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全县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履职尽责,民政事业发展扎实推进。
一、思想政治建设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政治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主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强化理论武装,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截至目前,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机关支部学习共6次,主题党日5次、专题党课1次。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学文件、学案例、等方式学习宣传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三重一大”规定办事。三是抓党建促业务相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同民族宗教、民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认真开展机关党建活动,把“创特色、争先进”融入业务工作之中,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党员服务、网格员助力,提升工作落实质量。
二、加快发展基本养老服务
1.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扎实做好“暖民心”实事,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发展。2023年新增老年助餐服务机构24个,其中城市3个,农村21个。目前我县共有老年助餐服务机构71个,基本达到县域内全覆盖,逐步构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二是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养老环境。2023年结合县残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完成43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2.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2023年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20个,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0%。二是开展失能特困、贫困人员集中养护,根据自愿原则,经综合评估,做到应养尽养。现集中供养失能特困人员128人,供养经费353.28万元,失能贫困人员52人,供养经费137.28万元。筹资39万元为特困人员购买医护保险,有效保障他们住院治疗陪护问题。三是加大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组织开展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动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人次达300人,提高了我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3.严守机构安全管理底线。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扎实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监管工作,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督促消防监控承保公司随时维保,养老服务股开展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切实维护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做好社会救助兜底,按时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今年来,累计救助农村低保60204人次,发放生活保障资金2805.2万元,电返资金25.7万元;城市低保7885人次,发放生活保障资金434.7万元,电返资金3.6万元;救助特困供养人员14150人次,发放生活保障资金1275.8万元,护理补贴127.37万元,电返资金7.9万元;救助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15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5万元,切实做到了分类精准、综合施策。
2.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与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有效衔接,对脱贫人口中失能或半失能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通过与乡村振兴局数据共享,比对摸排脱贫不稳定人口805人、边缘易致贫人口2240人、突发困难户367人,累计纳入低保救助1032人,特困供养救助45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3.规范基层社会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规范社会救助事项办理程序,健全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制度,加强救助对象动态复核,强化救助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村级“救急难”互助社救助作用,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月,全县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033人次,发放救助金176.99万元,其中县级救助298人次86.65万元,乡镇级救助735人次90.34万元。
4.扎实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排查整治工作,聚焦“应享未享”、“重复享受”、“违规享受”,重点整治社会救助经办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理纠正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强化资金监管,有效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
1.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推进城乡社区减负,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36项任务清单贯彻落实。二是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开展社会工作主题宣传,举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班,努力提高全县持证社工专业人才比例,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开展。规范社会工作服务站运行,指导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合理细化设置专业岗位,积极承接服务项目。开展“三社联动”项目试点,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以关爱老年人与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为切入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持续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县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达到全覆盖。持续推进社会组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帮办”、“上门服务”、“容缺办理”等改革。开展风险排查,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
3.加强区划地名管理。一是完成“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地名试点工作。乡村地名试点共采集267个点位,累计上图居民点70个,街路巷22个、公共服务设施100个、旅游景点25个;引导当地群众自主采集上传农家乐20条、种养殖基地17条、农业合作社15条;新建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并设置地名文化二维码。二是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协调机制。三是顺利完成舒城县与霍山县行政区域界线(舒霍线)联检,推动共建平安边界。
6.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单位、社会组织、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队伍289支,志愿服务组织7个,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6052人,服务时长达1713286小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44个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规范化、精准化的服务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需求。
五、持续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1.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修订《霍山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草案)》、制定《霍山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草案)》,待广泛征求意见后频布实施。殡葬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建成了1家二级殡仪馆、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个经营性公墓、6个农村公益性公墓,正在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10个。
2.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是完善儿童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强孤儿(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居)三级关爱帮扶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全县系统登记留守儿童376 人,列入保障范围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6人,发放保障资金87.285万元。二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宣传。5月31日下午,开展了“为爱护航 共“童”成长”为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发放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手册2000余份,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做好残疾人”两补”发放工作。全县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603人次,发放资金206.159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8682人次,发放资金251.615万元。建立健全残疾人信息动态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按时对两项补贴数据进行筛查对比,做到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4.加强生活无着救助管理。按照《霍山县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加强与公安、卫健、城管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联动排查机制,有效扩大救助对象搜寻范围,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帮助和护送到站接受救助的工作。今年,累计救助生活无着人员14人次,其中站内救助4人次,站外救助10人次,救助支出8.75万元。
5.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公民婚育一件事”工作开展,全面落实《六安市推进“公民婚育一件事”办理工作方案》。今年来,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80对,申请离婚登记453对,撤回208对,办结离婚245对,补领婚姻登记证382对,跨行政区办理结婚登记9例,离婚登记1例,登记合格率100%。开展婚姻家庭辅导976件(对),其中:婚前辅导742件,离婚调解335件,当场调解成功127件,撤回208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6.推动福利彩票高质量发展。优化市场营销,加大公益宣传,1-6月份,福彩总销量1354.5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2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