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优秀党代表—— 叶纯森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1-06-23 10:51信息来源: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

    知难而进,争做扶贫专家

  2012年2月,叶纯森同志被组织部门任命担任霍山县扶贫办主任,上任以来,不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扶贫论述,从扶贫书籍汲取的营养,及时关注着扶贫动态新闻…多少个日日夜夜,在食堂匆匆吃过饭,接着挑灯夜战,只为了将扶贫政策学深悟透,让他的建言献策能为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起到更好的扶贫效果。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着一步走”,这是扶贫工作的常规节奏。在帮扶工作中,他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不断改善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和单位帮扶的贫困村现状,逐步让贫困户摘下穷帽,贫困村换上新颜。他帮扶的磨子潭镇白水畈村汪永俊户,通过帮助该户发展养殖鸡、鸭、黑毛猪等家禽,就业增加收入等,该户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055元,稳定脱贫。单位帮扶的佛子岭镇长岭村,四年时间,长岭村实现了道路组组通,村民茶园面积更大了,茶草也好卖了。帮助村民旱厕改水厕,拓宽村里河道,增加绿化面积,建设污水处理,让乡村卫生更加整洁。建设了文娱广场,还建设配套停车场,村里主干道设了路灯,让白天忙碌的村民,晚上可以去广场散散步,健健身,跳跳舞,文娱生活更加丰富。2018年底,长岭村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

  力求突破,发挥参谋作用

  “蜗牛一寸一寸爬,皆是突破”。身为扶贫办主任,将自身几十年工作积累转换成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胜计良策,充分发挥“智囊团”成员作用,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为全县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献出一份力。

  “十二五期间”,霍山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初步建立了协调、有效、精准、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机制。2014年,全县全面启动新一轮贫困户识别工作,为保证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暗箱操作,制定了一整套规范和流程,对现有贫困人口重新进行调查核实,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录入系统,建立完善统一的数据库。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霍山县紧跟总书记指引,立足实际,谋篇布局,精心策划,把“精准”二字贯彻到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陆续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霍山县精准扶贫三十六计及典型案例》《霍山县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水入户,村出列”实施方案》《霍山县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工作责任落实实施办法》《霍山县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并科学制定每年的脱贫攻坚“四季攻势”,全力有效推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支撑。得益于科学决策,持续发力,2016—2020年,全县累计实现10699户30682人脱贫,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精准扶贫“三十六计”相关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刊载,“红色引领、绿色减贫”扶贫经验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三家村”旅游扶贫典型做法被《中国扶贫》杂志刊载,“扶贫驿站建设”入选人社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健康脱贫工作表现突出县。2016年-2019年四年间,在全省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两次被评为“好”的等次,两次“较好”等次。

   以小见大,夯实脱贫成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霍山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源头,是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生态红线和区域位置都限制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经过持续多年的扶贫开发,霍山县于2012年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总体贫困状况有所改善,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再长的路,蜗牛一步步也能走完;再小的“切口”,精准发力也能解决大问题,成就大格局。立足县域实际,以小见大,从“小切口”入手,解决了不少扶贫“大问题”。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的治本之策,坚持“无产业不脱贫”的发展理念,举起产业扶贫的敲门砖,砸开脱贫攻坚的致富门。“小产业”促农户增收。全县多山区,茶叶、毛竹、中药材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茶叶、毛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太平畈乡打造“石斛小镇”,培育石斛加工企业、合作社266家,吸纳200多户贫困户从事种植加工,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小车间”解务工难题。全县培育认定14家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48人,其中贫困人口88人。“小超市”激内生动力。我县共建设“文明超市”,把群众日常文明行为量化为“文明币”,存入“文明存折”,培育“文明银行”,到“文明超市”兑换文明奖励,已建成“文明超市”106家,兑现“文明奖”近百万元。

  坚持因地制宜,缺什么就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2019年,全县发展产业贫困户8967户,自种自养达标6304户;陡沙河温泉小镇、霍山大峡谷漂流、仙人冲画家村、月亮湾作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等特色旅游扶贫基地建设,带动3300多户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大别山电商扶贫中心充分发挥引擎作用,蒲公英、霍迹寻踪、山旅网等电商企业更大更强,让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打开了销路、卖上了价钱;截止2020年11月底,全县10座光伏扶贫电站装机1.113千瓦,光伏收益1960.33万元。通过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156处,完成搬迁1670户5459人,并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工作到户,措施到人,精准施策,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他在扶贫工作岗位坚守九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的2606元增加至2020年的15062元,贫困村村均年集体经济收入由建档立卡时的2779元,增至2020年的29.97万元。今年,已稳定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同时,他和众多扶贫同仁们还在持续发力,确保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