旨,坚持每周对外开放不少于56小时,免费开放地方文献室、报刊阅览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乡镇综合文化站办公用房、设施还配置了责任卡,责任到人。县图书馆、农家书屋严格实行借阅登记制度,切实规范借阅行为,有效防止了图书的丢失和损毁,电子阅览室实行上网登记制度。项目效益: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严格按照要求免费对外开放。各乡镇文化站抓住免费开放的契机,切实巩固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成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团(队)。如上土市镇的“衡西民俗艺术团”、诸佛庵镇的“俊卿艺术团”等,这些站办文艺社团的发展壮大,不仅进一步活跃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拓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外延,有力推动了免费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投入:2020年的任务是144个行政村,每个村国家统一补助标准1万元,我省提标到1.2万元。项目管理:统一组织对农村文艺演出活动实施公开招标,实行统一集中采购,为每个行政村送一场正规演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确定采购价格,专款专用。项目效益:凸显了用文艺的形式助力精准扶贫“扶智”、“扶志”的效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一份精彩的文化大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提升辖区内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7. 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我县第八批大别山水环境项目实施中,奖补资金严格按照环保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执行。计划应拨付2933.28万元,已拨付1917.2万元,余款1016.08万元因合肥市补偿资金未到位,暂时未拨付。项目管理:我县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严格按照《安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4〕1713号)、《六安市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六水生态办〔2019〕2号)文件的规定补偿资金使用范围进行申报,项目资金管理规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一是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有健全的项目监理和运行管理制度,并在进度拨款中,严格要求监理单位签署意见,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严把建设内容变更关。我县实施的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严格按照批复建设内容实施,少数变更项目,严格履行变更程序,其中,我县实施的5个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有两个乡镇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了优化变更。一是黑石渡镇居民集中区雨污管网建设工程建设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优化变更,变更其原因是柳树店中心村及西冲中心村污水管网已于2019年通过美丽乡村资金建设,因此本项目不再需要重复建设;二是与儿街镇雨污管道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优化变更,变更原因是由于集镇内部分房屋建造时间较久远,未配套建造化粪池,污水为直排入地,无法将污水接入主污水管道排出,为确保集镇污水应收尽收,在合同外新增修建化粪池4座、PE管道200米。项目效益:1)在生态效益方面:一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污水管网等项目的实施,减少了污水直排,解决了当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雨污水收集处理率得到有效提升,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二是提高了水质和空气质量,周边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得以显著改善,同时也进一步解决了实施区域内内涝、积水等相关问题。三是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项目的实施减少了镇区、园区污染物排放,对淠河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持续性的保护。(2)在经济、社会效益方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县立足“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为旅游发展,吸引投资,创造了山青水美的良好基础,提升了全县的旅游形象。二是延伸产业链。实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集中环境整治”优化了投资环境,新建生态旅游厕所、增设垃圾桶等环卫设施,进一步解决了公共卫生设施条件差的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助推了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带动了第三产业大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28. 棚户区改造。资金投入:全年争取各项补助资金共计2078.34万元,其中:棚户区改造专项补助资金877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37万元,公租房建设及住房租赁补贴发放资金264.34万元;安排县级财政棚户区改造资金3.3亿元。项目管理:建立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无虚报进展、项目数据严重缺失等现象。2020年初我县将棚户区改造分解至具体项目,并按月向市住建局上报项目进度。我县年初制定的计划完成率较高,无项目变更。2020年我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14.26%。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严格项目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对质量安全问题实行“零容忍”。我县建筑工程质监部门每年在质量安全大检查中,都把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全年项目质量安全可控,没有收到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质量曝光。项目效益:制定了《霍山县2019年度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装潢及附属物补偿标准》,对被征收房屋各项补偿价格作了详细规定。有效衔接了公租房分配与棚户区改造安置,切实保障了棚改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并制定了《霍山县城区房屋征收入住公租房租金标准》,执行差别化租金。在棚改房屋征收过程中,我县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房屋征收方案,公开公平补偿安置费用,大大提高了棚改征收工作透明度;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拨付,按照项目进度,进行考核,按规定及时拨付。2020年,我县棚户区改造工作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行为。

