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旅游兴县”“文明育县”战略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全力建设全域旅游样板区,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力争实现全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和10%以上。
一、突出党的建设,激活党建引领新引擎
1.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精髓要义,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强调,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2.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严把艺术创作、演出展览、节庆活动、广播电视播出的政治关、价值关、导向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筑牢文旅体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做好舆情引导和管控。深入开展文旅体市场执法检查,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决维护文旅体领域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巩固巡察整改成效,加强建章立制,确保整改管长远、见长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底线,不越红线。大力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文旅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突出文化建设,弘扬先进文化新风尚
4.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做好文博图“三馆”免费对外开放,组织开展各类公益艺术普及活动和文艺辅导服务。有效衔接乡镇文化站机构改革,指导开展公共文化空间创建。实施“送戏进万村”演出等文化惠民工程。巩固提升“镇团村队”建设,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培育提升、交流展示等机制。新组建村级文艺队10个。扶持各级文艺社团,培育特色文艺人才,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一支文艺队、一首村歌、一场村晚、一部宣传视频、一支讲解员队伍、一套村规民约、一桌乡村特色美食等,落实2025年霍山县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地域产业特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文化村。做好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网络安全及设施安全管理。加强应急广播管理维护,确保终端在线率不低于90%。
5.大力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举办霍山县青年歌手大奖赛、戏曲“四季演”、“镇团村队”文艺汇演、文艺演出进景区、红歌村歌大赛、2026年春晚、“四季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活动,努力弘扬霍山地域特色文化。积极选送节目参加省广场舞联赛、市第八届广场舞大赛等。推出霍山元素原创音乐作品不少于1首。
6.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谋划储备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第六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霍山文庙尊经阁维修工程、霍山文庙消防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及数据整理、录入。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开展文创产品开发、革命文物资金申报等。持续开展文保单位安全巡查,加强文保工程施工管理。做好重大项目考古调查、勘探等服务。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展示展演活动。
7.弘扬传承红色文化。贯彻落实《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中共六安市委关于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霍山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方案(2022年—2025年》)》,实施“六个一”:一本书(文章):深入阐释好六安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力争发表有影响力的相关报告或文章1篇。一堂课:编排精品课程,不断提升霍山红色文化研究水平,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培训需求,适当在专题班、外培班及党校培训中开设党史、文旅专题,加大对霍山红色资源、文旅融合成果的宣传力度。一队伍:强化师资锻造,通过“以老带新”、以赛代训、教学沙龙等方式,培养红色宣讲。加大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以赛代训、志愿宣讲等,打造一支优秀红色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讲好霍山红色故事。一基地:拓展教育阵地,实施烈士陵园纪念碑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革命文物保管、陈列展览条件,加大珍贵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一批资料:收集整理红色文物,丰富馆藏物件。开展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设计方案报审。一条线:结合红色和绿色景观,打造1处红色旅游节点。发挥省红色旅游康养基地、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推出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突出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样板
8.聚焦旅游能级提升。持续引导迎驾文旅集团做大做强。统筹推进迎驾佛子岭5A级旅游景区创建。开展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3A级旅游景区创建,确保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大别山滑雪旅游区通过现场验收。力争1家景区列入省百景提升行动行列。
9.着力推进大项目引领。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迎驾春风美酒小镇、大别山壹号漂流潮π营地、紫杉缘等续建项目建设进程,尽快投入运营。开展“双招双引”落地行动,举行2025年民宿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推进九万里·云水山居、漫宿·霍澄生态康养、森林康养(竹间堂)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分析全域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围绕和襄高速、霍英公路、天堂寨支线等道口和桃源河、白莲崖等水库,谋划、推介一批添彩、提能、增效的优质文旅项目,开展捷安特自行车营地、九峰十三洞、大别山元宇宙、船仓花海等重点项目招商。围绕全域旅游品质提升和重要交通道路建设,谋划大别山主峰片区、“一河两岸四地五镇”、东部片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围绕铜锣寨古村落保护、大别山地质公园保护展示、登山步道、生态田园乡村风景道等,谋划一批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
10.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项目落地,差异化打造村落田园、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围绕大别山滑雪旅游区,推动滑雪场扩建。规范旅游民宿经营,举办民宿管家、民宿厨师、安全管理等技能培训班,提升旅游民宿内涵、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旅游民宿质与量同步提升。推进民宿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和精品民宿建设,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民宿项目,持续壮大精品旅游民宿集群,力争创建市级以上品牌民宿2-4家。围绕重点项目拆迁安置,打造民宿集聚区。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老三线厂、学校、供销社、敬老院、粮站等存量资源,发展民宿、餐饮等。
11.开展旅游消费提标行动。积极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继续办好“春游江淮请您来”等活动。推进特色街区培育,着力发展夜经济,提升霍山旅游烟火气。用好“霍货有名”公用品牌,培育特色旅游商品20种以上,持续推进旅游商品进景区、景点和旅游民宿。开展美食旅游线路、旅游商品线上推广。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村集体、村民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企业、民宿,通过股份合作、就业带动、保底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村土特产品商品化,通过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2.做大旅游精准宣传营销。持续推进“千里大别山,主峰在霍山”县域品牌推介,强化与人民网、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高质量运营“霍山微旅游”微信公众号,提高霍山旅游知名度。开展线下客源地精准营销,与重点景区、文旅企业联动举办上海、皖北等地区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开展大别山文化旅游交流会、上海秋季嘉年华等特色文旅活动。指导、督促乡镇、景区、文旅企业开展避暑、漂流、度假、休闲、温泉等多业态全媒体矩阵宣传。全域联动,立体化展示文旅融合发展成果。
13.培育体旅融合业态。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举办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霍山站)等活动。激活“赛事+”潜力,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发布驾游路线、文旅惠民消费政策,探索“跟着赛事去旅行”复合型消费新模式。完成文峰体育公园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
四、突出安全监管,促进品质服务新嬗变
14.筑牢文旅体市场安全屏障。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抓实文旅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持续抓好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文旅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文旅企业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常态化开展文旅体市场执法检查,扎实推进各类专项行动。提升投诉举报和应急处置效能。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旅志愿服务行动,营造文明旅游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