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权力 事项 |
风险点 数量 |
表现形式 | 等级 | 防控措施 | 责任人 |
1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 5个 | 受理风险:受理不及时,应受理却不受理,或者材料不齐全予以受理。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高新技术股负责人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决定风险: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做出不予审批的决定,或利用职务接受贿赂。 | 高 | 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中 | 明确送达时限。 | ||||
事后风险:事后监管不力。 | 低 | 加大行政审批事后监管力度,定期监管。 | ||||
2 | 省级新产品认定 | 5个 | 受理风险:受理不及时,应受理却不受理,或者材料不齐全予以受理。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中小企业股(民营经济股)负责人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决定风险: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做出不予审批的决定,或利用职务接受贿赂。 | 高 | 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中 | 明确送达时限。 | ||||
事后风险:事后监管不力。 | 低 | 加大行政审批事后监管力度,定期监管。 | ||||
3 | 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 | 5个 | 受理风险:受理不及时,应受理却不受理,或者材料不齐全予以受理。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项目投资股负责人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决定风险: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做出不予审批的决定,或利用职务接受贿赂。 | 高 | 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中 | 明确送达时限。 | ||||
事后风险:事后监管不力。 | 低 | 加大行政审批事后监管力度,定期监管。 | ||||
4 | 对新建、改建、扩建非煤矿山项目未经核准或者备案开工建设等三类行为的处罚 | 8个 | 立案风险:案件受理不及时,应立案不立案。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立案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综合业务股负责人 |
调查风险:调查取证时接受请托,办理人情案。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调查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处罚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告知风险:未将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 | 低 | 明确告知时限,确保当事人及时收到告知文件。 | ||||
决定风险:1.久拖不决或无故拖延案件办理;2.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贿赂为当事人谋利益;3.法律法规运用错误。 | 高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低 | 明确送达时限。 | ||||
执行风险:对处罚决定,因受人请托未予执行,或不按规定执行。 | 中 | 严格执行程序,加大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完善相关机制。 | ||||
其他风险:其他情形风险。 | 低 | 加大监督力度。 | ||||
5 | 对非煤矿山企业超出设计文件确定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和生产定员组织生产的处罚 | 8个 | 立案风险:案件受理不及时,应立案不立案。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立案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综合业务股负责人 |
调查风险:调查取证时接受请托,办理人情案。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调查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处罚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告知风险:未将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 | 低 | 明确告知时限,确保当事人及时收到告知文件。 | ||||
决定风险:1.久拖不决或无故拖延案件办理;2.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贿赂为当事人谋利益;3.法律法规运用错误。 | 高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低 | 明确送达时限。 | ||||
执行风险:对处罚决定,因受人请托未予执行,或不按规定执行。 | 中 | 严格执行程序,加大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完善相关机制。 | ||||
其他风险:其他情形风险。 | 低 | 加大监督力度。 | ||||
6 | 对非煤矿山企业未采取收尘、防尘措施的处罚 | 8个 | 立案风险:案件受理不及时,应立案不立案。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立案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综合业务股负责人 |
调查风险:调查取证时接受请托,办理人情案。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调查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处罚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告知风险:未将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 | 低 | 明确告知时限,确保当事人及时收到告知文件。 | ||||
决定风险:1.久拖不决或无故拖延案件办理;2.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贿赂为当事人谋利益;3.法律法规运用错误。 | 高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低 | 明确送达时限。 | ||||
执行风险:对处罚决定,因受人请托未予执行,或不按规定执行。 | 中 | 严格执行程序,加大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完善相关机制。 | ||||
其他风险:其他情形风险。 | 低 | 加大监督力度。 | ||||
7 | 对擅自开采保安矿柱、岩柱等四类行为的处罚 | 8个 | 立案风险:案件受理不及时,应立案不立案。 | 低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立案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综合业务股负责人 |
调查风险:调查取证时接受请托,办理人情案。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调查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审查风险:审查不够具体,可能存在人情办事情况。 | 中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处罚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 | ||||
告知风险:未将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 | 低 | 明确告知时限,确保当事人及时收到告知文件。 | ||||
决定风险:1.久拖不决或无故拖延案件办理;2.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贿赂为当事人谋利益;3.法律法规运用错误。 | 高 |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批准程序,多人交叉审查,相互监督,按规定如期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要予以核查清楚再进行办理,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 ||||
送达风险:送达不够及时,存在拖沓办事情况。 | 低 | 明确送达时限。 | ||||
执行风险:对处罚决定,因受人请托未予执行,或不按规定执行。 | 中 | 严格执行程序,加大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完善相关机制。 | ||||
其他风险:其他情形风险。 | 低 | 加大监督力度。 | ||||
8 | 非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 | 2个 | 受理环节:对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不说明原因及依据;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未能一次性告知和说明所需材料。 | 低 | 严格工作纪律,加强监督。 | 科创中心负责人 |
审核环节:对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科技类培训机构设置条件等审核不严格,审查超时。 | 低 | 1.严格对申报材料审核和办学现场审核;2.加强监督 | ||||
9 | 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 | 6 | 立案风险:客观条件已达到立案标准,但因徇私舞弊、人情关系或严重失察等而未立案的; | 中 | 1、将违法事实、危害后果等与立案标准一一比对,经办案人员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并报负责人审批; | 信息产业股负责人 |
2、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同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不得收受好处,为当事人隐瞒包庇; | ||||||
调查风险:调查取证中严重失察、避重就轻、为被调查人隐瞒事实真相等; | 低 | 3、对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过案件商讨会与办案人员讨论; | ||||
审查风险:在调查结束之后,没有全面、细致地对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或收受他人好处为其减轻、减免行政处罚或因陈述、申辩加重处罚等; | 高 | 4、调查取证之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负责人必须督促办案人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实施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和要求举行听证等相关权力; | ||||
告知风险:在作出处理决定前,未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实施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和要求举行听证等相关权力; | 低 |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从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违法事实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办案人员意见及建议,不得讲人情减轻、减免行政处罚或因陈述、申辩加重处罚等; | ||||
决定风险:在行政处罚时,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罚款数额与违法事实不符、存在讲人情减轻、减免行政处罚或因陈述、申辩加重处罚等; | 高 | 6、送达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及时将处罚决定书交于当事人,不得故意拖延 | ||||
送达风险:在规定时间内,因办案人疏忽或故意拖延送达的; | 低 | 7、处罚决定书下达生效以后,负责人要密切关注案件的执行情况,发现逾期不执行的,要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