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民生工程修复“折翼天使”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06-21 00:00作者:管理员 字体:[  ]

我叫卢*玲,一位残障孩子母亲,家住霍山县下符桥镇,2016106日二宝小溪(化名)出生,婴儿出生时脑积水不易被发现,症状不典型,出现烦躁不安,睡眠、头围较同龄儿大、前额突出、毛发稀少、后期神经发育迟缓,出现乏力、抬头障碍、发声较少、目光呆滞、精神状况差、等症状。

孩子4个月时在县保健站做检查时,保健站建议去县医院做CT,等我们到了县医院做CT时,医生通过对小溪状况的观察,立马就否定了做CT的决定,要求尽要快到大医院去系统检查,最后在合肥儿童医院确诊是脑积水,并建议手术,20173月份,我们带着孩子去了上海新华医院手术治疗,第一次造漏手术不成功,第二次做了分流手术,前后住了一个月的院,花费医疗费用达17万元,术后还要定期去上海复查,一开始一个月复查一次,然后二个月复查一次,以后就三个月复查一次······

残疾儿童康复,是小溪转变的出路。残疾儿童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治疗和训练,帮助身心具有某种缺陷,不能正常从事某些方面活动的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减轻缺陷带来的障碍,恢复或重建其缺失的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201710月术后的小溪进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外面高昂的训练费用及生活费用给我们本就困难的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后来听说霍山县有儿童康复中心,经过了解确定, 2018年我们成功的申请到了残疾儿童抢救康复民生工程项目进入霍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至今,家门口的康复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进入中心前,小溪头不能直立,不会做,语言上也有障碍,只会说简单的 “爸爸”“妈妈”等2个字的简单词语,连老师都不会喊,在经过4年的康复训练,现在能独立坐,借助外力能独立行走,讲话语速不是太快,但也能说出很长文字内容的句子了,会背唐诗,简单的1-20数数,大人能拉着她走,今年已顺利进入幼儿园学习。

 康复是残疾儿童改善或补偿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儿童期是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康复的最佳介入时期,在0-14岁这一时期对残疾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不仅可以减轻残疾程度,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残疾,还可以最大限度得补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其入学、就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还可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残疾儿童是康复效果最明显,社会最关注的、最具有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残疾儿童康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残疾儿童未来生存状况的举措。

几年来,孩子在康复、在不断进步,我们家长也接受到有效的康复知识,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各类康复训练方法。借此机会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项目”、给这些特殊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康复平台,修复这群“折翼天使”,让我们全家感受到周到服务和真诚关爱,给我们家庭带来信心和希望。

孩子未来康复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坚信,在党和政府惠残民生政策的帮助下,孩子未来康复会更有希望,小溪也会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下符桥镇卢*玲口述,县残联张来俊整理报送)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