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4-04-14 17:12 信息来源:霍山县发改委  字体:[  ]

 

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

中期评估报告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已完成指标.................................................................... 3

完成序时进度指标........................................................ 3

略低于序时进度,但预计可以顺利完成指标.......... 5

相对滞后,力争完成的指标....................................... 6

不作评估指标................................................................ 7

)对比分析......................................................................... 7

二、主要任务推进情况.................................................................. 8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8

(二)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13

(三)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16

(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18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2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25

三、总体评价和问题分析........................................................... 33

(一)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 33

(二)产业发展质效有待增强............................................. 34

(三)资源环境及要素约束趋紧......................................... 34

(四)民生公共服务领域仍有短板..................................... 35

四、中后期面临形势................................................... 37


五、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主要建议.............................. 37

(一)聚力产业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38

(二)聚力创新引领,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41

(三)聚力项目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44

(四)聚力城乡融合,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46

五)坚持生态优先,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48

(六)坚持开放活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50

(七)坚持民生为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52

附件1.《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56

附件2.六安市及全市分县区部分指标情况.............................. 5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和霍山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要求,对《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展开评估,《纲要》评估期为202111日至2023630日。评估重点为《纲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重大任务进展情况以及重点项目落实情况,总结《纲要》前半期执行情况,深入剖析实施中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全县发展环境变化,提出优化《纲要》后半期实施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纲要》发展战略导向作用,确保《纲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六县战略,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代化美好霍山建设取得新局面。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纲要》主要指标共26项,总体进度较好,大部分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或达到序时进度。其中,3项指标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13项指标完成序时进度;4项指标略低于序时进度,但预计可以在规划期内顺利完成;1项预期性指标相对滞后,力争完成的指标;5项指标因无统计数据或统计口径调整,不作评估。

1 《纲要》指标完成情况评估表

序号

类别

预期性指标

约束性指标

1

已完成指标

3个)

1.财政收入

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3.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2

完成序时进度指标

13个)

1.地区生产总值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城镇调查失业率

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7.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8.到位境内资金

9.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

1.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3.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

4.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3

略低于序时进度,但预计可以在规划期内顺利完成的指标

4个)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外贸进出口总额

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4

相对滞后,力争完成的指标(1个)

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

不作评估指标(5个)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3.人均预期寿命

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

1.森林覆盖率

(二)已完成指标

1.财政收入。2021年、2022年,财政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4.8亿元,年均增长22.8%,高于规划目标14.8个百分点,提前完成规划目标(34亿元)。

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15.0316.93件,2023年上半年达18.71件,提前完成规划目标(12件)。

3.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45张、48张,2023年上半年达52张,提前完成规划目标(45张)。

(三)完成序时进度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量实现连年进位,由全省第50位进入第482020年度166.3亿元全省第50位;2021年度193.2亿元,全省第49位;2022年度205.7亿元、全省第48位】2021年、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高于规划目标0.8个百分点。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202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高于规划目标3.8个百分点2020年度57330  元全省第22位;2021年度66964元,全省第20位;2022年度72182元、全省第19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1年、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4.5%25%,年均增速24.7%,高于规划目标14.7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年、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0.4%3.1%,年均增长11.4%,高于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

5.城镇调查失业率。2021年、202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1.24%2.02%,达到规划目标要求【由于县内未统计调查失业率,评估使用人社局提供的登记失业率数据】

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21年、2022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5年、10.6年,时序进度过半。

7.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21年、2022年,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为6.19张、6.32张,2023年上半年达6.46张,达到序时进度。

8.到位境内资金。2021年、2022年,到位境内资金分别达到102.7亿元、115.84亿元,年均增长13.5%,高于规划目标3.5个百分点。

9.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2021年、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分别为1.7%1.95%占比提高0.25个百分点,达到序时进度。

10.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2021年、2022年我县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均顺利完成市下达任务。

11.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021年、2022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均达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21年、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为93.9%93.2%,完成市下达任务。

13.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2021年、2022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分别为100%100%,完成规划目标。

(四)略低于序时进度,但预计可以顺利完成指标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64元、38240元,年均增长7.3%,与规划目标7.5%相差不大【全省前两年平均增速约6.9%、全市约7.5%。考虑到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及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影响,预计可以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3元、19102元,年均增长9.2%,与规划目标10%存在差距全省前两年平均增速约8.5%、全市约9.2%。考虑到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预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希望较大。

3.外贸进出口总额。2021年、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2亿美元、1.04亿美元,年均增长1.9%低于规划预期目标5.1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增长18.6%考虑到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外平衡,目前对外经济的逐步恢复,十四五年均增长7%的目标完成希望较大。

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十四五前两年,受疫情及市场需求较少影响,部分企业产值较低退规不再纳入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34.6%32.5%,与40%的规划目标差距较大。但考虑到2023年我县抢抓战新企业名录库调整契机,申请调入8家战新企业,调出4家已停产企业,同时,重点在后两年继续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缩小差距,战新产值占比将获得较快提升,预计可以实现规划目标。

(五)相对滞后,力争完成的指标

经认真分析,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项指标相对滞后,但综合考量,为体现指标导向作用,保持发展稳定性和持续性,拟不调整目标值。具体分析如下:

十四五以来,我县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业行业受疫情冲击明显,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43.6%,与50%的规划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十三五”期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2.3:45:42.7调整为2020年的12.7:41.8:45.5,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考虑到202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5%、全省为51.3%、全市为49.4%,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明显偏低,为体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标在推动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中的导向引领作用,增设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但是,随着我县旅游兴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提质升级,在陡沙河温泉小镇、霍山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等一批龙头景区景点有力带动和大别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周边乡村游、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支撑下,2023年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6.8%【比二产高2.1个百分点】。考虑到目前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处于明显偏低状态,需要更大力度推动服务业发展,为充分体现指标导向作用,建议不调整目标值,重点在后两年继续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六)不作评估指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人均预期寿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和森林覆盖率5项指标由于上级统计口径调整、不再反馈数据、无相关统计数据等原因,不作评估。

(七)对比分析

选择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可支配收入4个主要指标与全省、六安市、相关县区进行对比分析(详见附件2

