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如沐,霍山县太平畈乡高山铺村的瓜蒌基地里,棚架上的藤蔓和瓜叶都已经枯萎凋落,瓜架下吊着的一个个色泽金黄的瓜蒌炫耀着自己成熟的大肚腩。务工的村民们正抢抓当前晴好天气采收瓜蒌籽,她们手提塑料桶在瓜棚间来回穿梭,满怀丰收的喜悦。
“种瓜得瓜”喜丰收
“今年年初,我们集中流转了村里的50亩闲置荒地打造了这片瓜蒌基地。籽实较大的瓜蒌9号我们种了40亩,瓜蒌20号也试种了一些。”高山铺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大江自豪地说。“今年虽然旱情严重,但在村民的精心管护下,我们的瓜蒌长势很好,像这样一个瓜蒌有200多粒瓜籽。9号瓜蒌籽平均每颗有0.31克,比一般的瓜蒌籽要大很多!”
刘大江随手从瓜架上摘下一个瓜蒌,掰开一看,金黄的瓜瓤里黑亮的瓜籽个个饱满。刘大江说,瓜蒌一年栽种,当年收获,多年受益。不仅瓜蒌籽可做休闲食品,瓜蒌皮、瓜蒌根还可以做中药,非常适合高山铺这样的山区坡地种植。
“我家有4亩地流转给了村里,每年土地租金就有1600多元。我们这些在家的老年人也能就近务工,一个月下来,还有将近3000元的收入。”正在地里忙活的村民伍华东乐呵呵地说。
高山铺村地处“中国石斛之乡”太平畈乡西南部、鄂皖两省交界处,是全县西南最偏远的村落。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山地气候为该村大力发展霍山石斛、天麻、茯苓等名贵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中药材种植和相关产业。
2021年6月,由霍山县检察院、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霍山县审计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第八批驻村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这支“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提高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核心,与驻点村联合成立“高山铺村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向浙江等先发地区学习,结合本村实际,探索适合村情实际、可递进推广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鉴于高山铺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山小气候,2022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适应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久的瓜蒌种植。
“今年第一年种植,估计可采收瓜蒌籽2500公斤,明年瓜蒌进入盛果期,估计能采收5000公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100元∕公斤计算,仅瓜蒌一项今年就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5万元。”正在一处闲置民房里加工淘洗瓜蒌籽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刘高粗略地算了一笔账。
从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到春季扶苗上架、夏季抗旱保苗、秋季施药防虫、冬季采收洗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勤地肥,“种瓜得瓜”,基地的第一季瓜蒌喜获丰收,让今年的高山铺村集体经济淘到了“第一桶金”,也让周边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智慧农业”上高山
在高山铺村短冲湾村民组新建成的30亩蓝莓基地里,一株株新栽的蓝莓苗正沐浴在初冬的阳光下。
“今年11月初,我们抓紧工期完成了蓝莓基地种植和灌溉设备安装。这里一共种植有3 个品种,蓝莓一号、灿烂和绿宝石。最早的蓝莓一号明年5月中旬就能挂果了。果期可以从每年的5月下旬一直到7月下旬。”高山铺村党支部书记伍仪昌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莓园边,心里满是憧憬。
蓝莓园旁边的小溪边,一处刚刚建成的智能泵房里,机器“嗡嗡”运行,设备显示屏数字闪烁,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冬季蓝莓进入休眠期,暂时不需要浇水灌溉。天气预报说,今年入冬后雨水较多,气温骤降,这台智能水肥一体机也提示要尽快清空管道存水,避免管道损伤。”蓝莓园管护人员李博知介绍说,“这种盆景式栽培方式,全地膜覆盖,全智能灌溉,水、肥都是由滴灌泵房通过这些粗细不同的管道统一输送,30亩基地一个人就可以实现全程管护。”
蓝莓是广受好评的保健水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自然界中有来源于不同种水果和蔬菜的超过300种不同的花青素,其中蓝莓所含花青素量最大最多,也最有药用和营养价值。
目前,太平畈乡投资260万元,在高山铺村和太平畈村建有两个蓝莓基地,建设安装包含水泵、水肥一体机、数字化控制器以及滴管设备等两套智能化灌溉系统,通过下载专用的手机APP对蓝莓园实现远程操控。
这套全天候、无人化、精准化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新农具”能够自动灌溉、按需施肥,精准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溉流量,实现水分、肥料、湿度等环境要素的智能调控,提高蓝莓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有效节省人工和节约资源,大大提升管护质量,带来“智慧农场”全新体验。
太平畈乡蓝莓园是当前全县首批村集体经济采购并使用智能灌溉系统,促进了高山蓝莓的标准化、科学化种植,为全县新型农业种植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效克服了农业管理专业人才不足的短板,探索出高素质农民培育新路径。山区农业开始走进“智能时代”,为农产品增产增质提供了坚强保障。
产业是致富之源,兴旺之基。近年来,高山铺村积极探索发展瓜蒌、蓝莓、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种植,按照发展产业、科技服务的要求,促进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让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2022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比2021年增长225%。
“现在时代变了,咱老百姓也得学着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才行。有了智慧农业的加持,高山铺村可以更加有效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老百姓都富在产业链上,逐步打造集智慧农业、体验教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村,努力开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集体与村民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新面貌。”伍仪昌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