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霍山县国家储备林信息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霍山县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建设规模15.13万亩,项目建设期9年(2024年至2032年),经营期30年(2033年至2062年),总投资18.4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1、营造林工程,包括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及林下经济;2、基础支撑体系,包括营林道路、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森林防火系统、智慧林业管理系统;3、配套产业体系,包括林产品加工产业园、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开展碳汇交易服务。一期项目《建设方案》于2023年9月20日获省林业局批复,《可研报告》于2024年4月15日通过省农发行审批,获贷款授信14.6亿元。
二、我县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霍山县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霍政办〔2024〕17号)明确指出,项目建设遵循“需求牵引、适度超前、资源集约、互联互通、安全可信”原则,坚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大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系统共享、应用集成和业务协同。现代化林业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县在林业工作领域建立了全方面、多层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霍山县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我县已开发使用霍山县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其模块包括林长制管理系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林业巡护管理系统、营造林管理系统、林业产业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地信息管理系统、综合业务支撑系统等子系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着力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效能,做到时时可见、时时可查、智能预警、全程可溯。其主要模块功能如下:
⑴森林防火综合预警管控。全县重点林区新建10处防火监控(包括视频监控设备、传感器、网络、辅材等),在县林业局建设森林防火监测中心(包括4块65寸工业级超窄边液晶拼接单元、报警音响、客户端、对讲设备、操作台、UPS电源、全千兆交换机、中心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服务器机柜等),为全县16个乡镇及国有林业总场配备专用电脑及终端设备,构建高频次、全天候、立体化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网络,实现多维度监测预警。通过智能化的森林防火预警手段,让林区火点无处遁形,实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推动森林管护工作由单一依靠人防向人防和技防结合、以技防为主的改革,提高森林管护成效。
⑵野生动植物保护。 建立古树名木监测站10个,在东淠河流域安装高清摄像系统,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安装红外像机,联网实时监测保护候鸟迁徙以及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
2、霍山E防控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监管平台。我县独立开发使用霍山E防控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疫木除治中通过监管平台进行线上监管。施工人员实名注册,利用手机APP现场定位,每株采集伐前树况、树木截面、发桩编号三张照片上传到监管平台,乡镇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端能实时远程查看,发现不符合技术规范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及时整改,从而加强枯死松树清理质量实时监管。同时,将数据及时上传省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相关平台,推进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向数智化、系统化、精准化转型升级,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的需要,重塑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三、下一步国家储备林信息化建设工作
《霍山县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建设方案》中对项目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智慧林业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遥感、GIS 和空间数据库等新兴技术,实现基本综合查询、动态监测、占用预警、智能补划和网站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前我县国家储备林工作进展:⑴实施营造林工程5250亩。⑵建设与儿街镇真龙地村森林康养中心、但家庙镇观音岩油茶基地观光工程等森林康养项目。⑶建设营林道路446公里。已完成项目总投资9538.9万元,信贷放款7450万元,已支付贷款资金4856.3万元。
下一步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进度,根据需要适时开展智慧林业管理系统建设,整合已建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霍山E防控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监管平台,开发国储林经营管理、碳汇数字监测、无人机、智慧文旅、环境监测等功能模块,打通政府管理、银行贷款、投资机构、经营企业等全产业链数据壁垒,全面实现系统数据的可编程化共享与跨平台互联互通,为多层级用户提供自主可控、生态协同的数字化信息。
2025年6月26日
办 复 类 别: A 类
承办单位负责人: 胡圣祥
承 办 责 任 人: 叶纯佳
联 系 电 话 : 0564-5227156
抄送:县政府办、县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