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霍山县发改委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政府办文件】霍山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3-07-07 09:51 信息来源:霍山县发改委  字体:[  ]

霍政秘202355

 

 

关于印发霍山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霍山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业经县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霍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77

 

 

 

 

霍山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及《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精神,根据《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皖城融组办〔20232号)要求,奋力推进现代化小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加快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品质生活之城,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聚焦创新、共进、美丽、开放、幸福、和谐六个现代化美好霍山建设目标,突出兴产、强城、聚人三大重点,以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强化公共服务治理为抓手,统筹老城有机更新、新城开发和乡村振兴,着力补齐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高标准配置资源要素,加速城镇形态全面向城市形态转变,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品质生活之城。

(二)培育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系统的现代化小城市培育,到202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城市承载力、人口集聚力、区域辐射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化小城市建设排头兵,探索出一条在生态和人口约束下,产城人文融合带动小城市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霍山路径。

1.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两大产业为主导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若干产业为重点的“2+N”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5万元,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

2.城市品质明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大别山地区最美山城城市风貌初现,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活力之城、实力之城、魅力之城。到2025年,力争实现县城常住人口规模10万人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职业教育更具吸引力,建成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中心)5个,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指数达到95以上,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00m2以上。

3.生态效应持续显现。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共享、高效、低耗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成为长三角地区宜居、宜养、宜业的新居地后花园。到2025年,力争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9%,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7%,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4吨标准煤以下。

4.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保持高水准,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数字化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运用持续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成为全省小城市社会治理的模范生。到2025年,力争实现建成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率、光纤宽带用户占比100%,长期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4.5m2以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到0.03/亿元。


 

霍山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目标值

经济发

展水平

1

人均GDP(万元)

≥7

7.5

2

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万元/亩)

≥25

25

3

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

2

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50

40

5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

≥30000

44000

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2000

42000

人口集聚能力

7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

≤1.80

1.8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70

70

公共设

施及服

务供给

9

县城/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万人)

≥10

10

10

建成区路网密度(km/km2

≥8

9

11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90

90

12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8

2.9

13

行政辖区内三级医院数量(个)

≥1

1

14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60

55

15

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中心)数(个)

≥5

5

数字化建设

16

政务系统(非涉密)上云率(%

100

100

17

建成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率(%

100

100

18

光纤宽带用户占比(%

100

100

文化

建设

19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指数

≥95

95

20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m2

≥4500

1500

生态环境建设

21

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

≤0.30

0.4

2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41

23

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100

100

24

空气质量优良率(%

≥90

90

25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99

99

26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97

97

安全

建设

27

长期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m2

≥4.5

4.5

28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1

0.03


二、重点任务

(一)活力城市建设行动

1.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做强做大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若干重点产业“2+N”现代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加快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应流退城进园,积极培育引进一批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延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价值链,从基础零部件生产向部件制造、整机制造拓展。着力推进省级大别山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支持迎驾集团“424”战略,建设迎驾贡酒数字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生态酿造、水饮品与休闲食品、预制食品等产业,打造高端生态品牌,加快推动生态食品企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围绕电光源、新材料、绿色家居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产业配套完备、创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县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达50家,10亿元以上5家,培育形成百亿产业集群2个。(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经济开发区、县发改委)

2.加强产业平台建设

实施开发区提档升级工程,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开发区管委会+”改革试点,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加快完成开发区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引导开发区从单一生产型园区向综合型园区转型,加速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建立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为招商项目和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积极开展智慧园区试点建设,对接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坚持生态工业方向,引导开发区积极发展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构建低碳绿色产业体系。深入对接临港科技城、宁波软件园、青浦工业园等沪苏浙园区,开展飞地经济”“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合作。积极推动产城融合,有序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强化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要素互动共赢、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集中发展。力争到2025年,县经济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县发改委、县科技经信局)

3.深化科技创新驱动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以更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创新型霍山。统筹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应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推动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森普建材混凝土添加剂研究院等建设,构筑产业链重要环节的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县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产业园、衡山众创园和电商产业园等优化整合、提升能级。支持迎驾、应流、世林等企业打造集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成果转化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建立高企培育梯次队伍。力争到202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发改委、县经济开发区)

4.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瞄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突出建链、延链、补链和强链,加快编制完善“2+N”产业三图一表(产业空间分布图、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形成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招引目录、本土企业和科研机构重点支持目录,编制招商路线图,提高项目推介率、签约率、落地率。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商会、招商中介机构等的作用,构建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力量体系,精准引进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战略投资。围绕目标企业落地持续完善招商政策,在项目代办报审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化厂房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每年落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投产3个以上。(责任单位:县投资创业中心、县科技经信局、县发改委、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开发区等)

5.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加强茶叶、毛竹、中药材、水产、蚕桑、畜禽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霍山石斛、霍山黄芽等优势品牌,依托大别山霍斛科技、宜康食品、天下泽雨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开发,加快大沙埂、太平畈、下符桥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转型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瞄准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新需求,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加快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经营主体,实现县域内所有自然村(庄)家庭农场全覆盖,每个乡镇至少发展1家运行规范的特色产业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5年,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家,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超过54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等)

