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县农机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我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意见(2022-2025),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抢抓机遇、埋头苦干,聚焦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全力完成机械强农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推进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实施机械强农行动
(一)实施特色农机研制和引进补短板行动
1.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根据“四分法”(分区域、分类型、分产品、分环节)要求,组织县乡农机管理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农机生产经营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机生产经营者,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群众对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准确掌握农机需求第一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科学完整的农机需求调研报告,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每个乡镇站提交农机化工作调研报告不少于1篇。
2.积极开展农机装备研发。组织指导农机制造企业开展研发工作,重点围绕丘陵山区特色产业(茶叶、竹笋,霍山石斛等中药材)在生产、初加工等环节对农机装备的需求,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制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2022年研发成果不少于1项。
3.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山区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的小型、轻便、多功能农机装备。2022年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不少于2项。
(二)推进全程机械化发展行动
1.精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制定2022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结合“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山区特色产业全面机械化的重点目标任务,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规范高效廉洁落实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逐步淘汰老旧机械,提升大型复式智能高效农业机械占比。全年争取落实农机购置464万元。优先全面保障农作物播种环节机械和大型复式智能高效农业机械补贴,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大型复式智能高效农业机械占比达0.25%以上。
2.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1)针对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加强播种(育秧)、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2)以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打造水稻、小麦、油菜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3)计划2022年在下符桥镇建成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各1个;与儿街、但家庙、黑石渡等其他粮食主产乡镇也要在机械化播种等环节寻找突破点,大幅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2022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底达到80.4%以上。
3.积极推进机械化全面发展。(1)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突出丘陵山区特色,主攻农林牧渔业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大力研发、引进示范,积极推广应用适合山区使用的先进高效的新机具新技术,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45%。(2)茶叶机械化生产再提升,结合标准化、生态化、宜机化茶园建设,开展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着力提升耕作、除草、植保、收获,以及清洁化加工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助力茶产业做大做强;(3)立足霍山石斛、茶叶、蔬菜等生产对冷链仓储需求,大力发展冷藏保鲜设施,2022年计划新增冷链设施40个;(4)推进畜牧业、渔业生产农机装备应用,畜牧业、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分别达到45%。
(三)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1.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5G、北斗导航等智能高新技术在农机生产服务中的应用,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提质增效。2022年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不少于2个,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
2.抓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依托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提升主要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紧盯水稻、茶叶等主导产业,聚焦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全力以赴抓好机械化生产组织推进工作。提高农机具调度、物资供应、气象和信息服务等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增产提效。
3.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计划全年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10名、农机手150名。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责任。适时开展宣传检查,深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以及农机生产制造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主动配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加强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
(一)建立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针对山区特色,结合前期调研,加强项目论证,筛选适合我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项目,完善充实项目库。全年提出可行性项目不少于5个。
(二)注重项目建设实效。坚持专款专用,严格执行省市农业农村(农机)、财政部门的要求,规范资金开支范围和使用程序,加强过程监管,认真做好项目验收,确保绩效和资金安全。
四、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
(一)积极推进“宜机化”建设。主动配合、不断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大力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高标农田面积达到5万亩,实施“宜机化”改造农田0.3万亩。
(二)大力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引导全县农机人员自觉服从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大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机械化部队”的作用。强化农机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围绕“三农”重点工作和“两强一增”行动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化宣传,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加强农机队伍自身建设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积极推进“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作风建设。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深入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努力提振状态、提高标杆、鼓足干劲、改进作风、提高本领,在机械强农行动中树立农机部门的新状态、新形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示农机人的新作为、新担当。
(三)服务中心大局。主动作为,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农机化事业发展,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双包”责任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做好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平安建设、政务公开、拥军优属等工作,认真完成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