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六安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出台背景和依据、起草过程、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相关事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和依据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市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指导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一体化发展,加速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根据《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六安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变革,和全国全省一样,六安市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新的变化,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紧抓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机遇,坚持强基、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链条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任务艰巨。《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六安市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有利于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主体、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模、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考虑。“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和技术领军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实现六安环保产业快速、提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市加快打造绿色振兴新高地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有力支撑。
三、起草过程
市生态环境局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编制任务。2021年11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2021年12月,专门召开《规划》座谈会,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研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2022年1-4月,先后开展5次征求意见建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5月,我局再次专门召开会议,邀请重点企业及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研讨《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均注重吸收采纳。规划编制期间我局还多次与省生态环境厅对接,争取我市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纳入省规划盘子。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成为六安市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根据上级规划目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规划》设立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企业实力等7个指标,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左右。
五、主要任务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聚焦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4大领域和16个细分领域,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体系打造、双招双引推进、市场主体培育、重点项目引领、区域深化合作6大工程,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
(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把创新摆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院协作、社会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有机衔接。
(二)产业体系打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三)双招双引推进工程。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一号工程”,把做实做强做优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及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一批高能级的头部企业和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团队),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四)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政府扶持引导和协会协调联动作用,打造大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
(五)重点项目引领工程。精心谋划、深度挖掘、差异化布局具有引领、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全面提升项目品牌力、竞争力、影响力,力求我省战略布局的重大项目落地六安。
(六)区域合作深化工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探索产业分工深度合作模式,争取更多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资金、人才汇聚六安。
六、创新举措
(一)谋划更科学。结合市情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谋大、谋远、谋新、谋实行业发展,系统谋划了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找准发力点,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
(二)定位更精准。《规划》全面梳理审视“十三五”时期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成效亮点、经验做法、突出问题,与“十三五”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同时抢抓用好难得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发展意识,打牢基础,补齐短板。
(三)对接更有效。《规划》编制过程中,密切关注国家、省有关政策导向,积极与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做好衔接,结合我市市情做好细化、充实工作,确保规划引领我市节能环保发展取得新突破。
七、保障措施
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考核评估、强化宣传引导、强化政务服务五个方面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