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乡村中医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提到,一要中西并重。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划中,确保中医药科室与西医科室同等资源配置,从场地、设备、资金投人等基础层面拉平差距,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促进二者协同互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对各级医疗机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力度,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楼于2023年9月份正式启用并于2024年12月通过三级中医院现场评审。县中医院上土市院区、诸佛庵镇中心卫生院、佛子岭镇卫生院、黑石渡镇卫生院、但家庙镇卫生院、下符桥镇卫生院新院区均已投入使用且运营有序。二是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均已建成规范化中医馆,中医药科室设置齐全。在2022年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期间,相继在衡山镇牛角冲村卫生室、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等17家村级医疗机构建造中医阁。三是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室、中药房、煎药室设置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逐步建立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制度,中医药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要强化中医药服务。定期组织中医药专家下乡义诊、巡诊,带动基层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拓展中医康复、治未病等特色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元需求,设立中医药服务专项补贴,保障服务持续开展。
自2019年医共体集团成立以来,各医共体集团定期组织县级中医药专家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诊、带教和学术讲座,同时邀请省市级医联体单位相关专家来基层坐诊、巡诊,致力于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实行轮岗派遣模式。县中医院安排县级中医专家分别到漫水河镇中心卫生院、磨子潭镇中心卫生院、上土市镇卫生院驻点,不定期到村卫生室开展一对一指导;二是安排医师驻点服务。县中医院康复科及针灸推拿科以科室为单位安排医师驻点县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和太阳乡卫生院,为患者提供特色中医药诊疗服务;县医院派遣中医康复科团队到佛子岭镇卫生院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业务服务。三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创建县级中医特色专科,拓展中医康复、治未病等特色服务项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及康复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涨的就医需求,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6类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均能够开展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推拿类、拔罐类、灸类、针刺类、刮痧类、理疗类和中药饮片服务)。四是财政支持持续给力。自2018年以来,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40万元用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并列入年度预算,近两年来由于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等内外在因素影响,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县政府仍然保证了2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使用,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同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项目,并逐年提高经费占比,着力于提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在每年度的考核中我县均能圆满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任务。
三要培养中医药人才。地方医学院校定向为县乡村培养本土人才,减免学费、提供生活补助,毕业后回基层服务;县级中医院成为培训基地,开展师承教育、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在职人员技能。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人才强县”、“人才兴医”战略,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学历教育、中医临床骨干培训、跟师学习、外出进修、对口支援等方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县级中医药专家到基层开展义诊、带教活动,努力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一是在培养本土中医药人才方面。2020年以来通过开展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和师承大学生招考等为基层输送中医类别专业人才共12人,并按照要求由县财政统筹保障招生的村医免费培养经费3.21万元/人/年。积极组织23名村医参加中医类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学习,提升业务技能,进一步稳定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二是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方面。在县中医院建立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遴选推广10类40项以上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定期开办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对全县医务人员开展培训。2021年,我县首次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了两期“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公益培训班(霍山班)”,全县216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2022年,举办了霍山县基层医疗卫生员“西学中”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全县共有138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同年10月8日,开办了第一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班,在全县范围内招收10名乡村医务人员,采取脱产跟师学习加临床实践的方式,针对性的开展为期3个月的进修培训,为想学和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人员提供学习和展示平台。2024年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5次,共培训2百余人次,通过各类适宜技术培训的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要破解晋升难题。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单独设立职称晋升序列,侧重临床技能、服务效果、群众口碑考核;减少论文等硬性科研指标要求,让扎根基层实干者有上升通道。
我委制定了《霍山县高年资中医药“师带徒”制度》和《霍山县中医药“师带徒”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完成师带徒学习的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工作满5年且取得中级职称可提前1年申报副高职称等倾斜政策。今年5月份,省卫健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通知》(皖中医药秘〔2025〕 14号)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对基层一线人员放宽学历、论文要求,允许提前一年报考中级职称,副高职称晋升需累计1年基层服务经历,绩效工资分配向中医馆骨干倾斜。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拓宽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渠道,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当地执业。
五是要增加技术收入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体现传统技法价值。医保对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激励医务人员钻研中医技术,增加合法收入。
我委联合县医保局制定了《霍山县中医适宜技术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试行)》,在县中医院开展试点,将中风病、腰痛病等8个中医适宜技术优势病种纳入付费范围。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0个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约140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纳入“日间病床”医保报销范围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中医药传统技法价值正在逐步体现。
六是要提升信任、管控质量。社区、乡村定期举办中医药科普讲座、养生体验活动,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建立中草药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从种植、采购、炮制到使用全程监控,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方面。一是联合县教育局印发《霍山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各类医疗机构赴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进校园工作。二是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养老院活动。举办膏方节、霍山石斛文化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霍山药膳美食旅游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展示、互动、义诊等形式不断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教授养生方法。三是持续开展“中医药+”项目建设。2024年,魂之草大别山霍斛文化馆、大别山西山岐黄文化馆、霍山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5家机构成功申报第三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进一步促进县域中医药文化和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各乡镇积极开展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保健活动,大力普及和推广中医健身活动,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不断攀升,中医药传统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在加强用药安全方面,2023年我县“智慧中药房”建设项目正式开启,截至目前,已在但家庙镇和下符桥镇开展运用,基本实现智医、智药和智慧配送功能。今年,随着霍山县医共体信息系统能力提升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广”的原则,逐步完成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中药房集中设置,中草药质量全链条可追溯,助力打通基层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认真贯彻执行省卫健委《关于推进县域中医药“三大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县域中医指导中心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宣教、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方面再下大力气,助推我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非常感谢您对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复。
承办单位负责人:葛子俊
承办责任人:郑义
联系电话:3910902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