6.推动服务业增量提级

坚持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为导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以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新居地为目标,围绕文化体验+文化休闲+康养度假+运动休闲+研学教育主题,加大陡沙河温泉、六万情峡、铜锣寨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佛子岭休闲旅游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别山电商产业园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诸佛庵画家村创意文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持续完善县医院医养中心、中医院上土市医养中心等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大别山健康养老基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导制造业服务业高效融合,支持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业发展,支持迎驾、应流、世林等龙头企业探索主辅分离,分离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现代物流等服务功能。持续加快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支持仓储快递业发展,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到202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左右,物流服务覆盖率达90%,乡镇、村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商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超10%。(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文旅局、县商务局)

(二)宜居城市提升行动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优化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快中小学校扩容提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实施高中特色示范创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收购一批幼儿园,将小区配套园和民办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扩大高职院校中专分校和“3+2”办学模式,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学校就业创业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引导支持霍山职业学校与应流职工大学、迎驾学院等联合办学。围绕服务主导产业、服务全域旅游示范区提质升级和长三角康养新居地打造等县域发展重点方向,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强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合作,对口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加强智慧学校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超过70%,小学、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标准班额建设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水平达到或接近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等)

2.加快医疗资源均衡扩容

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与持续投入,支持县医院加强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积极引入优质医疗资源,补齐医院学科建设短板,加快向三级甲等医院发展。支持县中医院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持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广签约式服务模式,落实家庭医生负责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推动县医院、县中医院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三甲医院,通过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技术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轮岗、远程诊疗等多种形式,推动县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自然资源局等)

3.加强养老托育设施建设

加强政府托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加快建设县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持续推进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稳步推进社区康养中心建设,推动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机制,打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通道,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构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建成10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健委等)

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普惠性托位供给,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重点在衡山镇、开发区谋划建设一批符合规范要求的婴幼儿托育机构。力争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实现托育机构城区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教育局)

4.加快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完善养老、托育、助餐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接入电商、健身、文旅、家装、租赁等优质服务,布局集商业、卫生、就业、社保、文体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推动物业企业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到2025年,新增功能齐全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2处,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5㎡。(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县城管局)

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强规划统筹,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区,谋划建设以高铁站为中心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站前广场及站前路等配套设施,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加快爱民大道建设,提升改造迎驾大道、衡山路、诸佛庵路等城区道路,切实提高通达性。优化城乡客运站、公交站点布局与标准化建设,加强自行车道、人行道、绿道绿廊建设,逐步淘汰能耗较高的光源,提升城区路灯光照度,合理布局城市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提升特殊人群出行便利度。加快推进智慧泊车系统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充电桩,积极推动单位内部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供水体系,加快实施城市排水、排污综合治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现全域供水普及率100%。加密农村地区变电站布点,提高农村电网稳定性、可靠性。优化天然气输配管网布局,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高村庄燃气使用普及率。(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水务局、县重点处)

6.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造

分类推进城市更新。吸引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参与城市片区改造,加快居然之家城市综合体、东大街特色街区等重点商业开发,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商业、文化圈。以保护利用、改造提升为主要方式,推进东部城区城市更新,通过盘活存量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对东淠河南岸老旧工业厂房进行产业转型提升,对以顺河村为代表的城郊开展地段综合整治,对霍山文庙、文峰广场等历史地段进行保留更新。建立健全政府统筹、企业实施、齐抓共管的市政管网更新改造工作机制,健全管网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系统排查地下管网,全面摸清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网安全运行情况,加快既有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新建排水管网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设。(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重点处、县商务局、县民政局、县城管局)

(三)智慧城市建设行动

1.着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三网融合,统筹布局新一代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部署全域物联网感知设施,全面提升高速光纤覆盖率和无线网络覆盖率。统筹推进5G基站共建共享工作。选择重点区域打造5G精品网络示范工程,率先在政务中心、开发区、佛子岭景区、上土市温泉小镇等重点区域开展5G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网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域名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的IPv6改造。围绕能源、交通、水利、物流、环保和市政等重点领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县累计建成5G基站1067个,智能工厂和省级数字化车间15家,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示范企业12家。(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数据局)

2.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场景化

巩固提升国家智慧县城试点建设成果,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紧扣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和重点,加快数据归集共享,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横向链接县直单位,纵向链接城市大脑。围绕社会主体、公用事业、社会服务、社会活动等加强数据采集,强化分析、预警、决策、处置等智慧化能力,完善服务和辅助决策能力,实现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办事等领域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能力和惠民惠企服务能力,构建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全面数字化的数治霍山。力争到2025年,城市智慧管理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数据局、县城管局、县文旅局等)