——与全省、六安市相比。十四五前两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和六安市水平,经济总量实现连年进位,由全省第50位进入第48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全省第22位跻身全省第19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六安市3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六安市15.66.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六安市9.9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

——与六安市其他县(区)相比。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位居全市第5位、年均增速位居全市首位;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第3位、年均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居民可支配收入2022年达31329元、居全市第2位。

二、主要任务推进情况

《纲要》实施以来,各项主要任务有效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1.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例达37%。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49家,战略性新兴企业34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8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型县验收,是全省9个县之一、全市唯一。2022年全省59个县创新指数排名第25位,位列全市第一。应流铸造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迎驾集团成立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县经济开发区以开发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孵化器;获批全省首批知识产权工作站。

——创新人才支撑保障有力。制定《霍山县人才政策清单》,设立霍山县首席行业(学科)专家岗位。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累计引进科技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全市第一,培育省战新产业技术领军人才4名,新选派科技特派员91名,应流集团获批省级招才引智示范基地。获批全省第二批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在全市率先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清零行动,2022年全县研发经费总额达4.02亿元、同比增长17.32%,研发投入强度突达1.95%,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75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数年位居省市前列,形成重研发、促转化、优发展的良好创新环境。应流航源成功备案十四五中试基地建设,国产化大飞机复杂型腔薄壁机匣的技术攻关(安徽应流集团)入选揭榜挂帅榜单。科技成果大尺寸高温合金涡轮盘全等轴晶控制及精密铸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安徽应流)、新型多功能聚羧酸减水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安徽森普)分获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世林集团荣获第八届安徽省专利奖。

2.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不断提速扩量。坚持工业富县不动摇,推深做实积树造林老树发新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霍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核准、项目区房屋征收全部完成,霍山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即将全面开工建设;迎驾贡酒数字化酿造及副产物循环化利用、应流退城进园、安固装配式新型材料生产、迎驾智能立体仓储、东方节能高端装备等项目加快推进;国鑫机制砂二期、新昕汽车零部件、万青竹香板、森普新型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7.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居全市前列,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8家,10亿元以上4家,50亿元以上1家。

——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高端装备战新基地和大别山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两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高端装备、绿色农产品加工[1]、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县高端装备产业规上企业共42家,实现产值67.95亿元;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规上企业共48家,实现产值76.38亿元;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共33家,实现产值32.9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共7家,实现产值10亿元。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数字赋能改造行动,充分利用羚羊平台和省、市统一部署安排,推进企业智转数改,积极开展5G互联网应用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一批具备条件企业开展示范提升,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应用场景3家,建成省级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10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3个,市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2个,“5G+智慧应用示范项目4个。

3.开发园区建设不断完善

——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加强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推进县经开区15.32平方公里范围的调区及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依据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持续推动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积极推动退二优二,累计处置僵尸低效企业31家,释放存量土地1868亩。高质量推进标准地改革,形成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的良性机制,实现标准地供地1373亩,2022年以来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供地。县经开区连续三年考核进位,挺进全省开发区50强(45位)。

——智慧园区建设不断完善。智慧园区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招商引资、项目进度、环境监测等数据一体化管理,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企业服务效率提升。探索环境智慧监管新模式,引入环保管家,开启园区环保工作服务新模式,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

——绿色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大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国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建设力度,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改造项目已建成运营,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已通过省市验收,新建标准化厂房38.5万平方米。2022年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达6.45%,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幅达8.6%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深入推进四送一服,贯彻一个中心全覆盖受理机制,在落实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基础上积极推进见章跟章、见文行文、容缺审批事项清单,推动制定13项开发区工业项目审批事项操作办法,简化24个涉企县级审批事项流程,审批服务效率全面提升。积极推动资源要素、时间精力向服务企业倾斜,实行企业包保制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打破行政事业、编内编外身份界限,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和薪酬制度改革,上岗人员实行基础薪酬+岗位薪酬+绩效薪酬制度。

4.服务经济全面提档升级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十四五”前两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4%、位居全市前列。深入实施“皖美消费·乐享霍山”活动,先后举办霍山黄芽“云开茶”、养生药膳美食旅游文化节、霍山县网上年货节、霍山啤酒龙虾节、“为爱放价” 520凯耀会汽车展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200万元。新型消费主体培育壮大,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认定为安徽老字号。持续开展“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动,高效率完成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目标,霍山徽姑娘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为员工制家政企业。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持续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推进陡沙河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相关工作,提升小镇住宿业态的数量和质量。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六万情峡、迎驾春风研学营地等投入运营,传贤广场、皮旅中原突围体验步道等文旅项目全面建成。大别山国家风景道霍山段获评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成功举办避暑节、抖到霍山赏景去、美食旅游文化节、龙虾节等节气赛事活动。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建成一机游系统,实现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十四五前两年,全县年均接待游客982.5万人次,综合收入55.45亿元。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十四五前两年,全县现代服务业提标扩面,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7.3%,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个,陡沙河温泉小镇跻身中国特色小镇50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稳步推进,霍货有名县域融媒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培育电商经营主体338家,新增农产品网销额千万元企业2家,2022年实现网络零售额6.5亿元、增长24.5%。积极推动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成第一乐商业中心,东大街特色商业街区、红星美凯龙国际商业中心居然之家加快建设。

(二)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1.城镇空间结构持续优化

——县城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编制完成《霍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核引领,轴带串城,三区同兴,多点支撑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强力推进,投入10.8亿元,实施市政重点项目39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个,城区12条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纬六路、纬七路、淠源东路、铜锣寨路建成通车,大别山两山学院、城南公园、潜台公园建成投用,西部迎驾生态新城污水处理厂、农商行大厦、居然之家城市广场加快推进。高庙河、幽芳河、南北城河等治理改造全面完成,新改建雨污管网84.5公里。开展文明创建五大提升工程,改造农贸市场6个,拆除城区违建2万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5处、特色文化巷道7个。成为全市唯一个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化中小城市试点的县。

