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渡口 四季果蔬香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08-04 00:00作者:管理员 字体:[  ]

七月流火,万物葱茏。霍山县黑石渡镇的公路两旁,一眼望着不到边的都是成片成片的蔬菜瓜果基地。架上挂着长溜溜的豇豆,地里长着嫩油油的辣椒,田里躺着圆滚滚的西瓜……前体验乡村采摘乐趣的人络绎不绝,夏日的田野里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党建引领,“仙蔬小镇”画蓝图

淠水之滨的霍山县黑石渡镇有着“黑石待渡”的美丽传说,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石斛、茶叶、毛竹和蚕桑为黑石渡镇主要产业收入来源。如何培植新的优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带领全镇群众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梦想,又成了摆在全镇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新考题。

黑石渡镇距县城不足8公里,交通便利。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土地肥沃,地块平整,灌溉便利,非常适合发展绿色有机蔬果。

2020年开始,在巩固石斛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黑石渡镇立足镇情实际,扬长避短,另辟蹊径,把“菜篮子”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积极建设“仙蔬小镇”,以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按照“配设施、调结构、增效益”的思路,盘活大量闲置土地,在该镇柳树店村、杜家冲村、戴家河村、黄家畈村和黑石渡社区等5个村(社区)相继流转5000余亩土地,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该镇采取“党建+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镇内有机蔬菜龙头企业霍山县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多次邀请省农科院农技专家前来“传经”,推广各类蔬菜种植技术规程,解决农户在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大棚搭建、灾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目前,他们种植的辣椒、西红柿、黄瓜、南瓜、豇豆、玉米等农产品均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

为了解决蔬菜销售问题,镇党委政府成功举办黑石渡镇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先后与上海上蔬永辉超市、南京华润苏果超市、合肥红府超市、合肥彩食鲜、合肥联家超市、六安绿篮子超市等超市签订订单销售合同,预售农产品510万斤,产值980万元。“农超对接”畅通了蔬菜“出口”,进一步提升了全镇的蔬菜产业化水平。

龙头先行,特色农业闯新路

“我是2013年回乡种植有机蔬菜的,到今年已经有8年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整个销售链条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量波动太大,这几天天气一转晴,豇豆、辣椒这些蔬菜产量就噌噌噌往上涨。今天一天就采摘了5万斤,比预计的多了一万多斤。”刚从地里回来的秦先屈满头大汗。

今年35岁的秦先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任职于六安市中医院。有感于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2013年,秦先屈辞职回乡创办了霍山县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在黑石渡镇党委的支持下,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在柳树店组、祝家榜组、枫树岭组、行冲组、黄家洼组等村民组流转土地500亩,新建大棚600座,以“安全、绿色、田园”为目标,由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有机肥,农户按企业的要求种植、生产管理,产品由企业统一调配销售,带动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共同发展有机蔬菜。

“我们拥有30多项有机蔬菜专利技术。许多老农户说,我们都干了一辈子,还要听你一个小娃娃教我怎么干农活?我就对他们说,现代的农业技术都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就拿豇豆来说,从一开始的选种就有讲究,有春季种的,有夏季种的,早熟的要能抗低温才行,晚熟要能抗高温防病虫害才行。一个地窝里种两粒种子和种三粒种子,产量是一样的,但三粒种子一方面增加了种子成本,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病虫害的机率。我们安绿园推广使用测方配比有机肥,能在豇豆的各个不用时期发挥不同的效果,让豇豆增产增收,节约成本。”天天和地里广稼打交道,现在的秦先屈已经一名药物学硕士转化成了一名农技专家。

为从源头上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柳树店基地建有一个蔬菜初级分拣中心和产品快速检测室,引入现代农业溯源系统,公司产品的整个种植和加工过程全程可追溯。目前,该公司年产值已超过1500万元,并以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100户、农户500户增收。

支部护航,农旅融合促振兴

82上午7时许,在黑石渡镇戴家河村的豇豆基地里,蔬菜种植大户陈道柱正带着十几个妇女把刚采摘下来的豇豆分拣打包,抬上前来收购的小货车。

“现在土地流转有钱,在基地务工也有钱,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正在地里干活的张贵芳乐呵呵地说,张贵芳因为身体残疾,又一直患病,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老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现在老夫妻俩都在基地里务工,家里境况有了极大改观。

“现在全镇都在发展有机蔬菜,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不仅能拿到田地流转租金,还能就近在家门口的基地务工干活,每天工资收入80120元左右,足够补贴家用。我们的瓜果蔬菜基地已经形成规模效应了,许多农家乐和酒店都和我们签下了订单。还有很多人想和我们合作做泡菜厂呢!”一旁的村委会主任张厚云笑着说。

为了减少种植大户风险,2021年初,戴家河村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600余亩土地,做好土地旋耕平整以及排灌等基础设施后,分别承包给村里7户大户经营。种子、肥料、销售都由村里负责,大户“包清工”,只负责劳务管理,由村里按每年三季蔬菜支付每亩4000元的劳务费用。

目前该村已经建成绿色蔬菜基地475亩,种植豇豆、水果玉米、莲藕和毛豆,还有65亩采摘园,种植西瓜、水果黄瓜、樱桃番茄等畅销瓜果。每亩收益大概在800元左右,大户劳务收益约300/亩,村集体经济收益约500/亩。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为农户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另外的185亩基地归集体经济管理,经营采摘园和瓜蒌等项目。现在该村包括驻点干部总共有16人,每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责任田。

“为了打消经营大户的顾虑,我们先手一步把基地整好、机制建好、市场拓好、设施配好,明年等这些大户积累了经验,再将整改好的土地转包给他们独立经营。这样把大户扶上马再送一程,由他们带动更多的村民,让‘菜篮子’撑起乡亲们的‘钱袋子’!”张厚云信心满满地说。

截至目前,该镇第一批时令蔬菜豇豆、毛豆、辣椒均已销售一空。基地每亩营业收入9000元,纯利润2000/亩,累计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近1000人,其中贫困户83人,户均可增收12000元左右。2021年黑石渡镇有望增收村集体经济500万元,杜家冲村集体经济将突破200万元,戴家河、黑石渡社区、柳树店三个村集体经济也将突破100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到“百万村”的蜕变。

在黑石渡镇,一处包括玉米迷宫、有机蔬菜展示中心、玻璃生态餐厅、采摘园、渡口文化园、儿童乐园等项目的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正在逐步完善。一个3000平方的有机蔬菜分拣、销售、仓储、冷链运输及展示中心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构建绿色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黑石渡镇依托本地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以小规模、绿色化为基本导向,坚持“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寻优推进、错位发展绿色有机果蔬种植,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延伸产业链,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一个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销售订单化的现代化绿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构建一个文化、旅游、康养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乡村振兴道路。”黑石渡镇党委书记李建军兴奋地说。(黑石渡镇报送,县委组织部推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