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落儿岭镇古桥畈村紧紧团结和依靠全村人民,以新思路抢抓新机遇,以新举措引领新发展,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围绕家庭发展中心、红色教育展厅等形式,为村民提供环境温馨、功能丰富、配套健全的村级服务体系,现在的古桥畈村已经发展为一个村容村貌整洁、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先进村。
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古桥畈坚持绿色、红色发展,生态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高强度整治人居环境。狠抓农村“三大革命”,新增改厕20户,完成整改20户。五桂峡污水管网开工建设,红色景观、亮化以及重要节点景观改造等均落实到位。强化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大垃圾清运力度,确保村村通、346国道及家家户户干净整洁。
“广场跳舞晚上有了灯,安的都很明亮的,很好。很方便,我们垃圾桶满了就拉走,卫生觉得很好,环保我感觉很好,家门口道路看得很清爽的。”古桥畈村村民杨贵翠和曹连荣笑着说道。环境卫生极大地改善,村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古桥畈村全面开展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完成了六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霍山县山区农机示范村的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借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古桥畈村依托“洗儿塘”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开发节点,为乡村振兴引流。
乡村振兴不仅要美化亮化的面子,更要产业发展和村民富裕这个实实在在的里子。为深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古桥畈村按照霍山黄芽、中药材种植、旅游几大优势产业为轴心,发展有霍山石斛种植200余亩,新增中药材黄精种植6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200余人就业。
目前古桥畈村已形成茶叶、毛竹、石斛及中草药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毛竹2000余亩、茶园2000余亩、石斛及中草药300余亩。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0元,村级集体收入达76余万元。现在的古桥畈村已获得“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先进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示范新家庭发展中心”“六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六安市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最终目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乡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各项建设的整体进步。而形成良好的乡风则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古桥畈村围绕家庭发展中心、红色教育展厅等形式,为村民提供了环境温馨、功能丰富、配套健全的村级服务体系。古桥畈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在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四个主功能室的基础上,设置心语空间、夕阳乐园、和睦小屋、e智空间、幸福大讲堂等5个功能室,融合乡村振兴、廉洁教育、家风传承等内容,突出古桥畈村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特色,满足居民各项家庭发展服务需求。以家庭保健室为例,主要是为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包括老年人的合理膳食与运动,由专业医师给出相应建议。针对有时家庭发生冲突的,保健室工作人员还为其提供专门的心理疏导,给心灵安个家,让心情给放个假。
古桥畈村的红色文化展厅,记录了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让大家都能够接受到红色教育。古桥畈村将红色资源、党建文化和田园风光、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唱响古桥畈村红色革命之歌。
好家风带好民风,好民风助好乡风。记者走进村民何慧家的庭院,就感受到了舒适惬意。作为儿媳的她不仅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净整洁美观,而且上待长辈,下待孩子都打理十分到位,公婆对她也是赞赏有加。家住同村的村民胡本秀,十年前丈夫在工地意外离世,而此时家中上有70岁的婆婆,下有13岁的孩子,大伯还患有精神问题,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胡本秀肩上。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胡本秀在悲痛之后快速振作起来,她帮人采茶,到缫丝厂、石斛基地做小工,还干过洗车工,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现在,因为村里正在实施大旅游开发,胡本秀就在镇村的帮助下开一个农家乐,胡本秀告诉记者,这样她既可以照顾婆婆和大伯,又有了生活保障,孩子也即将毕业,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生活也有了新希望。
古桥畈村产业发展的硬件实力稳步提升,良好的精神文明软实力也紧随其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实施正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