29.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投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包括嘉利星城A、B区和安居小区(桂花苑)共计2个项目,改造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总投资1380万元,惠及居民1144户。其中嘉利星城A、B区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涉及户数886户,投资估算900万元;安居小区(桂花苑)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涉及户数258户,投资估算480万元。项目管理:利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管理信息系统,按时按要求将计划项目、项目内容情况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更新项目推进信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按时按要求录入霍山县民生工程信息系统平台、六安市民生工程系统平台及安徽城乡规划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对项目有效监督管理及时在信息系统上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时照片、进度及工作成效针对无物业管理小区,由社区牵头,实行物业自治注重吸收居民参与全过程监督,推行跟踪审计制度:社区、物业及居民全程参与老区改造施工过程,随时提出问题随时调整改造方案项目效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内容包含:维修小区道路,维修公共照明,整治绿化,整治停车设施,加装电梯,地下管网改造等,完善了小区公共配套设施,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为全面做好民生工程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各部门提高站位、认真组织、精心准备,确保民生工程绩效自评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落实。此次开展的民生工程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单位多,我们将当前绩效自评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县民生办迅速下发通知,要求相关单位对照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逐条逐项进行严格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将绩效自评纳入年终督查,将绩效的理念贯穿民生工程实施全过程。各部门高度重视这次绩效自评工作,主要负责人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安排熟悉情况、有协调能力的人员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协调绩效自评工作,确保绩效自评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对标对表,及时补缺补差。各部门对照绩效评价指标,结合自评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逐条逐项梳理,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资料不齐全项目列出问题清单,明确专人,进行补缺补差,特别是承担多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单位安排总联络人进行汇总把关,主动与省市主管部门对接,吃透绩效评价指标评分细则,努力做到不漏一项、不失一分。

三是强化统筹,全面整改到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指导、亲自部署绩效自评工作,单位分管负责人、民生工作联络员和业务股室全力以赴,坚持在绩效自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现场整改的及时整改到位,不能整改的问题列入时间表,限期整改到位。县民生办强化工作统筹和协调,对涉及到绩效评价指标支出管理,要求各部门财务人员主动参与,自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民生办和财政局业务股室协调的事项,提前通知民生办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及时、有效、全面整改到位。

四是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公信力,增强民生政策透明度,扩大民生工程宣传面,按照民生工程信息公开的要求,项目牵头部门作为民生工程自评报告公开主体,各部门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格主动在本单位网站公开发布;县民生办在县民生工程专题网、QQ 工作群、微信群建立公示专栏,公开全县绩效自评报告。县牵头实施部门暂无网站的,由实施部门提供公开信息,在县政府网站或县民生工程专题网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建立公示反馈机制,按照“谁公开示、谁反馈、谁处理”原则,做好公开问题反馈处理工作。

五是结果运用,完善长效机制。这次绩效价自评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民生工程目标管理绩效考评,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补齐工作短板,全面提升我县民生工作质效。针对绩效自评中的共性问题,结合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提出的建议,县民生办将会商县直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力求从制度层面、从规范角度进行硬约束,进而达到提质增效,保障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惠民功效。

六是提前谋划,精准精细落实。通过开展绩效自评,细化措施,补齐短板,对标绩效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工程类项目提前做好项目数量、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补贴发放类项目提前开展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审查审核等工作,培训类项目提前了解参培对象、培训意愿、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机构的遴选确定等有关工作,为2021年精准推进民生工程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打算

通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全县总体情况很好,但是,与省市绩效评价指标要求,我县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为:

一是工程类项目资金配套有压力。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地方配套资金部分的筹集实行统一政策、统一比例,虽然县财政对上级明文规定配套部分全力确保,但是部分工程类项目自筹资金筹集难度大。突出表现在:“农村四好路”建设工程、棚户区改造、农村改厕等项目,目前中央、省财政补助标准偏低,而实际结算成本大于工程预算,其缺口部分需要县级财政兜底,特别是我县属于非贫困县,很多政策享受不了,从而增加县级财政的压力。

二是补助补偿类项目政策标准有差距。比如: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实施以来,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发展项目多,但补助资金仍有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两极分化、不均衡等问题。高龄津贴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社会老年化程度在加速,社会养老压力在日趋增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落后于社会老年化发展,普惠制高龄津贴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虽经2015年度提标扩面,但是高龄津贴标准仍然低于社会消费增速,建立高龄津贴自然增长机制势在必行。

下一步,我们将绩效自评作为促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契机,通过绩效评价,改进工作方法,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完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项目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对主管部门绩效自评情况进行审核、梳理、分析、总结,加强与部门沟通会商,进一步促进部门单位负责人对民生工程资金使用和项目绩效重视,注重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的早谋划、主动抓、规范抓。另一方面以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绩效自评质量为重点,筛选部分民生工程项目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和再评价,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实施高效化,为巩固提升2021年民生工程惠民成效打好基础。

 

                              2021年1月4


自评表格.xlsx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