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卫健〔2021〕53号
尊敬的唐开军代表:
您在市第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31号建议《关于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对县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现逐条答复如下:
您们在第一条建议中提出应确保稳定的中医药财政投入,加强中医药体系改革,凸显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系列文件精神,我县紧紧围绕建设“西山药库”,以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成果为契机,实施中医药强县战略,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县政府每年拿出40余万经费专项用于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成立了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领导组和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西山药库建设领导组,在全省率先设立县级中药产业发展中心(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设立总规模不低于6000万元中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县卫健委专门设立中医股,配备专职干部,在县中医院专门设置了中医指导科,建立健全了以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共同发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得到巩固和加强。
您们在第二条建议中提出应当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协调机制。我县在县中医院设立了中医预防保健科,不定期地对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县医院利用中医治未病设备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基层医疗机构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覆盖率达100%。疫情期间,我县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新冠疫情方案及措施,共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新冠专题培训8次,发放中医药防新冠香囊3万余个、中药制剂1万余份,在疫情预防和患者康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您们在第三条建议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广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近年来,我县促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发展,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儿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放宽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准入条件。截至目前,我县中医备案诊所共有12家。2020年我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3亿元,将县中医院上土市分院区打造成以中医康养、医养结合、养生旅游、老年照顾和特需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康养基地。同时,斥资130万元在县中医院东院区建立大别山国医馆,创建以养生、休闲、亚健康、慢性病防治为中心的品牌医院,此两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2020年,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实现医共体内信息资源互联互通,9家分院均纳入我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远程心电诊疗系统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中。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群众服务满意度。
您们在第四条中提出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推动中医药服务基层,服务广大百姓。我县依托资源禀赋、立足县情实际,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一是形成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林下种植、民宿养生、林下康养步道等康养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宠,中国霍山大别山药库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每年接待康养游客12余万人次。二是发展大别山(霍山)养生药膳产业。邀请省烹饪协会和县中药材发展中心深入调查研究,甄选出35味霍山本土生长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注册本草霍膳,开展药膳大赛,精心研发出了以霍山石斛等道地霍山中药材为选料的大别山(霍山)养生药膳菜品50多道。三是加大中医药类非遗传承推广。霍山“淠衡钝斋医学”是皖西皋陶医学的重要支撑,并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今年推进相关非遗进景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四是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我县每年组织开展中医中药文化宣传周活动,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针对性的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2020年5月,组织召开了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收集整理县内各流派学术思想,并积极申报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2020年9月举办了霍山县首届膏方节,积极宣传膏、丹、丸、散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再次感谢人大代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复。
承办单位负责人:闫奎
承办人:郑义
联系电话:5022956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