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古树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共有古树952株,其中一级古树 37 株、二级古树 125 株、三级古树 790株。近年来,该县以管理保护为着脚点、价值转化为发力点,探索古树全生命周期保护模式,激活千年绿色“活文物”新容颜。
立足保护管理,探索古树保护新模式
一是制度引领+分级建档,搭建管理体系。制定《霍山县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所有古树进行登记、鉴定、拍照、建档、挂牌,建立“一树一档”,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三级林长 + 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签订古树养护责任书,明确古树保护责任人。二是智慧赋能+靶向修复,提升管护质效。依托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安装古树监测摄像头10个,对重点古树的生长状态、周围环境情况实行动态监测。根据每株古树情况,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对病虫害严重、枝叶枯萎、长势较弱的古树,从树体保护和改善根系生长环境等方面精准施策,进行“靶向”复壮救护。三是资金保障+多维联动,激发保护合力。“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46.7万元,完成古树保护修复341株。联合安徽省林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共同制定古树保护方案,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共同“把脉”治疗难症古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树保护,六万情峡景区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景区内6株古树保护,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公司主动扛起古树保护责任,安排员工对基地周边2株古树进行日常巡护。
聚焦价值转化,打造“古树+”新业态
一是聚力开发古树民宿。该县单龙寺镇依托G35大别山东高速口百年枫杨树,围绕“以山为靠,盘根而筑,围树而立”理念,修建挡墙护坝,新设休闲廊道,装点观光平台,以路为界,打造“古树人家”民宿群,通过纯天然的古树IP,吸引南北游客来此打卡,2024年古树民宿接待量0.4万人次,收入超120万元。二是聚力建设古树公园。围绕落儿岭镇千年青檀古树,争取省财政资金18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2万元打造集古树保护、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古树公园样板,通过在公园内设置核心保护区、科普宣教区、生态游憩区,与六万情峡景区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留念,延伸林旅文化新路径。三是聚力保护古树文化。该县道士冲村是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之一,村落依山而生,依水而兴,既有古色古香的古桥古树,又有历史色彩的茶马古道和皮旅突围体验步道。道士冲村深入挖掘古树、古道、古村落、古桥四古文化内涵,修旧如旧,复古如古,让农村留得住乡愁,扎得下根,保护传统村落,不仅让乡亲们富起来,也滋养了乡土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