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民生工程让特困供养人员健康有保障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10-25 00:00作者:管理员 字体:[  ]

我叫杜如勇,是县医保局一名工作人员,从事医保工作十五年,见证了许多医保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鲜活的案例和感人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特困供养人员,包括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他们大多数身体素质较差、发病率高,生病后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患慢性病后治疗服药不规范,导致一些小病、轻病往往拖成大病、重病。另外,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外营利性医疗机构,往往通过专车接送、包吃包住等方式,诱导此类患者小病大治、大病久治,浪费医保基金,侵害群众利益,社会反响较为强烈。

针对特困供养人员在医保民生方面存在的这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县医保局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协调沟通,指导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梳理评估,建立科学实用的健康档案和常态化监测记录;整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资源,定期上门为特困供养人员开展常规体检,指导规范用药;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机制,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优先、快速、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过渡期内医保扶贫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审核力度,严格入院标准,落实“三个目录”管理。实施半年多来,全面了提升特困供养人员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衡山镇满路桥村的五保户万*祥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受益者。

今年69岁的万*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一直间断服药治疗。3月份以来,根据我局特困供养人员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要求,衡山镇卫生院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指派医生定期上门为他进行健康体检,开展慢性病服药指导和疗效评价。在8月初的一次体检中,医生发现他患有“腹股沟疝”,需要手术,便及时安排他到衡山镇卫生院住院,邀请县医院专家下沉到院手术,住院医药费用总共花了3400多元,医保报销后,因为五保户免除住院起付线,他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实现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服务优良、费用低廉的目标。

康复后的万*祥逢人就会高兴地说:“现在的民生工程真是好呀!让我们和普通人一样,享受到生存有尊严、生活有质量、生病有保障的医保待遇,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能够健康、幸福、惬意地安度晚年!”【霍山县医疗保障局杜如勇编写】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