——乡镇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加快推动集镇建设补短板,推动城区供水、供气、排污等管道向集镇延伸,改造提升霍山县智慧供水平台,打造城乡供水信息化管理统一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升级改造乡镇污水管网68公里,新改建乡镇卫生院4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18个。佛子岭镇顺利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省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评估为优秀等次,陡沙河温泉小镇跻身中国特色小镇50强,太平畈乡蝉联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乡镇,与儿街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乡村旅游繁荣发展,2022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96亿元,诸佛庵镇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镇,太阳乡荣获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陡沙河温泉小镇先后获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衡山镇、铜锣寨村分别被认定为省千年古镇、古村落。

2.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印发《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优化调整我县衔接政策79项。重点关注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69529人,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5次,全县无一户返贫致贫。加强产业、就业帮扶,新建和完善66个农业特色产业帮扶基地,431家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2995 9936人增收,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2306人,村级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478人。

——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1万亩,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推深做实乡村振兴五大行动计划,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和城郊一体化先行示范片建设。重点支持建设可行性强、成熟度高、规模较大、有带动力的产业项目,推动霍山石斛、霍山黄芽、毛竹等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壮实力、增效益,“霍货有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23家,霍山黄芽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互保产品名录,品牌价值超80亿元,霍山石斛品牌价值达64.89亿元。深入实施现代种业强省行动,完成32个种质资源收集任务,建立省级霍寿黑猪保护区1个和保种场1个。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97%。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基本建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03.5亿元,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5个。入选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底已建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22个(其中省级中心村102个、县级自主建设中心村20个),行政村覆盖率为97.6%。加强村庄道路、饮水安全、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实现通硬化路,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因地制宜深化和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继续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2022年底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垃圾处理无害化率达到99%。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34%,成功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三)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1.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绿色生态屏障全面筑牢。深入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严格落实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荣获全省优秀等次,霍山石斛产业示范园成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陡沙河温泉小镇先后获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截至2022年底,实现封山育林4.6万亩,人工造林1.1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0.67万亩。紧抓森林防火工作,十四五以来,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0.06‰,远低于0.35‰控制指标。持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行动,林木蓄积量年增加10万立方米以上,成功创建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20个。

——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推动开发区实现集中供热,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4%以上。推深做实河长制,完成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范化建设,三大水库水质保持地表水类标准以上,孔家河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规范固体废弃物处置,持续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完成全县最后5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治理面积666亩。环境监管水平逐步提升,十四五以来,累计现场检查各类污染源约600余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件。

2.生态经济体系初步构建

——绿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编制《霍山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报告》《霍山县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现实困境,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四五以来,持续推动西山药库建设,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至7.1万亩,实现中药总产值约65亿元。充分挖掘林业绿色生态价值,聚焦休、养、生、息模式,完成林下种植业面积超5400亩,林下养殖业面积达1800亩,毛竹产值达9.02亿元,油茶产业产值1.2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超5.4亿元。九仙尊石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获评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太平畈霍山石斛产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绿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两山理念持续深化,常态化举办·环境日暨环保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快构建循环化产业体系,县经开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验收,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十四五以来,共收回闲置土地1502.49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745.64亩、低效工业用地1156.53亩,获得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称号。

(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1.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制定印发《霍山县“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霍山县“十四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霍山县大数据云中心基本建成,搭建完成1个城市运营中心,1个云资源中心,1城市大脑平台和N个智慧应用“1+1+1+N”总体框架。建成5G基站524个,开通设备508个。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已完成21家委办局前置机架设和21条专网专线布置。全省首座110千伏数字新基建”4.0版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

——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不断深化。完成了智慧城市二中心一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智慧城管、智慧交运、智慧停车、智慧学校、智慧平安城市、乐享霍山等一批应用场景,延伸管理和运行触角,有效提升了城市理水平。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数据对接前置交换系统、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安全文件传输客户端、数据采集适配器、数据交换及共享平台、统一认证集成6大子系统。建成应急指挥综合信息平台,接入大视频监控融合应用系统、智慧城管应用系统、智慧水务运行管理平台应用系统、学区地图、霍山城市大脑平台等数据,全面提升监测预警、统一调度、辅助指挥决策等能力。

2.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对接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交通系统,融入沪汉蓉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廊道建设。和襄高速霍山段开工建设,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建成S332大河厂至黑石渡段公路、S333磨子潭至西溪公路、磨子潭电站大桥、S332迎驾大桥、G105大河厂桥、淠河西岸路等项目,S333宋家河段公路、朱家畈至落儿岭公路、道士冲桥等项目开工建设,G346天堂寨至陡沙河公路、G529陡沙河至包家段公路、G346霍山至英山绿色公路等前期工作快速推进。积极谋划S332东风桥至托儿岭、S337黄尾至龙井冲段等项目。

——县乡路网体系持续完善。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4.22亿元,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工程310公里、村道安防及安防设施240公里、危桥22座,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336公里,农村公路通达里程达3500公里,优、良、中等路总比例达85%以上,实现了乡镇通三级以上硬化路、建制村通四级以上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均达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深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在单龙寺、漫水河、与儿街、诸佛庵、高桥湾等乡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示范站点基础上,实现乡镇交邮电商融合站点全覆盖。稳定运行村级综合服务站点40处、新增客货邮线路2条,公交带件邮路投入运行,并覆盖所属乡镇全部行政村。

——高铁机场建设步伐加快。六庆铁路已完成用地保障工作,预2024年上半年完成房屋征收和土地征收征用工作,先行工程开工建设霍山通用机场已完成机场选址和航行分析报告,上报东部战区和民航华东管理局审查。

3.防洪排涝保安体系逐步健全

——防洪减灾设施持续完善。实施智慧水务和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水资源监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但家庙河治理二期等中小河流治理15公里、小水库除险加固23座、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处。完成小河口排涝站改造工程,沿淮行蓄洪区(霍山片)等洼地治理工程、潜台寺排涝站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泄洪通道以及东淠河、漫水河等中小河流已纳入淠河流域总体规划,黑石渡水利枢纽工程纳入六安市淠河治理工程,目前正在开展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

