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农函〔2023〕17号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0号提案的
复 函
尊敬的杨庆宏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霍山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深耕厚植绿色本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探索“两山”转化新途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一、强化农技指导,助力抗灾减灾
二、实施种业振兴,助农增产增收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相继出台《关于印发霍山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的通知》(霍政办〔2022〕16号)、《关于印发霍山县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制度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霍政〔2022〕20号)等文件,支持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今年以来自愿有偿退出34户、通过工程拆迁退出宅基地25处,兑现拆迁及宅基地补偿款1155万元。
二是拓宽资源延长链条。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与民宿发展相结合,坚持盘活模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有效延长产业链条。大化坪镇百家山村流转农户闲置宅基地和住宅,打造“花屋民宿”;单龙寺镇盘活”原扫帚河中学旧址,打造“影庐”主题民宿,流转扫帚河村香炉畈组5户居民房屋旧址,打造“影寓”主题民宿;漫水河镇盘活闲置敬老院,打造“古桥人居”民宿。“两闲”盘活利用工作开展以来,增加农民收入达3289.9万元。
三是强化典型推广总结。鼓励村集体、农户及使用权人合理分享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的收益,形成示范带动效益,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挖掘典型、总结经验,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报道。我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四个一批”创新做法在《安徽信息·情况专报》上刊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挖掘出闲置资源的新用途、新价值,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以期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四、发挥引导作用,助力产业发展
霍山县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依托霍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模式,制定适应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重点聚焦单一产业链、不同产业链、多元产业链“三链协同”,引导企业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各类特色小镇。
一是支持产业链前后延伸。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近三年累计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61家,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1-5月实现产值23.81亿元,同比增速13.8%【太平畈石斛小镇集聚各类石斛市场主体580余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霍山彩云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31户农民150亩茶园,带动当地群众20余人就地就业,其开发的高端红茶“霍山红”,在2023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二是支持产业链交叉互补。佛子岭生态酿造小镇推动迎驾工业旅游景区建设,打造酒文化中心、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体验馆,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支持迎驾集团跨界经营,成立大别山霍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霍山石斛酒、石斛饮料、石斛颗粒、石斛日化等深加工产品,2022年产值超1亿元。
三是支持产业链融合提升。强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累计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市级99家、家庭农场1026家、合作社819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完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合作社联合、直接务工等,让群众充分享受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宋家河村鑫茗雨茶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建成茶园3000亩,打造标准化加工车间、霍山黄茶体验馆、手工制茶文化体验中心,去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茶叶收入2200万元,带动全村及周边10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1万元】。
下一步,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组织发动、要素投入等方面作用,为企业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加快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发展格局。
五、推动农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
坚持“以农塑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持续放大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全力打造霍山全域旅游“升级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21.1万人次,综合收入19.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6 %、71.2%;“五一”期间,接待游客45.5万人次,同比增长285.6%,综合收入2.7亿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全县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共计69个,其中200万元以上强村1个,100-200万元强村18个,50-100万元强村50个。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实施一批乡村农旅项目。近三年累计投入4.05亿元,打造千万元以上乡村农旅项目16个。总投资2.8亿元的六万情峡景区(一期)、总投资2.5亿元的迎驾春风研学营地建成投入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迎驾春风美酒小镇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东大街特色文旅项目、总投资5.18亿元的大别山(霍山)滑雪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同时,不断丰富作家村、画家村、摄影家村业态,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开发一批农旅精品民宿。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累计撬动社会资本2亿余元,着力打造落儿岭、单龙寺、磨子潭、太阳、上土市为重点的民宿集聚区。在民宿产业发展中,注重盘活养老院、学校、原三线厂厂房、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闲置资产207处,600余家民宿实现“串珠成链”,“明都·花开半朵”“漫宿·古桥人家”“影庐”“影寓”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民宿产业常态化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1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民宿收入占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35%以上;今年五一期间,民宿入住一房难求。
三是打造一批农旅融合品牌。用好红色文化,策划编制总投资3亿元、发债1.8亿元的红色文化旅游专项债项目(一期),建成舒传贤红色启蒙营、与儿街镇三线文化传承营、大化坪镇军事研学基地等一批红旅项目。突出水旅融合,启动水美乡村、水系连通项目建设,开展河道湖塘整治,建设10个涉水旅游节点,打造9个水美乡村,乡村旅游环境全面提升。下符桥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美丽经济、田园经济,开发丛林探险、虾趣园、萌果乐园、越野基地等11个智趣田园项目,2022年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联农带农500余户,吸引游客量4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0余万元;今年五一期间,单个景区日均游客全县第一。
下一步,霍山县将继续把农文旅融合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谋划落实好特色产业发展、引进优质资本做精乡村旅游等路径,持续打好“农文旅融合”牌,奋力实现绿色发展引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承办单位负责人:石爱武
承办责任人:郑以虎
联 系 电 话:0564-5022037
2023年 6月6日
抄送:县政府办、县政协办。
霍山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3年6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