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对全县0-14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包括听力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智力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训练等项目。如项目内名额不足,县内再开展自己的康复项目,应做尽做,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精神康复医疗项目。
为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及住院医疗救助项目,对长年服药精神病人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补贴,对重症精神病人开展住院补贴,除了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可以住院外,继续与县内医院合作,为精神病住院病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
3、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项目。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残疾人配备最适用、适实、适合的辅助器暗,为全县400户残疾人开展辅具适配进家挺项目。加大投入完善重度残疾人的个性化的康复项目。
4、“假肢助残”项目。
为解决困难下肢、上肢等缺肢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实际困难,对全县困难有需求大腿、小腿等缺肢者免费安装假肢、矫形器。
5、“光明关爱”项目。
告之帮助白内障患者享受迎驾光明行。为扩大康复救助覆盖面,让更多视力障碍对象享受到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6、实施好中国残联七彩梦抢救性康复项目、福彩公益金康复项目和省残产的其它康复项目。
7、开展“助行通达”项目,计划救助重度残疾人180人。
8、继续做好精准康复,做强做实16个康复服务点,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的康复服务。
9、做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民生集中宣传月”等节日的康复宣传活动。
10、做好康复队伍人才培训,积极组织康复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召开的各类康复培训班及会议,并做好乡镇及服务机构的相关康复业务的培训工作。
11、做好残疾人康复民生工和及精准康复基础工作及日常工作。做好督查、终期检查、验收准备工作。对困难精神病患者救助、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县残联进行抽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1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年底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及省市级第三方评价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