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期)
一、苗情状况
1、点上苗情。全县不同区域类型的6个监测点目前均已齐穗,大田亩均有效穗14.82-17.55万,平均16.46万穗,较上年同期减少0.08万穗,较上3年田间亩均有效穗增加0.11万穗;大田叶龄14—16叶,平均14.9叶,较上年同期减少0.1叶,较上3年田间监测平均叶龄增加0.2叶。6个监测点中黑石渡镇、上土市镇监测点于7月底抽穗扬花,其余各点于8月上旬陆续抽穗扬花,从当前田间苗情长势看,各监测点总体苗情略差于上年。
2、面上苗情。结合近期大田应急调查和情况分析,全县大田一、二、三类苗面积分别为6.8万亩、9.6万亩、4.6万亩,分别占全县种植总面积32.4%、45.7%、21.9%,分别较今年上期减少0.4%、0.6%、增加1%。一、二类苗共1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8.1%,较上年增加0.3%,较上3年田间监测同期平均减少1.1%。
3、生育进程。目前我县约75%的水稻大田处于抽穗扬花或灌浆结实期。根据田间生长情况、结合前期和未来天气等综合分析,预计在8月下旬抽穗扬花的面积约4.23万亩,占全县中稻总面积的20.1%,大田亩均茎蘖数16.89万苗,叶龄14.4叶,目前基本处于即将破口期;预计在9月上旬抽穗扬花的面积约1.03万亩,占全县中稻总面积的4.9%,大田亩均茎蘖数19.1万苗,叶龄13.3叶,目前基本处于孕穗中期。从当前大田长势长相等情况综合判断,我县当前中稻生育进程总体上较去年同期提前1-2天,与常年同期相当。
二、产量估测及原因分析
7月份以来我县降雨持续偏少,累计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约5成。8月1-20日我县各乡镇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其中3日开始大部分乡镇出现37℃以上连续高温,局地超过41℃。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县水稻受热害面积7.26万亩,受热害影响天数20天;干旱面积2.93万亩,主要是畈区无水源田块、丘陵区及部分山区塝田冲田缺水严重。当前正是我县一季中稻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温干旱对后期产量形成十分不利,将造成秕粒增多、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缩短孕穗时间、穗型变小,可能导致较上年约2%左右减产。
三、田管建议
当前,我县水稻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处于孕穗和抽穗期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影响大,可能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局部绝收。最首要任务是做好高温热害预防及落实各项防控技术措施。
1、有条件的采取灌深水,实行以水调温。保持稻田有一定水层,可显著降低高温秋旱气候条件下产量损失程度。抽穗扬花期田间水层保持5-10厘米,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减轻热害。尤其是对缺水干旱的田块,要及早提水灌溉,增加田间湿度,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没有灌溉条件的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引水抽水灌溉。
2、采取根外喷肥,增强水稻抗逆能力。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追施粒肥,防治后期早衰。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恢复正常灌浆结实。
4、防控病虫害,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做到防病虫与防热害相结合,叶面喷施药肥一定要掌握好喷施浓度和喷施时间。溶液浓度不宜过高,过高浓度容易导致植株叶片损伤,影响养分吸收;时间最好是傍晚。
5、做好再生稻收割后田间管理。在收割前后不能淹灌,最好浅水勤灌,做到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湿成熟。清除覆盖在稻茬上面的秸秆,适时施用提苗肥,提高再生成穗率,增加有效穗。
6、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灾减灾。注意后期可能发生的高温、台风和连续阴雨天气对产量和收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