——供水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成立安徽大别山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开创城乡供水工程统一经营管理新布局。持续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投资1.8亿元,新建供水管1200公里,新建中途加压站31座,新增或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受益人口13.41万人。建成下符桥、移洋湾、黑石渡等抗旱应急水源,旱季备用水源供应能力有效提升。桃源河水库续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仙人桥水库新建、磨子潭水库清淤、淠源分干渠等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4.绿色能源发展步伐加快

——电力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开展城乡输配电走廊统一规划,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优化城镇配电网网架结构,试点开展零停电示范区。新增110千伏变电站1座,建改35千伏变电站3座供区,供电可靠率99.96%。水电供区电网改造三步走圆满收官,有效解决了14.3万山区群众用电难问题。燃气保供能力大幅增强,霍山中燃LNG场站投入使用,燃气保供储气量达16万立方。建成中压管网52公里,低压管网122公里,改造燃气老旧管道市政管道1.3公里。

——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79.3亿元的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正常蓄水位选择、枢纽布置比选、施工总布置规划三大专题报告以及项目土地预审及选址意见、移民安置大纲及规划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省发改委项目核准,已完成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主体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嘉远智能制造5.9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霍山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光伏项目顺利动工开建。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1.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省委巡视整改、四项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推动廉洁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压缩审批时限,52项行政权力及服务事项实现全部在线运行,获得电力”“执行合同”“纳税7项指标全市靠前。改善招投标市场营商环境,实现建设工程不见面开标。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助企纾困活动,创新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帮扶集中行动,营商环境位居市前列。

——要素支撑保障不断强化。持续强化土地利用,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累计出让土地约7780亩。加强人才保障支撑,以对口合作为契机,签订霍山县与青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人力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归集政务数据超1.5亿条。

——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紧紧围绕企业开办一件事,设立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整合所涉及的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等10多个事项,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后台并联审批,将企业开办事项集成化,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实现1个环节、1套材料、0.5个工作日办结和全程零成本。全县市场经营主体总数达32452户,2023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4855户,同比增长31.97%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创新优链贷”“石斛e等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两年均居全市首位。推进县属国企改革重组,合并国投、乡村振兴公司、水投公司,组建安徽大别山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水投公司运营模式全市推广。出台《霍山县县属重点企业领导人薪酬管理实施细则》,基本建立科学合理、有效激励的薪酬分配机制。对安徽筑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混合所制改革,公开挂牌出让49%股权。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佛子岭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参与三变改革村数达135个,实施三变改革项目数达460个,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69个,山王河村获评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稳步推进,完成省级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试验区中期评估工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序实施。

2.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加大外贸孵化培育,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招商,新增20家外贸实绩企业,推动LED电光源、羽绒羽毛、PVC地板等优势产品出口,保税仓进口累计1730万美元。建成大别山跨境电商产业园,23家跨境电商企业与园区签订协议,正在创建省级跨境电商园区。鼓励外贸企业抢抓徽动全球 万企百团出海机遇,指导世林照明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五金展,文峰新材料参加2023东南亚标签展。加快“三外”联动步伐,组织12家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

——区域合作质量稳步提升。聚焦“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以及合六经济走廊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和省级战略叠加机遇,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全力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以上海青浦区对口合作为契机,紧盯“靠上去”和“融进去”两个维度,主动加强合作对接,深度参与区域分工,238项对标沪苏浙政策举措高效落地。遴选13家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鱼米之乡农产品销售平台,全县在沪直销门店10个,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5个。县经济开发区分别与临港科技城、宁波软件园、青浦工业园区以及合肥经开区等长三角园区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十四五”以来,面向沪苏浙招引项目44个,总投资146亿元。迎驾山庄、陡沙河温泉小镇成功入选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单,全县接待上海地区游客同比增长31.2%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性持续增强,推动城西幼儿园、何家坊幼儿园、上土市幼儿园等新建或改扩建,收购新育民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前学位1020个,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7.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城小学、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投入使用,推动霍山二中、霍山二中东校区、佛子岭中心校、迎驾厂小学等改扩建或迁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7.6%双减工作全面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发放教育资助3430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912人次,无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现象。

——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开办企业培训大学2个。加强中高职院校衔接,积极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合作,在霍山职业学校设置机电、护理等专业的中专分校。积极推进霍山职业学校就业创业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新建霍山职业学校养老护理培训实训室,开设电子商务、旅游、中药、茶叶生产与加工等特色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共65人次获奖,其中省级二等奖4个,市级一等奖9迎驾艺术产业学院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2024年开工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及师德师风专项整顿活动,组织安徽最美教师”皖西最美教师”“霍山最美乡村教师“迎驾教育基石工程奖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优先保障中小学师资配置,十四五以来为中小学紧缺学科及幼儿园招聘新任教师126名,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本专科教师16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全县乡镇幼儿园配备保育员147名、编外聘用教师68名。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连续三年获国培计划省级优秀案例表彰。

——教育发展共享不断强化。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教师资源,共有967名教师和27名校长进行了交流轮岗,年均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的13%以上。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建成83所智慧学校,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2.健康霍山建设加快推进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陆续建成投用县医院医养中心和肿瘤中心、县中医院上土市院区、新妇幼保健院以及佛子岭、黑石渡等6家乡镇卫生院,县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儿街镇、诸佛庵镇、衡山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医院,建成18个博士工作站、5个名医工作室,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达标率100%,全市第一。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中心药房”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就诊率稳步提升。推进“智慧健康”项目,实施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全县信息互联互通,影像、心电图结果远程传输和会诊等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成立县疾病预防控制局,构建“3家县级+16家乡镇级+134个村级”救治体系。

——养老托幼服务不断优化。出台《霍山县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方案》,探索开展居家医养、养中有医、医中设养试点,建成霍山县医院医养中心、霍山县社会福利中心等5个医养结合机构,霍山徽衡老年公寓获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与儿街镇中心卫生院获批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积极实施银龄安康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不断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行安心托幼(托育服务)行动,支持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多元化增加托位供给,累计通过备案托育机构11家,新增托育数820个。

——人口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以妇幼保健院、乡镇卫健办、卫生院为依托,开展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达95%以上,连续多年未出现孕产妇死亡现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婴儿死亡率3‰以下。完善出生缺陷预防体系,设有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两大产前筛查中心,婚检率达85%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任务完成率达90%左右。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推进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任务完成率达100%以上。

