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管理
(一)建立爱国卫生管理组织,行政村主要领导担任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明确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二)健全爱国卫生工作制度,村民公约中有明确的爱国卫生工作内容。村内学校、企业等场所卫生制度落实。
(三)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村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率≥80%。
二、健康宣传与教育
(一)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卫生科普进村入户,群众基础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村内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个人卫生习惯良好。
(二)村委会、学校、卫生室(所)等公共场所设立明显的禁烟标志,有劝阻吸烟措施。
(三)村卫生室能定期开展除害防病等宣传活动;建有村民健康档案,逐步开展慢性病人、精神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
三、环境卫生
(一)村建设规划合理。道路、公共场地平整、硬化,道路硬化率达80%以上。
(二)有卫生保洁人员,清扫保洁到位;有垃圾中转设备、设施、果皮箱等公共环卫设施。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密闭运输。
(三)环境整洁,有绿化,有美化;柴草、杂物等分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村内及周边沟渠无成堆、散在和漂浮垃圾;无露天粪坑。
(四)村内企业、建筑施工、“五小行业”等场所卫生管理有序。
(五)家畜家禽实行圈养,禽畜圈清洁卫生,无蚊蝇孳生。
(六)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户活动,农户居室内外整洁。村民卫生习惯良好。
四、改水、改厕
(一)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供水设施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
(二)卫生户厕普及率75%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所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卫生室、学校、村委会等场所应有无害化公厕。
五、病媒生物防制
(一)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方法科学,不使用国家禁用药物。
(二)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村庄及其周围基本无蚊蝇孳生地。
(三)鼠密度达到国家标准,蚊、蝇、蟑螂密度基本得到控制。现场检查,室内鼠迹阳性率低于5%。
六、传染病防治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医取得合法执业资格。
(三)公共卫生职能落实,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
(四)近两年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