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决定,将2件议案、66件建议(其中2件为重点建议)交县政府办理。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议案建议承办工作领导组,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明确由各分管副县长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围绕议案建议内容,认真分析研究,组织开展调研,汇集多方意见,形成办理方案。在办理过程中,县政府办采取现场督办、会议商办、电话催办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各承办单位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确保议案建议从交办、催办、会办、审查等各个环节始终有人抓、有人管。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议案和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视察活动,并组织召开座谈会,提出了宝贵意见,县政府将充分吸纳相关建议,进一步巩固办理工作成效。一年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监督和支持下,在县政府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议案、建议全部办理并答复代表。
(一)“关于再聚焦 再用力 力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的议案”被列为1号议案,县政府重点从三个方面办理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发展。加大主导产业招商力度。新组建招商工作部,瞄准主导产业狠抓招商,截至目前,新签约落地开发区项目36个,总投资101.82亿元,新签约项目主导产业占比100%。两大集群规上企业达85家,实现产值102.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6.7%。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力度。建立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领导帮扶责任制,建立“小升规”企业库,今年以来培育12家入规企业,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35家,占全县规上企业的83%;与安徽工程大学合作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超30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24年新申报高企24家,园区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占全县高企总数的81%。落实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县领导主持召开企业家恳谈会3次,帮助解决问题30余项;推动金融要素对接,为39家企业获得直接贷款和项目贷款近亿元。助企招工用工,通过“政录企用”方式为企业招引专业性人才10名。二是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完善“6+1+1”组织架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完善公司制度体系,推进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加快绩效薪酬改革,修订完善《开发区薪酬改革制度》和《开发区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干事创业激情和工作效率。深化人事改革,坚持实绩优先,推荐表现优异且符合条件的2名公务员、7名事业人员职级晋升;提拔2名优秀年轻干部任二级机构负责人,着力培养“四懂三会”型干部。三是进一步突出开发区位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研究制定《关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从“推动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等五大方面列出16项具体举措,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配备项目管家10名,发出吹哨单24份,保障项目加快建设。擦亮“无忧办”服务品牌,制定2大类、42小项政务服务《“无忧办”清单》,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55项,相关做法被市推广并在省委《每日要情》刊载。
(二)“关于打造‘一河两岸三地四镇’,争创迎驾生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议案”被列为2号议案,县政府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办理落实: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迎驾生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将佛子岭(迎驾生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霍山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一环、两核、三组团”空间布局的“双核”之一来规划打造。2024年,把“依托东淠河实施‘一河两岸四地五镇’建设,推动相关度假项目尽快投入运营,推进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列入重点旅游工作。同时,积极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并获得支持,此项工作列入市文旅局2024年重点工作。二是坚持谋定而动。主动与迎驾文旅集团对接,并赴北京考察江山多娇、巅峰智业、绿维文旅等规划设计公司,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安徽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形成初步创建步骤和路线图。现迎驾文旅集团已先期启动六万情峡和佛子岭创5A级旅游景区工作,同步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以安徽迎驾集团为主体,尽早启动度假区总体规划及创建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迎驾生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三)“关于加快霍山石斛、茶叶等重点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 在霍山石斛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加强种苗管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发布了霍山石斛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从标准层面规范霍山石斛种苗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加强商标管理。按“授权一批,整改一批,取消一批”原则,引进优质商标代理机构,2024年新增23家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用标企业,累计用标企业206家。三是发展绿色种植方式。大力促进霍山石斛“拟境栽培”“人种天养”与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相结合,鼓励企业推行霍山石斛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绿色种植模式,斛之润石斛产业发展项目、东西溪乡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项目、九草霍魁石斛体验康养及研学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四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建霍山石斛良种繁育基地115亩、改扩建221亩霍山石斛良种繁育基地,改扩建霍山石斛原种基地50亩,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计划2025年完工。五是完善产业规划和质量标准。出台《六安市霍山县霍山石斛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2年),同时联合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制定了一系列霍山石斛及产品质量标准,发布实施霍山石斛国家药品标准1个、国家推荐性标准1个、国家林业行业标准2个、国家团体标准1个、省地方标准11个、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1个。六是推进加工集聚区建设。总投资约1800万元的太平畈乡王家店村霍山石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即将试营业;省级非遗枫斗加工集聚区及综合配套建设项目,计划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约40亩,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在茶叶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加快大化坪镇霍山黄茶现代产业园建设。总投资6.36亿元的霍山黄芽绿色食品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已纳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专项债项目库;实施茶园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对大化坪等5个乡镇7个村茶园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实施改造。二是大力推动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农业农村部定点的全国茶叶产地批发市场大别山绿色商城及大别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别山绿色商城目前已成为大型交易市场,入住160多户,年交易量近万吨,交易额近10亿元;2024年1-9月,大别山电商产业园实现网络零售额3亿元。三是积极开展品牌建设。支持鼓励茶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全县茶叶绿色认证产品15家15个,有机认证产品14家16个;“霍货有名”授权使用茶叶类企业20家;省外直营店23家。组织20多家茶企参加中国徽茶春季展销会,10余家茶企参加第9届中国(太原)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并获奖。四是强化“双招双引”。2024年实施茶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2.99亿元。
(四)“关于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坚持乡村规划引领。依托村镇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产业定位,充分发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地域特点,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邀请知名设计公司参与规划编制,目前全县已有90个行政村编制村庄规划。二是推进乡村示范创建。串点成线建设精品示范村8个。2023年4个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95个,已完工78个;2024年4个精品示范村计划实施项目74个,已完工51个。有序建设省级中心村,2022年度11个中心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23年度11个中心村建设已基本完成,2024年度9个省级中心村均开工建设。积极稳步建设宜居村庄,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84个,完成122个。三是推进农村双基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14.47公里、安全防护工程144公里、养护工程114.6公里。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市管网延伸工程“最后一公里”,新建山区农村供水工程5处。年度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项目5个、投资1158万元,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8个。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培养乡村医生7名、招录乡镇医务人员18名。四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全面启动实施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加强规模企业畜禽粪污设施改造,打好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县午季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38%。五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坚持“一条环线、一套设施、一组营销”全域开发理念,利用磨子潭“民宿小镇”、太阳“爱情小镇”、太平畈“石斛小镇”、上土市“温泉小镇”等特色小镇自然禀赋,联动建设民宿经济带、和美乡村示范带。依托迎驾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连片建设“一河两岸四地五镇”,支持衡山镇、佛子岭镇、落儿岭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抱团发展,建设产城融合新高地,全力打造大别山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安徽样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