3.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成功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持续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成效,推动1个中心、16个实践所和144个实践站提档升级,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6万余场次,服务群众110余万人次。获评全国文明乡镇2个、村1个;全国最美家庭1户;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文明校园4所。推进好人霍山建设,2人获得六安市道德模范称号,24人获得六安好人称号;获评省级志愿服务典型3例、市级志愿服务典型15例。

——城乡文化设施提升效能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五馆提升使用效能,提升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集综合活动、图书阅览、教育培训、数字化文化服务、广播宣传、展览展示、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水平。累计完成送戏进万村”134场,放映公益电影1608场。县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接待人次超38万。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成霍山县体育中心,将潜台公园改造成口袋体育公园,新建漫水河镇茶马古道6.5公里,建成一批“15分钟健身圈。广泛开展徒步、迷你马拉松、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围棋、掼蛋、趣味运动会等各类健身活动,多渠道宣传全民健身,健康霍山快乐健身行动成果,营造良好健身氛围,成功举办第四届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

4.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行动,发放各项稳岗扩岗补贴及技能提升补贴430余万元,建设2鸿雁回归 群英聚霍就业服务驿站,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4930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动态清零。成功申报四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共计入园企业123家,带动就业4000余人。加强失业救助保障,发放各类失业保险金及补贴275余万元,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200余期,培训人数7000余人,拨付培训补贴400余万元。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实施霍山县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实施计划、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引导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延续实施就业帮扶政策举措,推行农民工根治欠薪“1+2+3”工作机制,落实落细一金七制度十四五以来累计为5078人解决欠薪金额1.8亿元。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29元、居全市第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40元,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2元,居全市第1位。

5.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全县参保单位和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参加社会保险单位数量增加至1263家,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36196人、31809人、47305人,完成基金征缴收入33120万元,三代社保卡发行达21.47万张,完成发行任务数的104%城镇职工医保参保4.48万人,居民医保参保30.46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101.58%,职工、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84.65%74.54%强化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督。全面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十四五以来,全县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47.7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4983.6万元。妇女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参政比例、社会福利水平等得到提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站,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加大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

6.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法治霍山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印发《法治霍山建设规划(2021—2025年)》《霍山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霍山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持续加强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建设,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工作。出台进一步加强乡镇法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七项重点任务,推动法治霍山建设走深走实。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主题普法宣传和法企同行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大力实施六个一关爱明天普法教育工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占比达95%以上。

——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快构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印发《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乡镇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的通知》,依法赋予乡镇254项审批执法权限。深化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全县133个农村社区实现全覆盖,4个城乡社区(村)协商示范点通过验收。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主动对接红蜡烛、豆芽社、啄木鸟、蓝水滴等社会组织,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和队伍建设,全县志愿服务总队成立24支志愿服务大队,16个乡镇共组建139支志愿服务支队,注册志愿者6.6万多人,志愿服务活动率达70.8%

——应急管理能力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壮大,建立了14支约368人的部门应急救援队伍、16支约827人的乡镇防汛抢险队伍、县消防大队16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新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1个,建成应急指挥综合信息平台,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提升。常态化抓好森林火灾防范,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完善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台风、地震预案体系,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四个一标准管理全县20处宏观网点,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应急响应。

7.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圆满完成市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明晰全链条监管责任,实施全覆盖安全监管行动,对企业实行一业一单,建立安全生产重点防范清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成淠源渠、高河等灌区生态治理,确保县域灌溉供水、防洪排涝安全。健全政府性债务日常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积极推进债务清理核销和置换,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对全县投资理财、电子商务、典当行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排查,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

三、总体评价和问题分析

十四五以来,全县统筹发展和安全,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纲要》主要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纲要》后半期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应高度重视、着力化解。

(一)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

十四五以来,受出口受阻,原材料、人力资源、融资等成本上升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生产经营出现困难。2022年全县产值负增长企业49家,2023年上半年负增长企业增加至57家,产值增速、规模工业利润增速同比回落。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带动砂石、建筑等行业持续下滑。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民间投资占比下滑明显,部分在建项目推进较慢,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虽然“十四五”前两年实现了连年进位,但2022GDP总量仅为全省48位,十四五后两年半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受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动力不足叠加等影响,短期风险与中长期风险并存,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织,供给需求两端承压,经济快速增长压力较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对标先进地区,我们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产业发展质效有待增强

工业企业梯队培育不均衡,除迎驾、应流等少数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处于供应链末端,高附加值产品、知名品牌较少,缺少核心竞争力。从投资结构看,新开工的高、大、好的工业项目不多,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潜力不足。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均位居全市中下游水平,2023年上半年全县工业投资增长36.9%(全市第6位),低于全市水平13.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1.6%(全市末位),低于全市水平60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小而散、产业振兴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产品加工转化、冷链物流仍是突出短板。服务业发展质量不高、活力不强,全域旅游虽然取得了较快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和蓄势待发期,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进展不快,2022年三产占比较2020年下降1.9个百分点。

(三)资源环境及要素约束趋紧

作为重要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县面积一半以上。目前,全县“三区三线”已划定,因国土空间规划、耕地红线划分等原因,可用开发建设空间进一步压缩,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土地存量不足,未来发展空间受限,难以承接重大项目落地,直接影响到产业招商引资,因市场和企业自身原因,园区仍存在一些产能低效和土地厂房闲置企业,发展空间不足和低效闲置并存,转型升级发展任重道远。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社会融资渠道较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市政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领军型、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产业技能人才不足,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现象仍然存在,人才引进激励支持政策有待完善。

(四)民生公共服务领域仍有短板

受财政压力等限制,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弱项还比较明显,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客观存在,新建园师资力量缺乏、优质园占比较低。医疗资源配置有待加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较低。养老服务水平不够高,居家养老服务推进难度较大,托育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社区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多样化、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加强。

