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城管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以提升城市管理人性化、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心任务,全面提升队伍素质,维护城市秩序,改善城市环境。现将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城管铁军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每月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和主题党日活动,贯彻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围绕“六破六立”、主题教育等学习活动,组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交流研讨,提升队伍党性修养,并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形成自查整改台账,推动中心工作开展。全年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累计收集研讨材料约100份,党总支及6个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计84次,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支部上党课、各支部书记上党课共计10余次。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紧扣城市管理短板弱项,学习城管领域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现实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执法水平、提高办案质量。一是组织参加执法培训。先后组织执法人员50人次参加省市执法各类培训6批次,精选执法骨干参加轮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二是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条例培训。物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县物业企业近百人参加培训,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干净执法队伍。持续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持续深入开展“以案为戒”警示教育活动,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党组书记为干部职工上廉政党课。严格要求各单位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费开支审批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时刻提醒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洁身自好,坚决杜绝酒驾、赌博等违法乱纪行为。
(二)坚持依法行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1.市容秩序管理井然有序。持续推进“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及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开展市容市貌、流动摊点、农贸市场、活禽整治、户外广告等整治行动40余次,纠正出店经营6000余起,劝离违规占道、流动摊贩7000余人次,拆除废旧条幅4000余幅,拆除各类破旧残广告4000余平方米,清理广告灯箱、落地广告牌、伸缩棚400余个,在凯耀汇广场、玉带桥村部等处设置定点摊贩100余户。
2.规划巡查力度强劲有力。持续落实规划巡查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规划巡查力度,全力做好城区规划管理和违建拆除工作。今年在城区及物业小区共查处违建500余处,拆除违建19300余平方米,查处规委会交办案件6起,查处城区开发商违建行为2起,开展物业小区集中拆违行动10余次,有效遏制城区及物业小区违建的发生。
3.智慧城管平台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截至目前,智慧城管平台信息采集案件44526条,其中立案派遣23345件,自行处置21181条。应结案数23051条,实际结案数22892条,结案率为99.31%。全年共印发智慧城管工作通报12期,现场工作协调、督促办理25次。视频监控在线率保持96%以上,执法车辆GPS在线率95%以上。
4.夜间管理巡察常抓不懈。一是在错峰上班期间开展城区各路段、重点场所巡查,对于出现的流动摊点、出店经营、噪音扰民等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并开展城区建设工地巡查工作;二是重点开展午间、夜间违停车辆的管理工作,采用六安市违停采集系统,上传违停车辆信息,劝离或拖离违停车辆。
5.为民解忧回应民生关切。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和诉求,及时协调处置纠纷,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召开信访处置协调会100余次,累计办理市长热线、人民网留言、信访件等投诉1827件,按时办理回复率100%,此外办理人大议案5件,政协提案20件,其他平台投诉500余件。
(三)坚持便民利民,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1.统筹解决“停车难”问题。一是科学谋划停车场,解决群众停车难。积极利用城区闲置土地,稳妥推进便民停车场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群众的停车需求。今年投入120余万元,新建金皖西市场停车场、保安停车场、文峰北路停车场、经开区消防站大货车临时停车场和二中(原一中)停车场5处,极大解决市场、学校周边市民停车难问题及开发区大货车停车难问题;结合小区综合整治,通过减绿增位、空置区域施划停车位,新增小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4430个,最大程度解决部分小区住户停车难的烦恼。二是优化智慧停车措施,有效提升车位周转率。智慧停车项目现已覆盖城区19条道路,21个公共停车场,纳入收费的停车泊位4151个,停车周转率平均每个车位4.68次/天。新推出让利于民活动,增加停车场免费停车时长,提升周转率,方便居民停车。三是开展城区违停整治,有效解决乱停乱放问题。从公安交警、城管等单位抽调14名队员成立联合执法队,常态化开展车辆违停管理,为市民行车、停车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共查处违停12540辆,拖离摩托车、电瓶车2056辆。同时城管、消防救援、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加强对小区的乱停乱放管理,有效解决了小区停车乱造成停车堵,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保证了生命通道畅通。四是开展物业小区“停车难”专项治理。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议价协商、宣传引导、征求意见、增划停车位、健全车辆管理制度等措施,两个小区停车管理实现常态化,受到了广大业主的好评,也为我县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一整套可复制推广模式。
