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十三五”期间,霍山县人社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将“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具体。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编制好我县人社部门“十四五”规划并用于指导未来五年全县人社事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阐明“十四五”时期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主要发展目标、重大政策举措和重点工作任务,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
三、起草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
2、六安市霍山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3、霍山县“十四五”规划重点研究
五、目标任务
(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五)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六)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八)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五、发展指标
(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1.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创业意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等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十四五”期间,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就业创业培训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开展失业保险返还工作,落实稳岗补贴。每年计划召开各类专场招聘会90余场,预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计划帮助3000人实现就业,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招才难,留人难问题;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
(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源头管理和精确管理,为全民参保提供基础支持。鼓励积极参保,持续参保。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完善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制度,落实好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工伤保险政策。积极推进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制定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实施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制定覆盖范围,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领军人才。继续做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人选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人数不少于5000人。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出台系列政策,保证人才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和工作条件,营造人文环境,投入人文关怀,真心实意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挥好。
2.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建设工种相对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技师传艺带徒作用。充分利用“技师工作站”,以一对一结对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带动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实现产业领域技能人才梯次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提升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试点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努力实现由扩大规模、注重质量到质量第一、兼顾数量的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提升服务品质转变,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到突出社会效益第一转变。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和企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建立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通道。
(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组织竞聘上岗。推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类型特点的分类考试考核办法,逐步提高公开招聘的科学化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岗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专项培训。进一步规范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强化考核结果使用;进一步探索建立我县公立医院创新编制管理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探索医共体建设、开发区人事管理办法。
(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组织竞聘上岗。推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类型特点的分类考试考核办法,逐步提高公开招聘的科学化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岗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专项培训。进一步规范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强化考核结果使用;进一步探索建立我县公立医院创新编制管理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探索医共体建设、开发区人事管理办法。
(五)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1.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科学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为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信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缩小工资水平差距。
2.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按政策规定及时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合理调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研究建立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资管理,完善政策体系。
(六)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巩固大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改善劳动合同履行质量。指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全面落实工作时间、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特殊工时制度。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加强劳务派遣监督管理,规范劳务派遣行为,重点规范小微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和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三方机制。建立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2.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治化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加强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加大基层调解规范化建设力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创新仲裁办案方式,优化仲裁办案程序,建立健全案件分类处理制度,依法加大终局裁决、先行裁决、先予执行裁决力度。健全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推动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设。完善集体劳动人事权利争议处理机制。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办法,有效调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围绕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七、创新举措
1、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营造创业氛围;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
3、推动完善各项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
4、加大仲裁调解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5、强化劳动监察执法,主动监督监察。
八、保障措施
1.坚持依法行政。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质量,完善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制度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制度。
2、强化财力保障。加强中期财政规划与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大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投入,支持重大项目实施,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正常运转。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监测评估。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 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统计监测和评估分析,发挥统计监督作用和规划实施的预警预判作用。加强“数字人社”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现代化。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据。
4、强化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按照规划实施进程,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