四、十四五中后期面临形势

——从发展挑战看:国际层面,国际环境复杂严峻,逆全球化持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加剧全球政治经济风险,全球粮食和能源供需失衡、通货膨胀高企、保护主义加剧等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3.1%下降至 2023年的2.1%。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脱钩风险持续攀升,需要充分考虑其对我县外贸、外资、就业等经济运行多领域的排浪式传导效应和滞后效应。国内层面,2022年以来,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日益增多。特别是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恢复速度滞后于供给恢复,快速恢复增长受到约束。受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要素约束、产业规模体量偏小等影响,县域在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中面临边缘化风险,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不利环境。

——从发展机遇看:随着党的二十大部署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举措以及重大政策全面实施,在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优势将得到更全面、更集中的体现,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海对口合作、合六经济走廊等重大政策机遇持续彰显扩大,推动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将对我县聚焦“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发展步伐,培育生态经济新优势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总体来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综合判断,十四五中后期,我县必须做好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准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持续“领跑全市”,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特别是随着和襄高速、六庆铁路、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开建,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在新的开放格局中,我县将由发展后方变为开放合作的战略前沿,利好因素加速集聚,动力活力蓄势迸发。全县上下必须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战略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五、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建议

推动《纲要》实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总量上新台阶、取得新跃升工作要求,对标市委增速列前茅、总量向中靠、人均朝前赶目标,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定不移推进六县战略,坚定不移力争在长三角、全省争先进位,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霍山建设新局面,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一)聚力产业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体推进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和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不动摇,壮大工业经济。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2+X”工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园区创新升级工程,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每年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0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2025年以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面向企业研产供销服管各类数字化需求,加速企业智改数转,支持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力争每年建设省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5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台以上。着力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平台。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开发区现场办公,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工作质效。加快完成调区工作,高质量完成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修编,加快实施开发区标准化厂房、污水管网、集中供热、智慧园区等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职能配置,扩大行政审批权限,推进开发区筹融资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薪酬、考核等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以应流集团航空、核电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着力引进补齐产业短板加快推进应流航空航天装备关键零部件3D打印智能制造、应流新型清洁能源产业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东方节能切分导卫及铸造设备生产等项目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迎驾生态酿造为引领,着力培育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迎驾年产4万吨原酒生态酿造、魂之草即溶霍斛饮品深加工、霍山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扩规模上台阶,打造长三角区域知名的大别山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瞄准细分市场错位发展,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企业的招引,着力推进物宝可回收高分子材料改性深加工、银驾LED封装、曼通光学电子智能产品制造等一批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上规模,形成产业新增长极。

二是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不松劲,做强农业产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具有皖西风韵霍山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确保在全省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走在前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27.88万亩耕地红线,深入推进“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实施但家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加快霍山石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宜机化改造,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聚焦农业特色产业,一产一策、系统谋划、整体推动,加快特色优势资源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培优创特霍山石斛、霍山黄茶、毛竹等优势主导产业,申报霍山石斛枫斗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积极推动太平畈乡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扶优壮强蚕桑、油茶、高山蔬菜特色产业,依托大沙埂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力争每年招引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不少于1家,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高效运行三农云大数据中心,推进数字农业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大沙埂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年均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家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开展“霍货有名”区域公共品牌保护利用行动,持续扩大霍货有名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三是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不懈怠,提质现代服务。大力实施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滋养性工程,推动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持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着力增加养老、托育、家政、物业、体育健身等服务供给,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美食街区、娱乐街区;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提升公用型保税仓功能,积极推进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建设。扎实构建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体系,做靓两山基地品牌。充分发挥霍山红色、绿色资源优势,聚焦打造“长三角康养新居地”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游、康养游、研学游、休闲游,高起点、高品质谋划项目,着力推进佛子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六万情峡景区4A级景区创建,加快锦秀大别山旅游度假区、六万情峡二期、欢乐谷、大别山溪降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培育直播经济,加快下符桥智趣田园、单龙寺屋脊水乡等网红“打卡点”升级提档。着力加强与上海、合肥等地对接联系,强化千里大别山,主峰在霍山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十百千”“421”培育行动,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特色民宿发展,持续创优“大别山人家”品牌,加强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中医药康养等挖掘和利用,把霍山特色文化IP深度植入到民宿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动实现“全域旅游管理一张图、一机在手游遍霍山。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繁荣直播经济、夜间经济,做强网络消费、平台消费,高效运行霍货有名县域融媒电商平台、大别山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加快中合万广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农村交邮快融合发展。

(二)聚力创新引领,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省创新型县建设为引领,持续完善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指数提升行动和“攀亲结缘”工程,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应流、迎驾、世林、五洲新春、森普等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应流铸造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面升级,加快迎驾生态白酒研究院、迎驾贡酒省级重点实验室、优胜美市级高分子绿色建装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推进应流创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深度对接沪苏浙和合肥等地科技资源,共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围绕“卡脖子”等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创新平台向周边企业开放合作,探索企业出题研究院攻关解题的深度合作新模式,力争每年新增备案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左右、实施科技项目2项以上。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培育应流航源争创科技领军企业。

二是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聚焦“2+X”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符合霍山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制度优势。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引进方式,全力引才、育才、留才,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深入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培养更多将才帅才。深入推进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聚焦紧缺性、高端性、实用性,充分发挥霍山英才协会及外地分会作用,多途径多方式招才引智。着力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推行双聘制”“巡回式”“轨道式等柔性引才模式,争取沪苏浙及合肥等地专家至我县开展长短期研究、带班指导、担任顾问,通过兼职挂职、顾问指导、旅居服务等方式,为助力霍山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智力支持,力争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个。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奖励配套政策,全面优化全县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积极推进安徽工程大学霍山孵化器建设,力争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加强与科技创新孵化园、众创空间与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端服务机构合作,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安徽中医药大学石斛制剂研究、安徽农业大学黄茶和天麻项目、常州科教城合作项目、皖西学院大别山中医药研究所霍山分院建设等转化、落地。大力支持应流集团与中国重燃开展的“300MWF级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制项目,积极促进其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深入推进迎驾集团与江南大学生态白酒研究项目,争取大别山霍斛、宜康食品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项目入库上海-六安协同攻关科技创新项目库。开展常态化科技金融对接活动,瞄准沪苏浙、合肥等地产业科技创新方向,积极承接长三角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合作,鼓励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借智借力解决企业各类技术瓶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质量强县、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争创中国质量奖。

