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作任务 |
牵头单位 |
工作落实情况 |
1 |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突出绩效导向,抓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财政直达资金落实工作。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坚决防范和纠正违背新发展理念、不顾实际盲目举债等问题,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政纪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 |
县政府办党组、县发改委党组、县财政局党组、县税务局党组 |
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降低收费标准、减免优惠等收费政策并及时通知涉及单位。每年动态调整县级涉企收费清单。积极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相关收费的监督检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 |
2 |
抓牢抓实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革命老区振兴、合肥都市圈和河流经济走廊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全面融入区域协调发展。 |
县发改委党组、县科技经信局党组、县经济开发区工委 |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加快制定《加快新时代霍山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霍山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相关文件,目前文件初稿已完成,正结合巡视整改要求进一步完善,即将于近期印发。二是推动县经济开发区推深做实县政府与松江区上海临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软件园、合肥经开区等合作协议,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目标,统一推进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和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县经济开发区已陆续安排招商、经贸干部赴合肥经开区挂职学习,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思想、管理经验。三是积极推动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积极对接奉贤区,初步拟定了相关工作方案、行动计划;但是,由于8月15日上海市向六安市反馈,对六安市关于“一县对一区”结对合作进行了重大调整,我县对口合作的区不再是原定的奉贤区(初步通知为青浦区),目前市级正在调整方案,具体合作的区、合作方式等仍未正式确定,我们将紧盯市级相关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做到早谋划、早启动,力争在对口合作成效上全市领先。 |
3 |
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不动摇,聚焦提质增效,“保稳育强”企业主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态食品、中医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若干特色产业,落实制造业提质掂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推动战新基地做大做强,力争全年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亿元以上3家、十亿元企业2家。 |
县科技经信局党组、县发改委党组 |
1.“工业富县”战略列入《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态食品、中医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若干特色产业。 2.2022年7月,省发改委通报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21年度考评结果,六安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在全省27家产业基地考评中位列第11名,B档第一名。 3.2022年4月,省发改委公示2021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结果,霍山大别山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全省63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评估中位列第23名。 |
4 |
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对经济开发区占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亩均效益绩效评价。 |
县科技经信局党组、县发改委党组、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县经济开发区工委 |
督促开发区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明确投资强度要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释放开发区工业经济主战场优势和活力,今年以来,县经济开发区产业项目实现100%“标准地”供地。 |
5 |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做好粮食稳产保供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划好划足永久基本农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完成新增耕地1500亩、增减挂500亩和2019年以来4800亩新增耕地备案入库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9.7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04亿斤以上。落实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 4400-4900 头范围内,规模化养猪场(户)不低于18个。巩固提升蔬菜产能,确保蔬菜种植面积10.28万亩,总产量17.5万吨以上。 |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县发改委党组 |
强化落实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了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体制,按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相关补贴,预算足额安排了地方储备粮保管费用、贷款利息和轮换费用补贴,认真落实了4000吨县级储备粮轮换和5500吨县级储备粮、22吨县级储备油增储任务,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粮食供给“区域性”脱销断档和价格大幅度波动现象,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县高大平房仓达18万吨,完全能够满足粮食收储需要,“智慧皖粮”信息化全面覆盖,粮食收储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力做好粮食安全管理,及时开展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按时完成涉粮问题专项巡察、专项审计问题整改。 |
6 |
培育壮大外贸主体, 支持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积极参与六安创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支持霍山公用型保税仓库发展,力争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家,跨境电商交易增长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
县商务局党组、县发改委党组 |
支持大别山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项目建设,争取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00万元,资金已拨付项目单位。 |
7 |
健全煤电油气等能源保供体系,制定应对大面积停电预案,细化有序用电方案,加强供气监管,加强民生商品监测力度,做好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缓解缺电、缺气、缺工问题 |
县发改委党组、县住建局党组 |
1.制定2022年应对大面积停电预案,制定2022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印发有序用电、节约用电倡议书,2022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于8月23日圆满结束。 2.督促燃气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签订保供协议,强化气源保障。 |
8 |
着力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实现农村、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深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完善管护长效机制。 |
县人社局党组、县财政党组、县发改委党组、县民政局党组、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县统计局党组 |
发改委做好13项亿元项目的开工建设,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专项债等。积极争取工代赈等项目资金,2021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个总投资238万元,带动104名群众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 41.81万元,人均增收4000 元。 2022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个总投资900万元,带动务工群众200人,发放劳务报酬 达200万元,人均增收10000元。 |
9 |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统筹建好城镇“面子”、做实城镇“里子”,推进水电金融小区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及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实施城市“畅强补”工程,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速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工匠精神雕琢城市,推进重点区域整体开发,加快东大街特色街区建设,力促中兴路商业综合体落地。完善智慧停车位、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切实解决群众“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 |
县住建局党组、县发改委党组 |
1.水电金融小区、南潭苑A区、C区、茶厂红楼小区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南潭苑A区、C区改造工程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318万元,霍山县保障性安居住房燃气管道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840万元。 2.2022年2月25日,县政府与国网安徽电动汽车服务公司签订霍山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合作协议。3月22日,霍山县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备案。目前淠源西路停车场充电站建面投运,政府广场、中医院对面停车场、人行停车场三个充电站完成基础施工,正在准备设备安装,新的充电站选点规划正在报批,整体项目稳步推进。全县城乡公交场站已建成充电桩54个。 |
10 |
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国家、省、市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财税金融政策、交易机制等措施,制定我县碳达峰具体举措。 |
县发改委党组 |
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编制《六安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并按市发改委要求适时启动我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
11 |
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实施用能预算管理,推进能耗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探索开展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加强存量节能挖潜。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 |
县发改委党组、县科技经信局党组 |
1.2022年,市下达我县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为3.1%,今年上半年,我县单耗实际下降2.6%,与下降3.1%目标尚有差距,居全市第三位。 2.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未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做好减煤“一企一策”工作,加快推进迎驾燃煤锅炉生物质替代,溢彩玻璃完成1台窑炉煤改气。充分发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加强对用能大户的能耗监管。 3.积极推进跟踪霍山富鑫新能源有限公司40MW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县政府与安徽能惠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建设20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华润电力(安徽)有限公司华润霍山双枣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5.9MW)完成备案;迎驾山泉公司2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备案。霍山抽蓄电站8月份完成可研评审,预计9月底完成项目核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