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职教民生工程 托起特殊群体希望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10-27 00:00作者:管理员 字体:[  ]

霍山职业学校(霍山技工学校)是我县唯一一所公办的中等职业学校,经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在校生规模基本维持在2400人左右。为了落实中央职业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学校全面精细地实施各项资助及奖励工作,成效显著。

2020年为例,学校符合国家免学费条件的学生为4690人次,共发放免学费资金686.18万元;符合国家助学金条件的学生为978人次(其中涉农专业学生199人次),共发放助学金119.9万元;七名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每人奖励金额6000元,合计奖励4.2万元。另外,学校还从年度事业性收入中总共提取11.013万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和奖励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各项资助奖励,均已全部发放到位。

一系列民生工程政策的落地,为学生、学校、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职业教育的社会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首先,民生工程的实施,为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资助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党和政府实施的这一惠民政策充满感激之情,保证了贫困学生能同等享受学校教育。以原建档立卡户为例,除免交学费外,一年还有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3000元的接受中职教育“雨露计划”家庭生活补贴。按年在校40周算,每周的150元就保证了学生在校的生活费和上学的交通费。

资助工作中,学校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2021年上半年的学校摸排中,就有留守学生154人,他们平时在校学习,周末或放假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甚至少数学生回家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单亲家庭的140人(有些既是留守学生,同时也是单亲家庭学生);身有疾病或残疾的55人(16人持残疾证);心理或精神有问题的34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资助的重点对象。

这些学生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心理落差很大,对生活和学习信心不足,到了职校后,享受到了国家资助,特别是学校在资助过程中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百千万”走访活动,进村入户走访,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同时,学校坚持助学和育人“双管齐下”,在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将促进贫困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开展“成才”和“感恩”两大主题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自立自强的贫困生典型,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立志成才、感恩助学、回报社会。

2020年机电专业毕业的一名姓洪的学生,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和奶奶一起生活,家里极其贫困,然而,他却发愤图强,克服困难,顽强学习,成绩不断进步,除了享受资助外,还拿到了奖学金,顺利完成了中职学业,现就读于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机电技术,就业也不成问题了。

2020年财会专业毕业的一名姓王的学生,因父酗酒成性,母亲改嫁,靠爷奶生活,初一时爷爷去世,高三时父亲又去世了,生活让她失去了希望,但有国家资助政策兜底,有学校老师和班主任耐心劝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她重新鼓起了勇气,一改颓废心态,心向阳光,奋力拼搏,最终顺利考取了淮南师范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2021年考取阜阳师范学院的一名姓叶的学生,高一时父亲病逝,高二时母亲病逝,爷爷年迈,家住深山,是助学金和学校师生的关怀,让重拾生活的希望,重燃学习的斗志,笑面着困境,成就了未来。

2019年就业的一名姓郭的学生,父母离异,母亲重组家庭后又有了孩子开始了新生活,父亲是一名油漆工,对孩子照顾的不多,有时喝酒还打骂孩子,经济上有时也很拮据。该生因为享受资助在校学习数控技术,因为学得一技之长,毕业后进入了应流集团工作,现在工作稳定,收入也逐渐提高,从而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民生工程的实施,为学校解决了许多难题。中职学校资金不足始终没有完全解决,资助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学校面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许多棘手问题,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健康发展。

最后,民生工程的实施,为社会解决了现实问题。正处在上学期的孩子,一旦因各种原因而辍学,势必成为社会的隐患,资助政策的实施,让这批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使社会更加安定,也更加和谐。这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副校长,工作中我也感受颇多,太多的无奈困惑,太多的爱莫能助,因有了这项民生工程的托底,最终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而倍感欣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好的政策,将会是何等的局面呀!所以,规范有序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充分发挥政策效用,让政策落实落细责无旁贷,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实施好职教民生工程,为这些特殊群体托起生活和学习的希望,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成就理想,成就未来。(霍山县职业学校杨从家编辑,县教育局报送)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