(三)聚力项目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树牢“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集聚经济发展动能。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重大项目带动,紧盯赛马机制指挥棒,继续坚持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推进和调度机制,加快省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着力破解资金、土地、生态红线等要素制约,争取土地供给率达到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计划的80%。协调加快和襄高速霍山段建设进度,积极配合、加快推动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六庆铁路、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通用机场、抽水蓄能二站、霍英绿色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2.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聚焦“2+X”主导优势产业,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抢抓产业外溢、产业转移机遇,下大力气推进产业链(集群)招商,紧盯链主企业”“头部企业,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做好无中生有文章,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每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围绕信息捕捉、对接洽谈、达成签约、落地建设、达产达效等关键环节,落实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服务保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加快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持续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着力促成一批牵引性和前沿性的重大项目集聚我县。

3.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抓牢抓实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焦点领域,聚焦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等重点方向,厘清发展思路、谋实重大项目,加快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创优势、增动能的项目,把政策机遇转换成改善区位承载条件、克服要素瓶颈、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落实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项目上,努力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市补助资金、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份额,年均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不少于13亿元,真正“吃干榨净”各项支持政策。

(四)聚力城乡融合,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优化城乡发展格局。突出规划引领,加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运用,完成县乡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以中心城区为引领,发挥县城周边城镇群、东南城镇群、西南城镇群、城区圈层、城镇集聚区圈层、城区扩展圈层对县域空间格局的协调作用,构建中心集聚、两横两纵、三群三圈的城镇发展格局,建立有序协调的“1+7+8”城镇体系[2]。强化中心城区在人口聚集、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效应,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和承载能力。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形成西南山区、东部畈区、北部城镇区三大城乡发展区,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县城交通、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鼓励和动员城镇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鼓励引导返乡入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农民工主动落户城镇的意愿,合理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打造品质生活之城。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突出畅循环、靓风貌、强功能、优品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积极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市排涝、公共建筑、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构建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强规划统筹,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区。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加快爱民路建设,提升改造迎驾大道、衡山路、诸佛庵路等城区道路,切实提高通达性。优化城乡客运站、公交站点布局与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适度超前布局充电桩,积极推动单位内部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精细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加快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完善养老、托育、助餐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三是着力建设和美乡村。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以太阳乡金竹坪村、磨子潭镇宋家河村、上土市镇陡沙河村、漫水河镇新铺沟-道士冲村等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为引领,聚力打造一批彰显山水徽韵精品示范村。持续深化和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统筹抓好布点规划的中心村建设和一般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农村三变改革成果,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3521”工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党建+全科网格、乡风文明六大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打响霍山礼好乡风文明品牌。引导和支持农户创办农家乐,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业,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提质改造四好农村路,积极争创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监测预警,强化分类帮扶,落实帮扶政策,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持续落实好三保障一安全、产业、就业、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政策,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五)坚持生态优先,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快“两山”转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一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牢牢把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持续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筑一屏一河,三库多点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3]。推进大别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扎实做好佛子岭自然保护区、南岳山——佛子岭水库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构建立体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提高东淠河等重要河湖水系生态流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行动,科学开展增殖放流。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确保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市考核要求。推深做实河长制,巩固提升水污染防治成效,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完善农村千吨万人及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强化源头管控,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落实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持续提高环境质量。

三是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全面落实双碳战略,探索碳汇交易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GEPGDP协同增长,积极推动构建以GEP核算为基础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扎实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积极探索推进碳汇产品交易,深入推进林业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推动生态价值尽快转化为经济价值。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能源产供销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谋划建设一批综合能源港,确保能源安全。积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与绿色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共同提升。

(六)坚持开放活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强与沪苏浙对标对接、合作共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等高对接和一体化。稳妥推进县级审批执法权限下放,完善权责清单,健全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改革,加快预算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跨部门资金整合,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集中财力办大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稳步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力促霍投集团、产投集团规范管理、高效运营。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联万企等系列行动,常态化收办企业诉求,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快建设大综窗,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环节、材料。深化标准地改革,畅通区域评估、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项目全生命周期大闭环,确保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方式供地。实施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建设工程,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纳税信用绿卡激励机制,严肃惩治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做实对民营企业的依法平等保护。实施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建设工程,细化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三是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聚焦“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健全完善对口合作一办六专班机制,加强与青浦区沟通对接,以青浦为窗口,瞄准上海乃至沪苏浙地区产业链延链补链、绿色农产品、康养旅游等方面需求,加大产业协作力度,持续深化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合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霍山。深化园区合作共建,推进上海青浦工业园区霍山分园挂牌运营,持续巩固拓展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宁波高新区软件产业园、合肥经开区结对共建成果,谋划建设产业合作园、科技创新孵化园。抢抓合六同城化发展机遇,全面参与安徽自贸区、合肥都市圈建设。

四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推进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建设、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公用型保税仓功能,积极培育跨境电商,鼓励企业自营出口。积极支持应流集团、世林集团等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实体展会和云展,持续巩固提升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品出口,有效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招商,积极引进新行业、新领域外资企业来我县投资。

(七)坚持民生为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实施好民生实事,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着力稳就业促增收。深入推进“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做优群英聚霍,就在霍山就业品牌、“创享霍山”创业品牌和“食品酿造加工、装备铸造工、石斛炮制工”劳务品牌,推广三公里社区快聘平台,持续开展各类招聘服务活动,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定向培养和订单培训。推动创享霍山创业培训品牌创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支持举办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创业活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落实工资合理增长、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优化幼儿园布点建设,谋划新建高桥湾幼儿园和城北幼儿园,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运营管理,积极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不断优化中小学布局,新建城北小学、扩容城关小学,支持乡镇中心校建设寄宿制学校,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向公办发展,积极探索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积极推进迎驾艺术产业学院、霍山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健全完善全面终身学习机制。深入推进健康霍山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巩固和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县医院、县中医院凸显西医优势和中医特色差异化发展,支持县域医疗机构与沪苏浙、合肥、六安等地医院建设城市医联体,加强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补齐学科建设短板,力争县内就诊率稳步提升。持续加大以霍山道地中药材为主的基地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探索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县内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实现县内就医“一张卡”,减少重复办卡、重复检查。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和优化人口和生育政策配套支持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紧扣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规范运营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积极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场地和便民体育设施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推进医疗保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强化社会救助,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标准。完善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提升社会优抚服务水平,适当扩大优抚服务对象范围,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及其家庭关爱帮扶。加快启动养老指挥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分级分类培养培训社会工作者,推动乡镇社工服务站全覆盖,提升服务困难群众、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群体的能力。有序推进殡葬改革,规范公益性公墓建设。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扎实推动平安霍山建设。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下好维护稳定先手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全力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全县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平稳有序。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补齐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短板,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稳步提升医疗救治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打好治安防控主动仗,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从严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党建+信访等四项机制,健全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持法治霍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附件1