2.开展“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宣传。自全省开展“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以来,对城区的中兴、金昆、金皖西市场进行改造,完善市场内部硬件设施,改善市场购物环境。加强“文明菜市”等十项暖民心行动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二是引进社会资本,创优消费场景。通过“双招双引”引进霍山甄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保安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并托管运营,通过改造升级,甄选智慧农贸(原保安市场)已成为业态完善、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管理有序、消费放心的综合性农贸市场。三是聚焦短板弱项,强化长效监管。完善市场及周边环境,强化日常秩序维护,杜绝出摊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完成老淠河临时市场搬迁及淠河路周边夜间管护工作,妥善安置市场经营户至霍山县智慧物流园;开展金皖西市场综合治理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改造、整治方案;狠抓消防安全,开展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大检查3次,梳理消防安全隐患3处,消除各类易燃易爆物品近100余公斤;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文化育人丰富百姓生活。一是挖掘文化元素,打造主题街巷。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改造街景街貌,传递精神文明。今年新打造“非遗巷”、“交安巷”、“节气巷”、“初心巷”、“百合巷”、“黑石渡路巷道”、“家风巷”、“健康巷”、“百福巷”等特色文化巷道。二是建设口袋公园,丰富休闲活动。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结合“微提升”项目,在天池瑞景小区东侧建设口袋公园,配备健身器材、娱乐空间、休闲步道,丰富周边百姓休闲活动。三是改造老旧小区,焕发蓬勃生机。对淠河路沿街等城区多处区域墙体立面及周边环境进行维修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让老旧小区换上“新颜”。四是创作景观小品,扮靓街头文化。新增潜台路景观小品,融入“共建文明城市、倡导文明新风”元素,文宸悦府小区外侧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文峰南路路段打造水文化主题墙等。
(四)坚持夯基固本,城乡环卫提质增效
采取全县一盘棋管理模式,坚持“一把扫帚扫到底,一辆车子运出去,一把尺子量到底”,配足保洁人员数量和收集、转运、处理设施。
1.城区环卫质量全面提升。通过开展“清爽·霍山”环卫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推深做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提升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一是加强城区保洁力度。进一步固化优化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人行道冲洗、全天候保洁、雾炮降尘”的作业机制,增加重点路段保洁人员配置,重点路段拉网式冲洗清理,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二是开展牛皮癣整治行动。今年清理城区干道非法小广告4500余条。外墙、栏杆、书报亭、空调外机等区域保洁做到日有日清、即查即清。三是及时更换清洗垃圾桶。今年城区主干道共更换垃圾桶1200余个,按标准每50米两两定点摆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按时清洗。四是联合开展河道保洁。组织河道养护工对幽芳河、高庙河、南城河、北城河等河道开展联合清理,今年累计清理垃圾、树枝、水草等杂物约30吨。五是开展垃圾收运与中转站保洁。合理调配人员、车辆开展垃圾清运,垃圾中转站内保持清洁无异味,地面无散落垃圾、无污水污渍,墙面无粘附物、无明显污迹。六是规范垃圾无害化处置。截至目前,县域内生活垃圾累计焚烧量约5.8万吨;清运建筑装潢垃圾75246吨,资源化利用31524吨;垃圾填埋场共处理净化渗滤液30751吨,全量化处理2725吨,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农村环境卫生持续向好。一是按时组织县级考核。目前共组织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12次,向乡镇、水上执法局发通报12期,向保洁公司发通报12期。二是督促乡镇加强监管。指导督促各乡镇对保洁公司进行按月考核,每月上、中、下旬各开展一次,保证农村环卫工作常态长效化开展。三是完善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收运设施,优化收运队伍,细化收运标准,强化作业规范,保证农村环卫各类设施各项环节正常运转。全年累计修缮各类环卫设施330余起,补建毁损收集站点(环保收集桶)8座。四是更新环卫基础设施。根据规定,今年对255座数字环保深埋桶、276辆燃油(电动)保洁车辆、17辆侧挂车、18台割草机、329个点位视频监控集中进行更换,同时按照程序对残值进行了公开拍卖,转让款45万元已全部缴存国库。五是组织实施表彰活动。根据《霍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霍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规定,依据月度考核结果,评选出与儿街等6个乡镇、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葛继平等32名同志为先进单位、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并发放荣誉证书、兑现奖金,极大地调动乡镇监管工作积极性。
