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6.30”严重洪涝灾害,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稳健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2.5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9.41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9.3︰59.2︰31.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3124元,比上年增加3211元。
二、农业
201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8884公顷,比上年减少254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0.27万吨,下降5.8%;油料产量4882吨,下降0.5%;茶叶产量6797吨,增长0.5%;蚕茧产量2055吨,增长0.1%;药材产量38083吨,下降1.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4508吨,下降11.6%。肉类总产量19280吨,下降2.8%。水产品产量12235吨,增长3.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947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58万千瓦,增长3.4%。化肥施用量(折纯)4591吨,下降0.6%。农村用电量7247万千瓦时,增长0.9%。实现农业总产值2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3.87亿元,增长6.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2.71亿元,增长4.5%;重工业增加值41.16亿元,增长7.8%。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增长11.6%、3.4%和14.2%。实现工业总产值359.36亿元,增长4.3%,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92.94亿元,增长9.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48.47亿元,增长5%;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9.16亿元,增长11.3%;木材加工和竹制品业43.22亿元,增长0.6%。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12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29.42亿元,增长4.6%。
2016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5.5%。资质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下降5.6%;利润总额0.83亿元,下降2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5亿元,下降7.5%,其中:工业项目投资81.68亿元,下降12.6%;第三产业投资43.26亿元,下降2%。房地产开发投资6.77亿元,下降3.2%。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27.58亿元,增长16%。
五、内外贸易、旅游
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亿元,增长11%,其中: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9.63亿元,增长9.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40万美元,下降25.7%,其中:外贸出口7317万美元,下降2.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948万美元,增长54.1%。
2016年,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省级推选单位,迎驾工业游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别山主峰、佛子岭成功创建省级研学基地。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7亿元,增长5.7%。
六、财政金融
2016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6.91亿元,下降12.2%.其中:地方级收入8.45亿元,下降13.4%;中央级收入8.09亿元,下降8.5%。税收收入14.81亿元,下降7.5%。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27.49亿元,增长13%,其中: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增长10.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1.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34.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5.6亿元,增长15.4%,比年初增加23.3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6.26亿元,增长11.5%,比年初增加10.9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16亿元,增长11.6%,比年初增加9.34亿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6年,全县基础教育校(园)105所,其中:幼儿园27所,小学56所,初中16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6032人,其中:学前教育7111人,小学14505人,初中8796人,高中5570人,特殊教育50人。专任教师3485人,其中:幼儿园336人,小学1461人,初中1059人,高中618人,特殊教育11人。
县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应流集团成功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县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6家。全年申请专利1359件,增长44.9%,授权专利654件,增长23.9%。科技兴农力度加大,新发展科技特派员8名,新申报组建专家大院2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1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
2016年,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28件,市知名商标4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6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1个,安徽名牌产品21件,市名牌产品16件。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家,市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县政府质量奖企业11家。我县被省质量工作领导组命名为“安徽省质量强县”。“霍山石斛”被中国品牌促进会列入品牌评价目录。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159家,广电“村村通” 10654户,公共电子阅览室17个,农民文化乐园省级3个、市级2个、县级3个,美好乡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农民文化广场21个。举办了2016年春节文化周、六安茶谷霍山黄茶节文艺演出、“六一”少儿文艺汇演、霍山县首届民族器乐大赛、“弘扬抗洪精神建设美丽霍山”文艺晚会、六安市第七届中国大别山歌会霍山分赛区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
组团参加了六安市第四届运动会,夺得13金、13银、24铜,举办了霍山县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二届棋类大赛、“青春建功 大美霍山”青年公益徒步挑战赛、九人制足球联赛、羽毛球赛、第五届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第三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赛。
2016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81个,其中:县级机构5个(县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计生妇幼保健总站),中心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12个,计生服务所17个,村卫生室130个,社会办医及个体诊所11个。
全县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开放病床1026张,其中:县级床位568张,乡级床位458张。
县乡(镇)两级卫生计生人员在编926人,其中:医护人员693人。全县乡村医生342人。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注册护士542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6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3657人,当年死亡人口2554人。0-17岁人口53160人,60岁以上人口66238人
2016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7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元,增长8.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开展,2016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24290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4500 人,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 412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32930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900人。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6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考核验收。已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2起,死亡21人,其中:火灾事故102起,无人员死亡;道路交通事故78起,死亡19人;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2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