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贯彻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各项经济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预计可实现全区经营(销售)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8%,税收收入27.28亿元,同比增长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进出口1.25亿美元。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政治引领,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非公企业党建方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着力绘就非公企业党建新蓝图。224个非公企业纳入省管理平台,年度新组建党支部8个,组建率达47.32%。继续落实常态帮办工作、党建指导站实行月度例会制度和每月站内党建指导员走访党支部助企活动,目前共收集问题28个,解决20个。开发区“暖心党建”入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全国年度百佳园区党建品牌案例。主题教育开展方面,按照上级部署,组织园区79个党组织稳步推进主题教育工作,指导各党组织完成计划制定、学习研讨等工作。党风廉政及效能建设方面,紧盯关键时间节点、重要岗位等开展监督检查,深化作风建设。围绕开发区工委管委中心工作,重点开展工程项目、文明创建、安全生产、服务企业等监督检查,全年共开展工程建设督查6次,文明创建督查2次,安全生产督查1次,“四送一服”服务企业督查2次,环保专项督查1次,印发督查通报9期,以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坚持执纪从严、问责到位,压实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常态长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舆论氛围。巡视整改工作方面,坚持严的作风、实的要求持续推进省委巡视整改、市委第二提级交叉巡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建章立制长效坚持,坚决遏制各类问题反弹。
(二)聚焦产业集聚,双招双引成绩显著。
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不动摇,紧紧聚焦主导产业,顶格推进谋划。围绕融入长三角、链上大合肥、牵手大上海,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产业集聚效益不断凸显,产业规模不断做大。依据“3+2”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推动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共有恺文重工智能起重机生产、智栋新能源汽车制动片生产、永泽电机机壳加工等14个项目签约入驻。截至目前,高端装备基地54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49.6亿元,利税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6.1%。在绿色食品方面,有七哥绿色食品深加工、霍斛魂之草即溶霍斛饮品深加工、轩鞍果葡糖浆及植物蛋白生产等8个项目入驻。今年以来,绿色食品产业基地31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49.94亿元,实现税收1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31.6%。
2023年新引进入园项目38个,总投资160.73亿元。开发区自主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11月份待上会签约项目4个及确定投资项目2个(含10亿元项目一个)。全年分别赴沪苏浙等地区开项目对接会10余次,考察项目40余次,获得有价值线索项目15个,不断充实线索项目库。加强对接跟踪服务,力争福建金竹竹业、广东澳亚电机等线索项目明年初实现签约。
(三)做好要素保障,承载能力日益增强
区域规划稳步推进。围绕开发区15.32平方公里区域范围,扎实做好空间规划、调区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现已完成《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调区规划》初稿。园区规划环评已启动修编待上报。厂房建设提档加速。完成高端装备标准化厂房(盈田3期)6幢约8.7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陪套施工,12月底可完工。基础配套全速跟进。先后实施华美项目场平工程以及铜锣寨路周边场平工程,完成意思特、御科、锐嘉、中斗、宝瑞、恒鑫及固美等新项目的场地平整约1500亩。新铺设集中供热管网5500米。对约90万平方米的绿化养护项目进行测绘,对320公里雨污管网及企业接入情况进行勘察并形成成果报告,为下一步项目建设、雨污分流治理、管网建设以及园林绿化、路灯、道路管网移交工作做好准备。全面加强开发区内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开挖的审批和监管。
(四)围绕机构运转,财政金融保障有力
积极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政策兑现。新谋划成熟项目3个(徽行供热项目、农发行转型升级项目、工业污水处理厂及管网TOT项目)。其中,供热项目获批并放款2050万元;农发行转型升级项目待批;计划筹资3亿元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已组织专家论证正在按公开招标流程推进。谋划专项债项目4个(总投资3.25亿元的固体废物收储转运中心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8亿元的高端装备标准化厂房项目、总投资4.7亿元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提升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538亿元的综合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税收收入3.97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能完成税收4.85亿元。按时兑付各进驻企业招商引资奖励及扶持资金 5300余万元。
(五)持续“一改两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深化“四送一服”走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推动园区资源要素和干部时间精力向服务企业倾斜。优化联系包保清单,班子及二级机构负责人重点联系企业39家,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加强项目调度,建立重点项目周调度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以服务水平提升促进项目建设推进,力争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2023年新开工项目20个,开工率达52.6%。创新实施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招商、双创、环保、应急、规划等部门定期对接,全面承接赋权清单,实现入驻项目“一张清单”办事。将服务大厅搬至一楼大厅,主动靠前服务,“一站式”帮办代办,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力做金牌“店小二”,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双创中心共收办各类行政许可及便企服务项目463件,受理企业事项169件均办结,协调解决日常问题88件。
(七)有效整合资源,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坚持规划为引领,认真谋划开发区国土空间再造行动,切实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推动“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变。全面推广“标准地”制度,今年以来,按照“标准地”要求出让8宗工业用地共417.17亩。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土地节约利用水平,2022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全省排名第40位。
稳步推进《霍山经济开发区低效企业闲置土地处置(2022—2024)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企业资产现状,按照“整体出让、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破产重组、收回储备”等“五个一批”方式,结合“退二优二”项目,科学制定“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引进符合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的项目,实现“腾笼换鸟”。今年以来,已完成处置低效僵尸企业14家,盘活土地502.45亩,通过二次招商,新引项目8个。
(八)致力统筹发展,治理水平有效改观。
生态环保狠抓不放,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首创“生态环境与招商双创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做到部门联合、服务前移,实现“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站式服务、一跟到底”。充分利用“环保管家”服务和“三个全覆盖”中控平台,打造“平台+监管+政务服务”的智慧环保初步形成。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并印发《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及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对园区工业企业、历年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群众关切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整治,累计检查企业243家,发现问题企业378条,逐一编制整改清单,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33份,有效保障了生态环境水平。
安全生产积极作为,牢牢把握“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拧紧责任链条,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提醒服务,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或“提醒式”检查服务220家次,排查出隐患290项,下发各类风险隐患提示表(单)98份,下发行政执法文书50家,责令停业整顿3家,对2名生产负责人及1家企业做出行政罚款措施。
文明创建持续发力,把文明创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乡建设、惠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开发区各单位各部门持续发力,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全力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全员参与、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建立区域包保机制和督查巡查机制,每月开展联合督查不少于1次,常态化推进,持之以恒坚持。年度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对园区内交通干道、城市绿化、公共设施等进行及时维修整治。
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在考察学习周边开发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完善机构、薪酬、财税制度改革,以“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为抓手,探索市场化运作,进一步释放发展内生动力,为实现赶超发展提供动能。从乡镇抽调10名年富力强青年干部到考开发区挂职,选派1名干部到浙江宁波挂职锻炼。。
合作共建成果初显,紧紧抓住上海青浦与安徽霍山对口合作重大机遇,积极与青浦工业园区互访互联,不断深化交流合作。组织举办安徽霍山—上海青浦对口合作交流会,于7月份与青浦工业园签订了《关于设立上海青浦工业园区霍山分园的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