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现将《霍山县2021年深化医改工作重点任务(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于2月28日前盖章反馈至县卫健委(医管办),无意见也请盖章反馈。
联 系 人: 赵 刚
联系电话:0564-3910905
邮 箱:420231988@qq.com
附件:《霍山县2021年深化医改工作重点任务(征求意见稿)》
霍山县2021年深化医改工作重点任务
(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发〔2020〕27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明确我县2021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县乡整合、防治一体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医改措施,夯实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果,推动健康霍山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经济的卫生健康服务。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智慧健康建设
1、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全民健康信息交互,促进县域内居民健康和诊疗信息互联互通,6月份启动霍山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诊治、护理、康复的全环节、一体化服务,实现生命健康全过程数据化管理。(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县数据局、县财政局、医共体集团,排序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医院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目标,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借助线上信息技术手段,助力线下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3月底前医共体集团要完善公众号功能服务,拓展预约挂号、在线问诊、门诊住院查询、缴费服务、远程医疗等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率,让群众享受“一站式”卫生健康服务体验。(责任单位:医共体集团)
(二)着力推动医防融合
3、提升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条件,加快前期工作,确保诸佛庵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综合楼、太平畈乡卫生院中医特色骨伤综合楼、漫水河镇中心卫生院异地迁建、下符桥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四个新建项目5月份开工建设,黑石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通过人才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为乡村医疗机构充实医生队伍,2021年计划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临床医生12人,争取为乡村定向培养临床医生21人,按质按量完成“万医轮训”任务。(责任单位:医共体集团、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卫健委)
4、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效。做实基本公卫为切入点,真正建立起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医共体集团要履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主体责任,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和激励措施,提高重大疫情和疾病防控能力,常态化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临床专科规范诊疗、疾病诊断优势,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不断提升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每季度开展一次绩效评估,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为基层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医共体集团)
5、提升牵头医院学科能力。医共体牵头医院外接医联体“天线”,内部加强心血管、神经内科、脑病科、胸外科等重点专科和肿瘤、创伤等专病中心建设,择优招聘30名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让更多的患者留在县域内就诊。县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建设争取年内完成,确保县医院医技楼建设项目2021年底前投入使用。县中医院要提升处理复杂病例能力,三四级手术比例要达到60%以上,逐步实现牵头医院优势学科(专科)病人诊疗不出县。2021年县域内住院占比稳步提高,力争达到85%。(责任单位:医共体集团、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
(三)积极推行分级诊疗
6、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加大基层“造血式”帮扶力度,牵头医院帮助各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年不少于一项,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级专家下沉长期驻点要落到实处,杜绝弄虚作假,下派期间,不得以其他理由召回,确保下派帮扶取得实效。卫健委每季度对下派人员驻点情况及帮扶成效进行督查,并纳入医共体年度绩效考核。建立通报、约谈约束机制,将下派基层一年作为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下派人员经考核不合格的,下派时间顺延至下一周期,直至考核合格。2021年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加大牵头医院转诊力度,提高转诊质量,提升基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021年下转住院病人占比达到10%左右,乡镇卫生院床位使用率达到40%,基层就诊率达到68%以上。(责任单位:医共体集团、县卫健委)
7、促进基层就诊服务水平提升。建立健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三医联动。制定县乡两级“100+N”和“50+N”收治病种目录,乡镇卫生院根据设备、人员和技术能力确定收治病种,并向县卫健委报备,对暂不具备完全收治能力的,牵头医院拟定能力提升计划,三年内帮扶达到“50+N”病种收治能力。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条件、转诊流程、保障措施。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强化乡镇卫生院转诊枢纽作用,对医疗机构凭转诊单逐级转诊病人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免费挂号、免费救护车接诊、免费提供餐券、提高报销比例等优惠政策。倡导医共体之间诊疗技术协作,完善牵头医院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合理设置收治“50+N”病种的绩效系数。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杠杆作用,严格分级诊疗平台监管,对越级转诊、诊疗的,不予医保结算。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责任单位:医共体集团、县医保局、县卫健委)
(四)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8、单独设置120指挥中心。统筹全县医疗救护资源,单独设置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120急救电话,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完善县医院、县中医院急救服务能力,在里山区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站,提升医疗急救能力,打造半小时“急救圈”,实现县域急救保障能力“一体化”。(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医共体集团、县财政局)
9、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和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快实施县医院感染病区建设项目,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提升我县重大传染性疾病救治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检验检测和预警处置能力。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作业指挥中心项目早日实施,建设集中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责任单位: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发改委、县财政局)
(五)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10、加强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统筹谋划运营方案,确保县中医院上土市院区建设项目2021年底前投入使用、高效运营。加强校地合作,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借助安徽中医药大学品牌优势,依托霍山职业学校教学平台,培养本土化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引进省内全国名老中医定期坐诊;培养学科带头人,增强业务水平和学术能力,遴选5名中青年骨干医生外出名院进修学习。牵头医院要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计划,不断加大对乡村两级中医药应用培训、指导、推广力度。2021年实现基层中医药门急诊占比30%的目标,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责任单位:医共体集团、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教育局)
(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11、建立健全医保支付和监管机制。推进总额预算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继续推进日间病床试点和“同病同保障”工作。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与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鼓励中医药服务发展。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建立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常态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专项治理。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完善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组织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措施,督促医疗机构完成约定采购量,保证药品供应,及时回款。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改革现行科室和个人核算方式,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
三、保障措施
12、加强组织保障。县医管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责,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强领导,制定配套政策,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卫健委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加强日常监管和考核督导。医管会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履职尽责。医共体集团要落实医共体建设主体责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确保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13、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对开展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举措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引导群众逐步转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医共体集团要加强医改政策宣传,积极开展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
14、落实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要求,严格执行医保基金和公卫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政策衔接,增强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和保障效能。强化激励引导,利用健康促进管理及医保基金包干使用考核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医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人事薪酬、财政投入、债务化解等医改政策的叠加作用,助推医共体建设健康发展。
15、强化跟踪问效。县医管会要加强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专题调研、督查调度、考核评估,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卫健委、医保、人社、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形成监管合力。要加强督查频次,层层传递压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建设工作中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拖拉、敷衍了事阻碍改革发展的要严肃问责,持续推进我县综合医改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