3.垃圾分类全域有序推进。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分类项目于2022年5月投入试运营,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16个垃圾兑换超市(分拣站)、16座户外智能投放站,135个村建立270个垃圾分类亭、配置132000余个垃圾分类桶,采购2台餐厨垃圾运输车、2台再生资源回收车,改装270辆分类收集电动(燃油)车,安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1套。采取积分制方式,鼓励村民将可回收垃圾送往垃圾兑换超市换取积分,提高村民积极性。利用现有垃圾收运网络,定期将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二是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城区生活垃圾分类4个试点项目于2022年1月正式开始运营。一期在南岳花都、名邦中央公馆2个小区(2469户)、县行政中心办公楼和城东小学2个公共机构开展试点,运行良好。二期在4个小区、5个公共机构(县医院、中医院、县一中、县二中、汽车站)、3个商业综合体(凯耀汇、建材市场、新天地)和1个主题公园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目前正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定期在小区和公共机构进行宣传小活动,让居民学习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文明意识。同时在城东小学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进校园活动大型宣传活动,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
4.渣土运输管理做实做细。通过主抓城区渣土(建筑垃圾)处置及运输秩序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渣土运输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审批渣土处置项目40余个,核准建筑垃圾运输路线160次,处理建筑垃圾(渣土)规范处置问题30余个。今年以来开展2次渣土运输扬尘治理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起,有力地维护了城区渣土处置和运输秩序。
(五)坚持服务至上,物业管理精益求精
霍山县城区现有住宅物业小区57个(其中:封闭成熟小区31个,零散开放小区26个)。规划设计总户数42697户,建筑面积601万平方米。物业小区建立党支部41个,党组织组建率100%。物业服务企业32家,企业服务覆盖率100%;组建物业企业党支部20个,党组织覆盖率100%。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含6个物业管理委员会)54个,组建率达94.7%。
1.全力做好“皖美红色物业”创建工作。一是建章立制。制定《霍山县“皖美红色物业”创建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县委组织部牵头的“皖美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物业管理共治合力,定期解决在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二是组建行业专委。8月份成立物业行业党建专委,加强物业行业党建指导工作,全县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20个(其中18个企业成立了4个联合党支部),物业行业党组织覆盖率为100%,引领了物业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三是申报市级示范小区。今年申报5个市级示范小区,通过以点带面、树立标杆,促进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其中东湖兰庭和阳光丽景小区被评为市级示范小区,名列全市第三名,仅次于金安区和裕安区。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社区书记、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六安市物业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学习4次450人次,开展普法进小区10次,普及了物业管理法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2.综合执法进小区逐步经常化。开展小区综合整治,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成立了综合整治组,积极开展小区停车管理、消防通道治理、飞线充电收缴和流浪犬收容行动,联合进行了60余次执法进小区治理行动,管理小区及周边机动车辆1700余辆、拖移220辆、收容流浪犬200余只,整治飞线充电和电瓶车乱停乱放现象,有效排除了小区消防通道堵塞、流浪犬只伤人等安全隐患。
3.房屋维修资金使用较规范。探索资金增值方式和优化应急使用流程,充分提高资金使用率。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管”模式,每月对账,定期盘点,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并将1200余万元的增值收益计息到户,确保业主权益。
4.小区安全隐患排查实现常态化。联合消防救援大队集中对小区高层无水、高空坠物、火灾隐患和装饰装修动火作业等安全隐患按季开展排查,对查出来的问题,都想尽办法加以解决。仅今年上半,共排查出12个小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层无水问题(正在解决),集中开展了高空镂空字拆除行动4次,面积在700多平方米,按月开展以消除火灾隐患为目的的楼道清理活动,消除包括飞线充电等火灾隐患点300多处。
5.小区环境治理得到了较大提升。开展对万象城、邓家巷等10余个个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配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打造小区文化、楼宇文化等。加强物业小区充电桩和垃圾分类点设施建设,安装新能源充电桩187个,二轮车充电口5611个,电瓶车充电棚145个,有效解决居民充电难等问题。推进垃圾分类,投资960万元在名邦、南岳花都、碧桂园等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6.对物业公司测评有了新方式。测评实行市场化,聘请第三方测评公司进行测评,通过现场走访、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对全县物业企业的物业服务质量及业主满意度等进行考核测评,并及时将测评结果通过多渠道张榜公布,测评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将运用“红黑榜”制度促进物业企业服务提升,推进考核结果综合运用,对连续末位的物业服务企业纳入信用评价系统并建议退场。
一是物业管理良好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城管局“单打一”现象较突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企业服务水平低、业主要求较高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城市管理在“重难点”问题上没有大的突破,“停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