《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及单位

十四五纲要目标

实施进展情况

评估结论

2020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2021

2022

2023年上半年

2020-2022年年均增长(%

总量

增速(%

总量

增速(%

总量

增速(%

综合实力(7项)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6.3

270

8

预期性

193.2

11.7

205.7

6

104.3

7.3

8.8

完成序时进度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6004

75000

8

预期性

53817

17

57514

6.9

不统计半年

不统计半年

9.4

完成序时进度

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5.5

50

预期性

43.9

43.6

46.8

存在困难

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6

10

10

预期性

24.5

25

18.7

24.7

完成序时进度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9.8

128.5

10

预期性

96.1

20.4

99.1

3.1

55.8

10.4

11.4

完成序时进度

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6.2

66.7

预期性

无统计数据,不作评估

不作评估

7

财政收入(亿元)

23.1

34

8

预期性

28.7

24.3

34.8

21.3

28.7

29.2

22.8

已完成

创新驱动(4项)

8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

2

2.3

预期性

1.7

1.95

完成序时进度

9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0

12

预期性

15.03

16.93

18.71

已完成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

29.8

40

预期性

无统计数据,不作评估

不作评估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33.3

40

预期性

34.6

32.5

32.2

可以完成

绿色发展(5项)

12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达标

达标

约束性

达标

达标

达标

完成序时进度

13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达标

达标

约束性

达标

达标

达标

完成序时进度

1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达标

达标

约束性

达标

达标

达标

完成序时进度

15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完成序时进度

16

森林覆盖率(%

76.83

76.88

约束性

统计口径调整,不作评估

不作评估

民生福祉(7项)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3210

47000

7.5

预期性

36264

9.2

38240

5.5

20567

5.9

7.3

可以完成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030

25000

10

预期性

17753

10.8

19102

7.6

11207

9.2

9.2

可以完成

19

城镇调查失业率(%

3以下

4.5以下

预期性

1.24(登记失业率)

2.02(登记失业率)

2.2(登记失业率)

完成序时进度

2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3

11.3

预期性

10.5

10.6

10.8

完成序时进度

21

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5.4

6.8

预期性

6.19

6.32

6.46

完成序时进度

22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40

45

预期性

45

48

52

已完成

23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8.5

预期性

无统计数据,不作评估

不作评估

开放合作(3项)

24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0

1.4

7

预期性

1.2

20

1.0

-13.3

0.6

18.6

1.9

可以完成

25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0.92

1.35

8

预期性

统计口径调整,不作评估

不作评估

26

到位境内资金(亿元)

90

145

10

预期性

102.7

14.1

115.8

12.8

66

14.8

13.5

完成序时进度

注: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保证2020年、2021年、2022年评估一致性和可比性。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通过人口普查统计,其余年份不统计公布,不作评估。

3.森林覆盖率因统计口径不一致,原统计在内的茶地、园地未统计在内,不作评估。

    4.2022年省商务厅变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统计口径,由原来的省统计口径+商务部统计口径(FDI)变更为商务部统计口径(FDI),导致利用外资数据减少,不作评估。


附件2

六安市及全市分县区部分指标情况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可支配收入

总量

(亿元)

位次

增速

%

位次

总量

(亿元)

位次

增速

%

位次

增速

%

位次

总量

(亿元)

位次

增速

%

位次

霍山县

205.7

6

8.8

1

34.8

3

22.8

2

24.8

1

31329

2

8.1

7

霍邱县

282.4

4

7.2

5

40.8

2

16.4

3

16.1

5

21416

7

13.7

1

舒城县

375.7

1

8.4

2

31.5

5

2.1

7

14.8

6

26363

4

8.5

6

金寨县

236.4

5

8.0

3

45.7

1

35.1

1

21.6

3

22524

6

8.8

2

金安区

343.8

2

7.0

6

27.1

6

3.4

6

17.5

4

31670

1

8.6

4

裕安区

339.0

3

5.7

7

32.3

4

13.3

5

12.9

7

29924

3

8.6

3

叶集区

82.4

7

7.6

4

11.7

7

16.4

3

22.1

2

24238

5

8.8

5

六安市

2004.6

7.5

295.1

12.9

17.9

26511

8.6

安徽省

45045

5.8

9.2

32745

8

注:1.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为2022年数据,增速为2021年、2022年年均增速。

    2.省级仅公布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无全口径财政收入数据。故安徽省财政收入采用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口径,六安及各县区采用全口径财政收入。“”



[1] 县委、县政府《霍山县2023年工业及民营经济工作意见》(霍发〔20232号)重新确立“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规划中原主导产业“生态食品产业”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合并成“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2] 1”即中心城区;“7”即佛子岭镇、与儿街镇、诸佛庵镇、上土市镇、漫水河镇、磨子潭镇和单龙寺镇,是县域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组团的发展核;“8”即但家庙镇、黑石渡镇、落儿岭镇、大化坪镇、东西溪乡、太平贩乡太阳乡和下符桥镇,是服务乡村的公共服务核心和产业发展中心。

[3]一屏”即大别山区;“一河”即东淠河,沿线串联各大水库、森林公园等斑块;“三库”即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多点即多类型生态斑块,为南岳山—佛子岭水库风景名胜区、白马尖省级自然保护区、铜锣寨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其他林地等。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