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霍山县乡村振兴中心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总结

霍山县乡村振兴中心2024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5-02-06 16:00 信息来源:霍山县乡村振兴中心  字体:[  ]

2024年度,霍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脱贫基础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拓展,长久永久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聚焦责任落实强化政治担当

1.坚决扛牢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深入贯彻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持续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牵头责任行业部门合力推进责任、乡镇主抓责任、单位定点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形成全力守底线、层层抓衔接、合力振兴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持续精文简会减少督查调度频次,提升工作效率。2024年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县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推进会、调度会,研究部署有效衔接工作12、同比减少50%2024年开展县级巩固成果督导调度6、同比减少53.84%

2.坚决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县直行业部门各司其职,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三保障一安全”、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资金管理等重点工作,实现责任链条衔接到位、工作闭环管理到位,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局面。严格执行部门数据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部门会商制度,每月开展部门预警信息比对,部门推送预警信息3588条,全部入户核实、处置化解。

3.坚决压紧各级帮扶责任。省、市、县直129家单位4398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县直105家单位包保50个重点村2024年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和引进资金4011.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8个,购买和帮销农产品468.66万元。选派第九批50支驻村工作队、140名驻村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省级选派6人、市级选派35人、县级选派99人;57名优秀干部选择继续留任】,积极谋划、整合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39个,带动集体经济增收400余万元

(二)聚焦政策落实,提升核心指标

1.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一是义务教育全员覆盖制定控辍保学方案,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发放教育资助1261.90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14019人次,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474人次231.3万元二是住房安全全面保障持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排查鉴定,坚持应改尽改原则,年度实施35户危改【脱贫户7户】,已全部完工。三是医疗保障托底惠民。累计资助特困、低保及监测人员等困难群体2.15万人742.88万元,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参保动态全覆盖。全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共计就诊11.75万人次,医疗总费用14568.37万元,三重保障累计支付12210.03万元,综合补偿比83.81%四是饮水安全重点投入深入推进区域供水规模化建设,投资2.14亿元,新建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处、新建或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22处,受益人口9.49万人

2.持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落实产业帮扶资金9394.655万元,占比63.07%,安排产业项目49个。新建和完善68个农业特色产业帮扶基地,360家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3549户脱贫户增收,完成实施自种自养项目9841个,发放产业奖补资金63281398.97万元。大力开展农旅产品培优行动,建设霍货有名乡村振兴馆20个。新增小额信贷12124985.39万元,全县小额信贷余额11364622.19万元,无逾期贷款。

3.持续促进群众稳岗就业。全县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193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乡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149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14家就业帮扶车间优先吸纳95人就近就业,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就业“三项指标”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4.持续巩固兜底保障成果。比对摸排脱贫不稳定人口784人、边缘易致贫人口222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65人,符合条件纳入低保1148人,特困供养59人,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发放城乡低保金12.56万人次6322.39万元、特困供养人员供养金2.57人次2420.46万元。

(三)聚焦工作落实,筑牢防贫底线

1.深入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一是持续强化动态监测。组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落实基层网格员1565人,实时监测全县所有农户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收支变化等情况。开展集中排查,全覆盖排查农村人口85090338047人,完成集中排查发现问题整改147个。二是持续强化动态管理。健全部门信息预警机制,入户核实预警信息3588。常态化开展监测识别,今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87285人,制定帮扶措施596条,标注风险消除36116人,全县现有监测对象11703677【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951户2984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19户693人】,无一户返贫致贫。三是持续强化精准帮扶。精准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15041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98876条,户均6.5条。推广一码申报”“一户一码,发放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宣传折页。

2.深入抓好帮扶产业高质发展。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推动帮扶产业实现从有到优、从有到特的转变,产业帮扶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目前,我县四个一批产业帮扶项目394,项目总投资3.7063亿元【其中:巩固一批实施项目2762.9274亿元;升级一批实施项目720.5472亿元;盘活一批实施项目420.2171亿元;调整一批实施项目40.0146亿元

3.深入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安排208万元支持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项目,全县3148名搬迁劳动力中3028人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96.2%。我县推动数字服务向易地搬迁安置区延伸覆盖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刊发推广。

4深入抓好资金项目管理。全县到位衔接资金14896万元【中央4812万元、省级2799万元、市级2435万元、县级4850万元】,安排80个项目【到村项目5410132.345万元、到户项目264763.655万元】202412月底均已全部完工,资金支付率100%完成11.27亿元扶贫(衔接)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建立项目资产管理、管护、收益、处置四本台账,构建项目资产全流程管理体系。

