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市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22年,我县PM2.5平均浓度29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93.2%,均居全市第一;境内三大水库及6条入库河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别山生态补偿考核监测断面P值全年均值为0.825,满足不大于0.85的考核要求。
一、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有效
一是认真开展整改工作。以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和重点流域岸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为手段,全方位开展上级交办问题和自查问题整改。据统计,我县应于2022年完成验收销号问题共31个,其中中央层面问题8个、省级层面问题8个、市县层面问题15个,均已全部完成验收销号。二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拆除保护区内帽顶山服务用房等违规建筑(设施)、停止大坝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等违法经营行为、关停恒升广告制作中心等“散乱污”企业,实施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等环境保护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其中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期间交办的“南北城河水质较差问题”,整改提升效果明显,入选全省问题整改正面典型案例。
(二)县域空气质量稳中趋优
一是认真开展“七个专项行动”。严格管控建设领域扬尘,2022年共下发扬尘治理督察意见书102份,提出整改意见160条,责任单位均已完成整改。全力推进散煤燃烧治理,累计检查各类经营户106家,对9家经营户使用散煤行为监督整改到位,并对煤炉及煤球及时进行清理。加强高排放机动车管控,累计劝返绕行车辆300余台次,淘汰各类车辆415辆,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17辆,694辆排放不达标车辆,未予以通过年审。加大餐饮油烟治理,排查发现问题39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发现并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8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强23家重点企业监管,对15家涉VOCS排污许可重点管理企业入厂排查,暂未发现问题。二是加大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禁放管控力度。全面构筑秸秆禁烧防线,秸秆综合利用12.33万吨,综合利用率96.26%,全年全域无卫星秸秆焚烧火点反馈,秸秆禁烧“零火点”;县城区全年执行烟花爆竹禁放管控。三是积极推进涉气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完成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中央库项目4个,申报资金2486万元,已经进入中央大气资金项目储备库2个,项目投资146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718.5万元。
(三)水环境保护持续推进
一是持续深化饮用水源保护。配合完成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反馈的未划定准保护区等6个问题,现已完成问题反馈和后续整改工作;申请300多万元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对与儿街镇等4个乡镇的“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保护区划分和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均已完成建设及验收工作;加强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定期更换及修复隔离防护网、护栏、标识牌等,并落实饮用水保护区视频监控运维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印发《霍山县2022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年计划开展8个环境综合整治村、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和5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提质增效的年度工作任务,截至10月已全部完成。
(四)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一是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编制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系列申报材料,针对创建指标逐项分析研究,多措并举提升各项指标水平。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霍山县荣获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目前我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取得环保领域国家级奖牌“大满贯”。二是安徽首部GEP核算报告出炉。积极推进GEP核算工作,于4月正式发布《霍山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报告》,是安徽省首部GEP核算研究报告。经核算,2019年霍山县GEP为566.719亿元,2020年度为677.009亿元。
(五)服务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是严格把好环评审批关。依法依规把好审批关,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今年累计办理报告表审批51件,网上登记表备案119件。二是扎实推进为企服务工作。2022年“十百千”和“千名干部联万企”走访企业61家次,收集并解决问题11个。开展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工作,收集录入“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 企业诉求43个,均已解决回复企业诉求。三是强化“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成果应用”。共计26个建设项目应用了“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成果,有效减少了项目环评编制成本和时间。四是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全年录入10个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均通过审核,其中5个已签约项目,投资金额86.66亿元,5个已开工项目,投资金额19.68亿元;已纳统项目5个,纳统率100%。
(六)环境监管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建设项目总量核定顺利展开。创新采取“政府承诺制”方式,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协调市局为六安唯益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预先办理了总量审核相关手续,让项目尽早落地,尽早发挥经济效益。2022年,共计29家企业完成总量核定工作。二是环境监测工作扎实开展。制定了《霍山县生态环境2022年监测计划》。按照计划开展了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执法监测等监测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及日常执法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三是环境监管有力有效。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40余人次,检查排污单位170余家次,立案处罚案件3个,处罚金额63.57万元;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10次,重点污染源双随机检查25次,一般污染源检查60次;受理各类群众来信访投诉160件,办结率100%。四是打造环境治理新模式。基于“三个全覆盖”环境监管中控平台,分步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功能扩展,将“业务咨询办理”“业务交办”“污染溯源”等监管及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平台,为企业节约时间,真正达到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的效果,“平台+监管+政务服务”的环境治理新模式初步形成。
(七)党建工作引领力不断增强
(八)环境宣教成绩斐然。一是打造优秀生态宣传作品。6月,我局推荐的短视频《我的候鸟朋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优秀生态环境宣传品,广泛宣扬了霍山的生态文明之美。二是加强环保信息报送。2022年共发布环保信息175篇,其中生态环境部采用我局报送生态环境政务信息5条,省厅采用52条,市局采用48条,环保信息报送水平大大提升。三是多样化开展宣传活动。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宣传活动1次,动员各乡镇、县直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活动10余次,组织环保设施公益开放2次,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授课2次,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2023年度工作计划
(一)着力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一是抓牢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二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强化教育管理监督,全力打造“四强”基层党组织。三是打造环保铁军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动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二)深入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歼灭战。一是深入排查整治。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包含领域专项排查及已销号问题“回头看”等,将问题暴露出来、解决下去。二是强化工作调度。对我县需在2023年销号的12个(其中中央层面1个、省层面4个、市县层面7个)“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继续实行“清单式”管理,动态更新问题整改责任清单,采取按月调度方式,摸清问题整改进度,确保按时销号。
(三)全力推动区域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一是持续推进七个专项行动。强化控煤、控尘、控气、控车、控烧同向发力,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领域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对企业帮扶指导力度,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督促“三率”达不到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三是严格开展炉窑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极力推动玻璃行业窑炉提标改造,达到安徽省玻璃窑炉地方排放标准。四是切实抓好禁烧禁放工作。强化乡镇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持续加大垃圾焚烧、城区烟花爆竹禁放等巡查力度。五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及时发布相应级别及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配合实施省市区域应急联动,夯实应急减排清单,对重点行业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
(四)多措并举提升整体水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完善农村“千吨万人”及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全县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区监管工作,对20个乡镇集中饮用水保护区加强标识标牌、隔离防护栏等规范化设施建设。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2023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完成8个环境整治村、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5个乡镇提质增效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将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高到29%。三是加快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和配套管网建设,着力提升东淠河流域人口集中区的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确保东淠河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和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四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定期开展排污口水质监测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
(五)强化监管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一是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开展2023年度涉镉重金属企业排查、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现状调查评估工作;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对用途变更为“两公一住”的8个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二是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加大涉危废工业企业检查力度,加强医疗废物处置指导工作,强化危废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
(六)稳步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一是切实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持续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对河道采砂、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落实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深入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三个全覆盖”工作,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严重污染环境、篡改监测数据等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扎实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制定《2023年霍山县生态环境监测计划》,按序时进度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执法监测等监测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及日常执法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豁免管理,强化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成果应用,推进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四是深入开展为企服务行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十百千”和“千名干部联万企”等行动,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难题,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七)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开展GEP年度核查工作。开展2021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编制2021年度GEP核算报告,为推进两山转化提供量化指标,为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建立科学依据。二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督察整改。联合县林业局和有关乡镇开展自然保护地巡查,对省林业局下达我县的369个核查点位中存在问题点位进行督察、调度,督促责任单位完成整改。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六·五”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