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山县紧抓“健康中国”建设和“十大皖药”振兴的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中药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绿色崛起的核心主导产业,产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实现“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双向奔赴,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构建财政支持体系。霍山县素有“西山药库,仙草故里”之称。一直以来,县财政局立足职能定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特色产业重点布局,把石斛等中药特色产业作为财政重点保障和扶持对象,围绕中药材种源保护、基地建设、身份认证、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保护等各个环节系统投入。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666.71万元,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7.33万亩,产业总产值95亿元,其中霍山石斛作为明星品种,种植面积达2.01万亩,总产值约67亿元。
产业带动经济与民生强劲。全县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数量超2700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霍山石斛生产经营流转土地山场达3万亩,每年为当地群众带来超100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益,创造5.2亿元的劳务收入,线上销售额更是高达4.3亿元。随着霍山石斛原种保护和中药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加强和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延伸,助力石斛等中药产业与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使得中药产业对霍山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财政保障筑牢风险防控。近年来,霍山县对黄精等中药材纳入特色农业保险目录清单,目前全县黄精等各类中药材投保面积2300亩。县财政对纳入目录清单的特色产业给予保费补贴,2023-2025年各级财政投入中药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21.19万元,县级补贴54.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