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街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与儿街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各项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抓项目、促投资,发展速度集聚新动能。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全年实施重点投资项目14个。投资2000万元实施高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投资900万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8.46公里联网路道路硬化和3.5公里大中修道路,凡冲茶旅融合一期、凡冲军旅拓展训练和指封山育秧工厂项目已建设完成,百福庵湖羊养殖和霍仙草堂石斛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先后“走出去”招商5次,签约项目1个,投资金额达1亿元,重点在谈项目2个。霍仙草堂石斛园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已投资1400万元,完成排水、绿化基础设施及1000㎡观光种植大棚建设。
(二)坚持激活力、增动力,产业发展实现新跃升。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2万亩,完成秋种任务1.12万余亩,粮食总产量超0.43亿斤。落实推广机插秧3.048万亩,在指封山村建立550亩省级精耕细作示范点,同步开展5项技术试验示范,实施100亩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示范。百福庵、指封山、石河等村建立5800亩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完成第一批耕地恢复690亩任务,并落实第二批耕地恢复865亩,完成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国土绿化森林抚育等9000余亩。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围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紧盯五大“黄金产业”,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以“村集体+合作社+大户”产业发展模式,新栽种桑苗7万株70亩,饲养蚕4560盒,已收成茧产值946万元,预计全年茧产值1100万元。以山王河村集体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艾草产业,年销售额预计400余万元。培育石菖蒲、芍药、百合、白芨、博落茴等特色中草药产业基地4000余亩,建设葡萄、红提、黄桃、蓝莓等一批优质林果生产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依托“三线”文化与资源,打造真龙地村、凡冲村为主线的文旅产业,真龙地珑瑚庄园、少间-观凡里、润泽居、斛乡云居等民宿健康运营。真龙地露营地、凡冲茶海研学基地,推出的采茶制茶、篝火晚会、真人CS对抗等活动,接待游客量达7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余万元。今年成功举办“抱团谋发展 悦享游乐购”农文旅企业座谈会、凡冲开茶节、“新徽菜名徽菜”桑荷主题厨师大赛、“荷你相约 浪漫一夏”啤酒龙虾嘉年华,截至目前共计吸引旅游约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0万元。
(三)坚持固成果、促提升,乡村振兴再添新成就。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针对全镇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115户3137人,落实帮扶措施7632条,对县级反馈的278条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处置到位;稳岗就业持续向好,全镇脱贫人口务工1344人,监测对象务工131人,发放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贴428人21.4万元,光伏开发公益性岗位21人,资产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33人,开展技能培训91人次。社会保障全面加强。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贯彻“应保尽保”的工作原则,今年累计新增低保98人,新增特困18人。发放农村低保金613.85万,1.16万人次;城镇低保金22.40万,378人次;发放特困补助198.96万,0.21万人次;发放孤儿生活费31.58万,90人次;发放高龄津贴33.21万,1.06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18.77万,75人次。为20户残疾人提供“阳光浴室”上门安装服务,完成2户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作。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以“五清一改”和“三大革命”为抓手,结合沙凡路绿化提升和105沿线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共计清理乱搭乱建86处、拆除破旧广告牌12处和道路及绿化种植修剪57000余平方米。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推进14个美丽宜居点建设和真龙地村张士冲省级中心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门前三包、网格管理、文明创评工作机制,群众清洁卫生意识不断提升。
(四)坚持防风险、守底线,平安建设呈现新局面。
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信访突出问题,接待答复一次性来访咨询78余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0件,办理答复市长信箱、网上信访等事项12件。开展夜巡180余次,包保稳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2人。镇领导班子接访下访走访31次58人次,调解率100%,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安全生产扎实有力。完成九小场所、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检查26次;烟花爆竹专店、加油站安全检查25次;燃气用户再排查再整治1069户,发现隐患420户并及时整改到位。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防溺水等各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44条、水域安全隐患点669处,设置警示牌317个。
乡村治理稳固增效。培育打造“与民共商”党建品牌,开展“微协商”“庭院协商”基层治理体系。围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传统节日,组织开展送春联、闹元宵、缅怀先烈、包粽子等活动8次。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已评选“最美庭院”200户,“文明户”92户,发放文明积分9200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累计开展扫黄打非工作6次。
(五)坚持学思想、转作风,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学习教育成效明显。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主题党日共计组织学习22次、开展专题研讨4次、沉浸式学习3次、调研观摩2次、撰写研讨材料40篇。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全镇开展集中学习82次,参与学习党员达600人次。依法行政持续巩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收集社情民意96件,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办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省级转办件、市长信箱件230条,办结率100%;依法公开政务信息930条,行政透明度持续提高。廉政建设持续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收集社情民意96件,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办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省级转办件、市长信箱件230条,办结率100%;依法公开政务信息930条,行政透明度持续提高。
二、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不高,缺乏大项目和企业带动;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未形成品牌化、规模化效应;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党建引领为基,更高水平提升基层治理。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效,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注重党性锻炼。补齐“党建+信访”工作短板,持续放大“与民共商”等品牌自治作用,以实际举措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培育群众德治素养,涵养时代新风。
(二)坚持经济发展为重,更高质量增强发展动能。
积极争取财政、交通等各类项目资金,加强优质项目谋划,持续做好和襄高速、皖能综合能源港、高河灌区等项目协调保障,全面改善城乡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双招双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落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包保制,做好霍仙草堂石斛园项目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围绕特色产业、三线和研学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坚持城乡融合为轴,更高品质建设和美乡村。
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对照精品示范村标准,谋划大沙埂、凡冲和美乡村方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依托沙凡路和105国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打造美丽宜居宜业乡村。继续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禁烧多赢局面;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河频次,实现“碧水”常态长治。
(四)坚持民生保障为本,更高要求满足群众期盼。
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抓手,持续落实好“市长热线”“重畅决”等平台反馈问题,做到接诉即办,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有效化解矛盾。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深入开展“暖民心”行动,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工作,加大救助保障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切身利益。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各项工作,推进健康乡镇建设,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