(四)魅力城市建设行动

1.塑造高品质山水城市风貌

加强城区城市设计引导,根据功能分区,分类规划城区公共空间与建筑风貌,开展差异化管控与引导,对山水边界进行控制,以城区周边山体、河流为框架,形成一带穿城,九溪连通,山城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构建显山露水的城市天际线,促进山、水、城有机融合,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老城区依照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街道立面整治,北部高桥湾地区以新亚洲风格对区域内环境进行整体塑造,新城区通过现代简约风格展示霍山现代城市新区形象。结合红色文化、历史遗址和汉文化、中医药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传承保护,着力提升挖掘文化元素,塑造古今交融的城市文化,重点对汉武南巡节点、文庙节点、文峰公园、潜台公园等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建筑、绿地、小品、雕塑等载体展示传承城市文化,重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肌理。(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重点处)

2.打造高品位文创产业集聚地

整合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引导打造霍山陡沙河温泉文化创意产业园、佛子岭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画家村”“作家村”“摄影家村等新型创意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三线遗址、老工厂、老街区、旧民居等,推动老城更新与双创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文创、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工程,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文化创意领域有效赋能应用,催生文化旅游云展览、云娱乐、线上演播、数字艺术等新兴业态。(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数据局)

3.加快完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倾斜和延伸,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科普教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推进全域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进霍山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等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质升级,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统一规范旅游与交通标识,搭建智慧旅游服务、营销、监测指挥平台。力争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亿元。(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数据局、县融媒体中心)

(五)绿色城市建设行动

1.加强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修复

实施城市绿化增量提质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位,完善城镇绿地系统布局,实施绿廊、绿道及广场公园建设,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积极鼓励引导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立体绿化,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见缝插绿、裸土覆绿、留白增绿,从碎片化土地下手,对可利用的闲置边角地进行绿化微改造。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加快生产生活低碳化改造。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水平,推动社区人居环境增绿提效,打造山水相依、城景相融、产业相连的山地特色生态小城市。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以上。(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城管局、县重点处等)

2.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推进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打造无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100%。建立健全一般工业固废治理体系,引进和培育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推动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提升收运处置能力。推动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及循环再利用。力争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科技经信局、县城管局等)

3.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流域生态修复、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城区护城河、幽芳河、指金河、高庙河、新天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县城污水管网建设,着力提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加强对农村畜禽粪污和生活垃圾源头管控,严格杜绝畜禽粪污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强化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推进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全面落实重点水域禁捕要求,深入开展城乡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落实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确保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4.推进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化

实施产业负面清单管理,设定产业准入生态门槛。实行环境容量分区管理,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优势,加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力度,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结构绿色化水平。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倡导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及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水平。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加快推行装配式建筑技术,逐步提高全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在新建项目中的应用比例。加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六)韧性城市建设行动

1.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

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疫情预警、救治、应急处置机制。系统规划县、乡两级物资储备体系,健全重要应急物资收储调配机制、基本生活用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的风险评估和动态管控,推动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根据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区域特点和灾害特征,建设覆盖范围合理、具备应急避险、应急指挥和救援功能的规范化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区域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对气象、水文、地质等多灾种和灾害链的综合监测、风险识别、预警预报、精准治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卫健委)

2.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建设水系连通工程,打通城区河道水系脉络,开展柳林河、高庙河、幽芳河河道清淤疏浚,提升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增强排涝、生态综合功能。结合城市涝水行泄通道布局,增加雨洪蓄滞空间,通过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构建由东淠河流域、城市涉水系统和海绵建设单元三大体系组成的海绵城市体系。(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重点处)

3.推进城市体检和生命线安全工程

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机制,从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五个维度对城市进行全面体检,对人均年用水量、地下水水位、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常住人口密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精准查找城市病根源,系统、科学、精准进行风险治理。定期对治理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借鉴运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聚焦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统筹开展全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预警、处置,形成全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重点处)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霍山县现代化中小城市试点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顶格推进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协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查指导计划、政策的落实及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细化分解各部门工作任务、具体措施、节点安排和责任分工,统筹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进落实重大项目。

(二)强化要素保障

1.多渠道增加建设用地。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给予一定规模的规划空间指标倾斜,根据现代化小城市项目建设需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持续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配,多渠道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持续挖掘低效存量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持续开展亩均论英雄”“腾笼换鸟,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支持产业优、潜力大的企业加快提档升级。创新政府供地方式,探索产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养老、教育、体育文化及供水等项目采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进一步优化项目土地审批流程,建立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2.健全投融资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先安排涉及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申请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积极利用政策性开发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城镇供水、污水垃圾处理、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营。围绕基础设施谋划REITS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股权、债权等融资方式,灵活运用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可转债等融资工具拓宽资金来源。

(三)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专业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积极争取每年选派从事城镇化工作的干部到省、市相关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着重培养一批专业化城市管理干部,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加速推动霍山英才协会各地分会成立,分类建立霍山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加强在外人才感情联络,鼓励凤还巢,对在外回乡创业人才和愿意留在霍山发展的外地人才给予创业补贴,重点支持各类人才在霍山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

(四)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与跟踪分析,对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部门,按规定通报表扬,对于工作进展缓慢的,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并督促改进落实,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形成严考核、硬约束、重激励的工作机制。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