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石渡镇聚焦果蔬产业发展,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是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的生动注脚。
“仙蔬小镇”定位振兴路径
抢抓政策机遇。紧盯对接长三角,全面融入安徽自贸区、合肥经济圈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牢牢把握全市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实施契机,高标准打造黑石渡“仙蔬小镇”,在大黑路沿线科学规划布局万亩有机果蔬产业园,全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立足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和县城近郊、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先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0余家。2019年以来,黑石渡镇改进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着力建设以绿色有机果菜产销为主的万亩果蔬基地,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创新发展模式。采取“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农户”发展模式,龙头企业提供果蔬种苗和技术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能人大户承包种植、生产管理,农户种植采收、参与分红,形成了产业发展共同体,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主动发力产销对接,通过与公司签订保底销售合同,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构建“种植、收购、存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特色产业经营模式,实现从“种难卖难”到“产销渐旺”,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
“万亩基地”夯实振兴基础
产业规模提档升级。对原先零散弱小、难成气候的果蔬产业基地进行整合,打通边界、串联成片。打造规模化特色蔬菜和生鲜瓜果生产平台,按照绿色有机果蔬生产标准,统一栽培、统一育苗、统一运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合理分区、全域管理的果蔬产业长廊。目前已建成以柳树店、杜家冲、戴家河、黄家畈等村为主的“万亩果蔬产业基地”,成立各类标准化果蔬种植、销售合作社9家,预计2021年可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实施戴家河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3000平方有机蔬菜分拣、销售、仓储、冷链运输及展示中心。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招商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计划用2-3年时间打造出一个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销售订单化的现代化绿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开发“基地+观光、基地+旅游、基地+康养、基地+运动”等配套功能区,建设玉米迷宫、有机蔬菜展示中心、垂钓中心、玻璃生态餐厅、采摘园、渡口文化园、儿童乐园等,逐步形成文旅融合、养生宜人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
品牌影响价值初显。依托安徽省农科院和霍山县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根据市场、技术需求以及土壤、气候的变化对种苗进行培育试验,培育出一批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果蔬品种。采取有机肥和喷灌滴灌等相结合方式,种植农产品均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全部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仙蔬小镇”品牌效应日渐显现,成功举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预售签约仪式,先后与上海上蔬永辉超市、南京华润苏果超市、合肥红府超市等十多家大型商超签订产销订购合同,累计签约预售豇豆、辣椒、茄子、甜玉米西红柿、西瓜等绿色蔬菜510万斤,产值约980万元。
“党员带头”凝聚振兴力量
深入一线去阻力。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合作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广泛吸纳种植大户、党员致富能手参加合作社。百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化身“社员”,走村串户宣传动员,想方设法化解难题,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带头先行先试,以实际行动和可观收益彻底打消群众顾虑,开辟了“支部引路、党员探路、群众上路”的产业振兴新格局。
志愿服务添魅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抢收抢种、分拣装运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作用,按照网格化对基地周边的道路、田埂、沟渠、塘坝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清理。“每天早上下地比我们早,晚上回家比我们迟,还抢着干累活重活,这些党员志愿者们真的不容易”戴家河村村民周启彪感触地说道,“有了他们带头干,我们干的更有劲哩”!
为民谋利聚合力。持续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参与有机果蔬基地建设并享受利益。广泛吸纳农村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就业,累计带动5个村(社区)千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吸引400余户群众共同发展,户均年增收1.2万元。果蔬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今的黑石渡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真正实现了党旗飘在田园上,群众富在产业中。(霍山县委组织部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