(四)聚焦整改落实,补齐短板弱项

持续抓好问题排查整改。针对2023年度巩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印发了《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共认领5811个具体问题,制定27条整改措施、明确17个整改责任单位,已于20248月底全面完成整改,9月初完成销号。切实抓好全市督查暗访反馈问题、自查发现问题等一体整改、持续整改,以扎实的整改成效助推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五)聚焦成效巩固,促进有效衔接

1.千方百计促进增收。按照最新口径核实测算农村居民收入,杜绝弄虚作假、算账增收,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6元、同比增长7.0%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全省居民平均增速

2.持续壮大集体经济。2024年底,全县集体经济村均经营收入达66.76万元、同比增长12.7%,村均经营收益达54.41万元、同比增长15.96%。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强村63个,比上年增加14个,占比达47.37%其中收益200万元以上强村1个、100-200万元强村13个、50-100万元强村49个】

3.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财政衔接资金及扶贫项目问题资产、防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等调查活动,省财政厅到我县专题开展衔接期后乡村振兴资金调整优化工作调研,为过渡期后政策转型、工作转段早做谋划、提供决策。

 、典型经验

)易地后扶数字化霍山县以数字化为引领,围绕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服务向易地搬迁安置区延伸覆盖。充分利用霍山三农云大数据平台延伸开发易地扶贫搬迁模块,可视化展示55处安置点1670户搬迁群众就业、产业、后续扶持情况,有力保障全县3028名搬迁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更有效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霍山县推动数字服务向易地搬迁安置区延伸覆盖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刊发全国推广。

(二)冰天雪地“变金山”。霍山县漫水河镇因地制宜,利用山高岭大、溪流众多的地形特点,打造大别山滑雪场、大别山溪降、大别山欢乐谷等爆点项目,形成春赏花、夏溪降、秋探秘、冬滑雪旅游新格局,以农文旅融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以来,该镇引导群众改建、新建民宿、农家乐近30家,户均增收12万元。打造红灯笼辣椒示范种植、品种提纯、春提秋延三大基地,带动群众累计种植3000亩、户均增收约4000元。打造环大别山区生态百合种植示范片5000亩,年产3000吨的百合干,带动户均增收约8000元。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漫水河实践获省委办公厅《内部通报》表彰并全省推广。

(三)产业振兴石斛记立足霍山石斛特色资源优势,制定出台《石斛产业发展规划》《石斛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探索石斛产业的两山理论转化模式。全县种植石斛面积2.01万亩,已建成集石斛种植、加工、科研、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石斛产业集群区,霍山石斛产业综合产值67亿元。霍山石斛种源基地太平畈乡石斛生产加工、幼苗种植等岗位每年用工5000多人,临时用工达20多万人次,带动稳定脱贫户10663293人。太平畈乡人均存款近4万元,该乡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四)特色民宿“莫干山”。霍山县坚“旅游兴县”战略,以发展民宿经济为突破口,推动“生态民宿”与“乡村文旅”紧密融合,充分提升衔接资金使用质效,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引来更多源头活水。2016-2024年,全县投入财政衔接(扶贫)和移民后扶资金1.1亿元,建成47个民宿项目,年营业额5440万元,年接待游客17.3万人。大化坪镇茶源民宿部落项目每年接待旅客3500人次,年均销售额120万元。花美时民宿集住宿体验、大型会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解决200余人的常态化就业,年营业利润超300万元。霍山县以衔接资金撬动特色民宿发展做法被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采用推广。

(五)全域旅游“大文章”。我县持续推进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全域旅游样板区战略,编制《霍山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4-2035年)》,印发《关于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全域旅游样板区的实施意见》《霍山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霍山县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霍山县加快旅游民宿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围绕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新居地建设目标,构建形成一环、两核、三组团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开发了乡村四时精品旅游线路和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温泉小镇、三家村、西山药库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2024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26.3万人次,综合收入32.42亿元全县约有10万余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红利,人均增收1万余元

)村企协作“双赋能”我县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共赢共兴为导向,通过开展经营性合作、技术性指导和公益性帮扶等举措,将民营企业资源优势和乡村发展需求高效对接,村企协作成果丰硕。全县共有162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兴村项目199个,兴村91个,其中投资经营类项目122个,投资总额8.8亿元,提供10000多个就业岗位,建设霍山石斛、中药材、茶叶、蔬菜、油茶、生态有机鱼等特色产业基地78处,农产品加工基地45个,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2295万元。天下泽雨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以资金或土地资源入股,共同参与石斛生产加工,公司每年季节性用工5000多人次,固定招工120多人,带动户均年增收4万多元。我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经验做法在全市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