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切实做好当前社会救助领域安全稳定工作,全力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截至2月底,接收市医保部门推送人数982人,其中:纳入低收入人口保障271人,分别为低保对象135人、特困对象2人、低保边缘家庭57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77人;走访慰问等方式711人。
一是建立快速响应救助机制。县民政局根据市民政局每月3日推送的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人员信息,于当天将数据推送至各乡镇,乡镇在次日完成本乡镇人员认领、并对不属于本乡镇人员及时反馈至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根据当事人信息对接救助申请地。乡镇在2个工作日内对认领人员开展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线上的信息核对和线下的入户调查,对初步审核符合低收入人口认定的人员,当月启动审核确认程序,同时录入安徽省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对于纳入保障的人员,县民政局同步将信息推送至县医保局,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障。
二是建立规范审核确认机制。严格落实“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的工作要求,根据申请对象家庭收支情况、财产情况、困难程度等因素,分别按照特困、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等认定顺序进行审核确认,其中对于低保家边缘家庭中的重特大疾病人员采取单独纳入低保的方式进行保障。对发生在乡镇层面难以解决的个性问题、复杂问题,由县民政局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审核确认,同步报市民政局备案,确保做到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三是建立分层分类救助机制。县民政局、医保局根据乡镇审核确认后的低收入人口,快速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其中低保、特困人员当月按照保障标准发放临时救助金,次月发放低保金或特困金,医保局在完成医保信息系统身份标识后及时为低收入人口兑现医保待遇和医疗救助。对于纳入保障后生活依旧困难人员、未纳入低收入人口保障人员,县民政局会同乡镇通过转介其他专项救助、村级救急难互助社救助、慈善救助、专业社工机构服务等方式提供物质或心理慰藉等救助帮扶措施。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健全完善、迭代升级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更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